索引号: | 123307234716515558/2025-277657 | 发布机构: | 气象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5-01-13 08:47 |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气象局以推动气象现代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做好气象决策服务和气象为农服务,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增强气象服务能力,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各项气象服务。现将2014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气象现代化示范县建设
1、加强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14年,一般天气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50%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息提前20—30分钟发布。
2、气象灾害监测设施进一步完善。2014年新建自动气象站3个,我县中尺度自动气象监测站达32个,全县18个乡镇覆盖率100%,站点间距已基本达到7公里以内,乡镇自动气象站监测频次达5分钟,资料汇集时效达2分钟,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国家气象站自动化建设按要求完成。
3、建成乡镇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年内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温泉度假区安装了气象视频软终端会商系统,于10月份进行了调试,对气象协理员开展系统操作培训。年内成功举行视频会商1次。
4、加强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利用中国局“三农”专项资金,在3个村、2个社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为村(社区)配备了工作电脑,安装了显示屏、科普宣传栏等气象设施,提升村(社区)的气象防灾减灾水平。
5、继续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改进信息发布方式。一是在做好原有气象信息预警平台发布、QQ群、气象网站、微博等发布渠道的基础上,对原有网站、气象显示屏进行了升级;二是开通了“武义预警发布”官方微信和微博,拓展信息传播渠道;三是继续推进乡村显示屏建设工作,完成6个显示屏的安装工作。目前全县共有气象显示屏88个。
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1、召开全县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 ,县政府组织召开了2014年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应急办、发改、教育等25个成员单位、18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乡镇协理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2013年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情况,并对今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2、加强部门合作。年内与县民政局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信息共建共享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综合减灾和联合科普宣传、养老机构防雷减灾等工作。与国土、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风险预警工作,年内共发布联合预警短信39条次。
3、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年内先后参加全县社会联动应急处置救援综合演练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参加演练,进一步加强了我局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等社会危害性事件中气象预报预警运用的紧急动员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我局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和联动应急能力。
4、加强气象防灾科普宣传。一是开展农村信息员培训。 ,我局结合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要求,对新宅镇50名村信息员进行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二是在“ 世界气象日、“ 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周、科技周和安全生产宣传月期间,通过免费开放气象台、摆摊设展、手机短信、免费赠阅防灾挂图科普资料开展科普宣传。三是结合“民生大篷车”活动,深入校园、农村、企业,向广大中小学生、农村农民、社会各界进行气象防灾科普宣传。
三、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一)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2014年,我县降水总量明显偏多,日照总数1525.4小时,较常年平均略偏少。气象灾害较重,据民政局统计1-11月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亿元。年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2月多雨雪冰冻天气,3月份开始强对流天气多发,梅汛期雨量集中,7、8月份短时暴雨频繁。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我局始终坚持把做好气象服务放在工作首位,按照“面向决策、面向民生、面向生产”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截至11月底,我局共发布各类服务材料94期,其中《重要天气情况汇报》3期、《气象信息内参》66期、《茶叶专题气象服务》6期,春运、两会、温泉节等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9期,各类预警信号39条,为电视台、报社提供气象稿件30余份,发布手机短信332条(其中与国土局联合发布37条),接收人次达32万人次。每周两次(周一、周五)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为农业大户、百强企业等发布一周天气趋势预测,在《今日武义》报上每周两次发布“一周天气趋势预测”,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96121”、显示屏、LED多媒体、网站、气象QQ交流群、气象微博及预警短信平台等媒介及时对外发布各类天气预报信息。
1、强化决策保障气象服务
通过书面汇报、手机短信、气象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好每一次灾害性天气和重大活动的决策保障气象服务。
做好重要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一是做好1-2月份的雨雪天气过程服务。2月雨雪天气较多。主要降雪过程出现在 夜里到9日、12日到13日、18日到19日出现三次明显降雪过程,全县普遍出现积雪,局部山区积雪深度达6 ,造成局部山区道路封道。我局及时启动雨雪天气应急预案,值班人员24小时守班,全力做好监测和预报服务。 二是做好强对流天气预警服务。 - ,武义本站、上端头、吴畈、白姆、坦洪、金畈,累计共6个站点监测到8级大风,达到全县站点数的20%。我局加强天气动态监测,及时有效的开展相应预报、预警工作。三是认真做好梅雨服务。 我县正式入梅以来,截至,我县已连续一周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过程,期间,我局先后以服务专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全面做好梅雨服务, 至中午12时,12小时内连续两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四是加强短时暴雨服务。 至18时,我县中部、北部出现短时暴雨天气,局部地区大暴雨;8月18-20日我县出现大范围暴雨、大暴雨天气,48小时全县累计雨量达150 ,局部 以上,强降雨致使熟溪、武义江、宣平溪水位暴涨。各乡镇(街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对此我局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通过电视台滚动预警信息、手机短信、网站、微博、显示屏等渠道向公众发布。
2、做好春运、两会、中高考等重要活动和春节等节假日的气象保障服务。春运期间,我局加强与交通及交警部门联系,在短信预警平台上建立了春运短信群组,及时提供天气预报信息。“两会“期间,以专报、短信等形式为代表委员们做好服务。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高考、中考等重要时段,我局都及时发布天气趋势预报,并以气象信息内参和短信等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天气情况。
3、加强“五水共治”气象服务工作。今年县政府将气象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列入县“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行动。作为成员单位,我局按照“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添加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开展中小流域山洪和城市积水预警服务,为防洪水和排涝水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抓好为农服务
