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221E/-00000 | 发布机构: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5-03-31 |
武义县始建于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地处浙江中部,是革命老区县和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全县19个乡镇(街道),544个村,总人口33.3万,县域面积1577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格局。拥有中国温泉之城、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等殊荣。近年来武义县立足新常态,致力新发展,全力以赴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2亿元,增长12.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1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126元和12429元,增长9.5%和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6.7亿元和339.5亿元,增长12.4%和16.5%。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武义县交通运输建设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扶持、帮助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武义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要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结构,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交通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发挥了扩内需、促增长的生力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覆盖全县的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为武义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武义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先行保障。
一、交通基础设施
“十一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决策部署的康庄工程、农村联网公路、重点项目建设,使武义区位交通得到明显改善,给武义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推动了武义旅游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每年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58.4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7.72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分别增长147.1%和155.7%。在“十二五”新一轮规划中,我们秉承着适应改革要求、谋划新发展的理念,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又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2011-2014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535亿元,较“十一五”全期投资增长了2.4151亿元。义乌至武义公路(武义段)、44省道城区段改建、客运北站、客运西站等一批武义经济发展亟需和群众热盼的项目相继上马;金华市十八里至武义公路在“十二五”期内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拉近了武义与金华的时空距离;金丽温高速连接线、清水湾-溪里、上松线精品公路等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武义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对治理城区交通拥堵、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二、交通运输服务
一是围绕提升公路品质,着力提升公路建管养水平。以 “四边三化一整治”、“三改一拆”等为抓手,实施畅通工程、安保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保洁工程、标化工程等六项工程,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2014年3月省道上松线(武义段)荣获浙江“普通国省道最美公路”称号,2015年又被评为全市首批无违建公路。
二是围绕服务民生,着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2012年我县全面完成了所有客运班线公营化改造,开通了金华地区首条城际公交线路(武义至永康);县政府又相继出台了《武义县公交IC卡管理规定》、《武义县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方案》、《武义县农村客运公交站点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14年共完成客运量1804万人次,其中城市、农村公交完成客运量1602万人次。给予群众乘车优惠1722万元,其中公交IC卡优惠932万元、城乡票价优惠790万元。2015年2月我们又开通了首条跨县域农村公交,进一步推进了县域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是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着力强化依法行政。以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规范行政执法、净化运输市场秩序,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通行政执法良好形象。2015年1月,县交通运输局被命名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三、存在不足和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县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省厅的工作目标,与群众的期盼,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通道不足,综合运输通道能力、结构层次不能满足需要。如:省道312永康至武义公路在2003年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改造,道路改造后,沿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永武公路沿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混合交通情况严重,已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发展需要。据沿线交通量观测站统计,目前日平均交通流量已达38000辆(混合车辆)。由于路况复杂、车流量大,通行能力低,极大地影响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现逐年增加。据交警部门统计,2014年我县共发生交通事故16017起、死亡101人、受伤545人,其中永武公路发生事故428起、死亡11人、受伤114人,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县总数的2.7%、10.9%、20.9%。原有的道路状况已很难适应沿线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更给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外现有武义东北部对外交通均为下穿金温铁路、跨武义江,遇到极端恶劣气候,下穿箱涵积水,对外交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很有必要在金温铁路南侧开辟一条高等级的应急保障生命通道,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提高公路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急保障能力。
二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管养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的载体,但作为原全省26个欠发达县之一,武义地方财政供给有限,特别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和资金管理的严控,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趋紧;农村公路大中修、公路养护、水毁公路抢修等补助资金偏低,乡镇、村经济薄弱,根本无能力配套。如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省里每年按农村公路总里程的3%进行考核,虽然省里已对我们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但武义农村公路里程长,现有的补助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造成了大中修项目质量偏低,结果形成了农村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又需要更多资金修缮的怪圈;还有公路养护、水毁修复项目,虽然2014年我们提高了相应的补助标准,但人工、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给公路的有效管养带来难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群众不理解,差的路不修(指农村公路),好好的路要挖掉修理,这里固然有群众对公路大中修的规范标准等不清楚的因素,但也确实反映出了问题,政策规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有结余也不能用于农村公路管养项目,对我们这种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尚未完全形成。如我县的班车客运与金华高铁不能有效对接,一方面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造成出租车班线化运营、黑车营运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滋生;现代物流业发展迟缓,运输装备和整体技术与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运输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还有欠缺,特别是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路幅窄、等级低等问题,目前我县共有农村公路392条、1227.901公里,其中四级公路323条、1024.21公里,四级以下公路61条、89.531公里,亟需提升。
四是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成区规模的扩大、小汽车进入家庭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区内外活动的客货流和交通量急剧增长,达到了较高规模水平,而且呈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供给与需求矛盾在高需求规模水平下越显突出。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高服务质量,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增加供给和提高时间保障性,通过有效的公共交通供给和经济手段,引导人们出行更多、更自觉地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租车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经营欠规范,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对出租车经营许可提出的质疑,有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
四、2015年重点工作推进目标
201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结合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将坚持“四个并重”,以更高质量的交通发展,更高水平的惠民交通,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
一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建好路,管好路。抓好关键、扩大投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破难提升。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以重点项目推动全县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2015年计划实施交通重点建设项目29个,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19个、前期项目3个,总投资6.412亿元,较2014年项目数增加8个,项目投资增加50.3%;在永武线、武丽线、十白线等干线公路开展美丽公路建设,提升公路品质。建立以“查、治、督”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在去年开展“无违建县道”创建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国省道的创建成果,对公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武义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提高乡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二是坚持建设和服务并重,切实改进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根据城区交通拥堵治理要求,进一步完善推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体制机制,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促进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路容路貌进一步提高;对宣平客运站、农村公交候车亭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农村乘客候车环境;加强主动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交通运输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进一步优化程序,细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并重,维护交通运输系统和谐发展局面。推进法治交通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出租车单车信用考核、驾驶员诚信考核为抓手,切实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加大交通建设领域诚信管理,促进企业规范施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四是坚持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并重,大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开展严管落实年、党风廉政建设年活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继续开展“最美交通人”评选活动,在全系统形成团结一心、昂扬向上、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集中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我县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前进。
五、相关建议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武义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省交通运输厅的全力支持,希望省厅能继续并加大对26县的扶持力度,助推武义跨越发展、绿色崛起。
1.规划建设金华市东市街至武义县城际快速路。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G235国道中线位走廊带与本项目基本相符,位于金丽温高速和十白线西侧,起点在金华东市街与二环南路交叉口,终点与武义县温泉北路相衔接。本项目的实施,缩短了走金丽温高速、330国道、十白线的绕行里程,开辟了新的走廊带,从公路的空间分布上也更加合理。是进一步夯实交通大框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举措,对改变现有道路不适应交通发展、分流交通量、完善浙中城市群公路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改建S312永康至武义公路。新建设项目起点永康境内新的330国道,经桐琴、泉溪、在武义经济开发区与现S220相交(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互通处),连接三镇二街道,项目全长约21.96公里(其中:武义段17.1公里、永康段1.6公里、支线3.26公里)。估算投资15.686亿元,新征用地1323亩。全线均采用一级公路建设标准,主线全长15.96公里,路基宽度采用36.0m(双向6车道),支线3.12km,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
3.将义乌至武义公路列入省道管理。本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截止2015年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额3.8308亿元,已完成路基工程89.7%;完成桥梁工程89.5%;完成隧道工程的89.9%;完成路面工程59.4%,工程总体形象进度79.1%,计划2015年12月底完工。武义县是原全省26个欠发达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地方财政只能保开门保吃饭,难以积聚较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0]147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建设项目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有关要求,重要县道的补助标准为路基路面每公里补助160万元,桥隧每延米1.4万元。按此计算该项目省补资金约为6600万元,缺口较大,作为26县的我县财政资金拼盘压力巨大。而且本项目地处武义北部山岭重丘区,施工难度大(大桥、特大桥2580m/7座、隧道825m/ 1条)、公路征地和拆迁面积多。为此,恳求省厅将义武公路列入省道标准予以补助,或能以推进26个地区经济发展给予特殊考虑补助政策。
4.美丽公路“五个一万”工程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武义山清水秀,有创建美丽公路的自然优势,也更需要通过美丽公路创建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希望省厅在项目安排上能予以支持。
5.加快推进综合改革,特别是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近年来武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逐年增多,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往往一名技术人员要管多个项目,也是造成项目推进难的一个因素;二是执法队伍老化严重,运管、路政参公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对正常的行业管理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带来很多问题。虽然我们严格按照上级的执法培训要求安排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但目前我县交通系统各执法单位现有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近几年来,由于参工问题,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被严格控制,单位缺少的一些技术人才难以引进,新的工作人员不能进入,而单位原有工作人员年龄在逐年递增,目前,在编工作人员年龄大部分在40周岁以上,如路政大队正式编制执法人员平均年龄51.2岁,运管局正式编制执法人员平均年龄50岁。其中运管局还是因为人员的陆续退休使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下降,目前该局核定编制24人,实有22人,2015年又将退休5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有的交通运输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管理量也急剧增加,已凸显出原有编制的严重不足,现在人员只退不进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这一问题再得不到及时解决,我们将面临无人可用,单位名存实亡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