1、加强涉农部门联合会商。自2009年3月组织开展涉农部门气象服务联合会商以来,实现了定期化、常态化,有效促进了气象为农服务。今年上半年邀请农、林、水、土等涉农部门联合会商1次,开展联合制发农业气象服务产品6期,有效促进了部门信息共享,提高了为农服务针对性。
2、强化特色产业 “直通式”气象服务。为了进一步做好气象为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经济服务工作,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下旬以来,我局积极开展对各乡镇特色产业的走访,加强与各乡镇特色产业的合作,新增20个农业经营主体的为农服务“联系卡”,开展面向生产一线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目前,我局“直通式”气象服务涵盖18个乡镇(街道)包括茶叶、香菇、水稻在内的农业、中药业、畜禽业、林业等10余个产业,共600余户。
3、加强乡镇气象协理员灾情上报工作。今年我局结合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考核中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制定了《2014年气象防灾减灾乡镇(街道)气象防灾工作考核细则》,将乡镇协理员的工作纳入乡镇考核内容。同时制定了乡镇协理员月报制度,明确特殊天气、灾情等信息上报内容和时效。年内各协理员积极配合,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均及时通过短信、QQ、传真等形式积极上报,全年共上报相关信息达30余次,为我局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全面了解气象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落实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1、加强气象窗口建设。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我局对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按照“二个必须”规定,进一步优化办理程序,缩短办件承诺期限。防雷设计审核平均审批时间为3天,比法定20天提速85%;防雷竣工验收平均审批时间为1天,比法定10天提速90%,完成省气象局提速70%的目标。同时重新逐项明确法定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流程、法定期限、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11月,共办理防雷设计审核93项,竣工验收检测102项,无一漏项。办结满意率100%,1-10月均被评为五星级服务窗口。
2、强化防雷安全监管。今年防雷安全继续纳入《武义县2014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考核分数。一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我局积极参与县政府组织的“五一”、“十一”等节前和汛期季前安全大检查活动,前后共检查25家单位,提出了包括防雷在内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求。二是与安监局联合下文开展2014年我县防雷安全专项排查治理活动,以点带面推进防雷安全工作。共回收专项整治检查自查情况表43份,到2个乡镇开发区作现场指导6家企业开展排查治理工作。三是加强旅游景点防雷安全专项整治。与县旅游局联合开展了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防雷社会管理职能,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雷减灾机制。
3、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防雷技能培训、防雷技能竞赛,定期开展从业人员防雷技能集中学习,为防雷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通过开展电信114第三方回访、上门走访等完善动态监督机制,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工作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全年用户无投诉,满意度达100%;2014年3月防雷所被县纪委评为武义县群众满意基层站所10佳表扬单位。
今年1-10月,共开展防雷设计技术评价93项、出具技术评价书180份,竣工验收检测102项、出具验收检测报告165份;常规检测142家、定期检测报告489份、问题通知书115份,主要对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加油站、学校等重点行业、防雷重点单位进行了检测;年内还开展雷击风险评估5次。
4、加强防雷安全宣传和雷灾调查。 充分利用3.23气象日及6.12安全生产宣传日,开展防雷减灾现场咨询服务,共展出防雷安全宣传展板8块次,散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600余份。年内对发生在我县三角店地区的雷击伤人事件进行了现场勘察取证,并协助县政府对上访群众进行了技术解答。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深入开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除了组织党员学习、参加义务献血、开展“三思五问”大讨论、交心谈心等,我局还每月不定期开展对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走访活动,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推进工作。活动期间共发出征求意见表114份,走访退休职工3家、农业大户2家、联系村1处、重点防雷单位2家、重点工程1家,设立了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箱,共收集汇总各类意见建议13条。
2、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层层分解抓好廉政建设任务。与各科室负责人、关键岗位签订廉政责任书、廉政承诺书,明确廉政责任,抓好廉政建设任务,确保完成廉政建设任务。二是组织廉政专题学习。紧紧围绕主题,通过组织领导班子学习会、支部学习会、专题宣讲辅导报告会等形式认真学习有关材料,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
3、加强党建工作。一是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扎实推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积极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年内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化管理、群众评议等严格程序,发展预备党员1名。
六、存在的问题
1、气象服务能力与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需求之间有差距,尤其是突发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不强,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的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有待加强;社会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气象科普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3、防雷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防雷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园区、农村地区防雷隐患大量存在,社会防雷意识尚待加强,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如何创新防雷管理有待于摸索。
七、明年工作思路
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气象现代化建设示范县及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创建为契机,结合我县、我局实际,2015年我县气象工作的重点为:
1、以山洪气象保障工程为依托,深入推进气象观测设施建设。2015年新增雨雪冰冻观测站2个、灰霾监测站1个、农业小气候监测站1个,建立多种类气象监测网。
2、开展县域突发暴雨精细化预警工作,提高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监测工作,提升暴雨特别是短时局地暴雨预报准确率,为“五水共治”提供气象保障。
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中国局“三农”服务专项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细则,拓展预警信息发布网络,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测得到、报得准、传得出、收得到、用得上”。
4、强化社会管理。进一步推进气象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审批程序,提升审批速度;深入清理权力清单,公开、公正、阳光运行;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和服务,重点加强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的监管,进一步推进工业功能区和农村地区的防雷公共安全管理。
5、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充分利用“ 世界气象日、“ 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安全生产月、民生大篷车、宣传挂图、知识讲座、短信等形式,加强气象防灾科普宣传,提升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武义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