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武义县司法局深化新时代“后陈经验”法治内涵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4-09 15:2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后陈村开创的以村务监督为核心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已经是我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武义县司法局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契机,总结提炼新时代“后陈经验”,不断深化民主法治内涵,把进一步推动乡村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新格局。

  一、筑牢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基石。以法治思维、以制度形式不断完善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法律顾问参与服务村级决策、服务乡村法治宣传机制,把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星期三定为全县农村法律顾问服务日,组建律师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专业调解,组建乡村普法志愿团队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强化“党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在村干部、党员学习培训中增加学法比例,把民主法治建设纳入村党组织创先争优评比内容,以“后陈经验”标准化为契机,将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量化、细化;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补充深化《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两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发挥党员“桥梁”作用,探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双述职”,党员向村民反馈“三务”工作、向党员大会反馈村民意见建议“两反馈”机制,倒逼履职,强化公开。

  二、落实民主法治建设共同责任。一手抓考核一手抓奖励,把民主法治村创建和深化工作纳入乡镇(街道)“法治武义”建设年度考核内容,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至少创建一个市级或省级民主法治村,同时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村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激发乡镇(街道)创建内生动力。依托落实“谁执法 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全县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中明确了司法局和民政局对民主法治村创建的指导责任,以及突出了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农业局、文化局等部门单位面向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民主法治建设责任,尤其在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积极与各部门单位自身的创建任务相对接,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在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缺位的基础上实现精品化。此外,今年起,联合组织部、宣传部、妇联、团县委、民政局、农办、党校、档案局、便民中心等多家单位每月下乡对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等内容开展“清单式”督查,使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抓住民主法治建设人才资源。积极打造平台为人才服务乡村民主法治建设畅通渠道:打造名师送法平台,专门面向乡村编制发布了学法菜单,涵盖了与农村治理、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44项普法课程,整合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单位骨干、村法律顾问等优秀专业法律人才为普法讲师团,采取微信、电话、电视、公共法律服务站等线上、线下点课方式,开通定制式、团购式普法渠道,为各乡镇每月夜读学法、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民知识技能培育等提供了便捷的学法服务;打造“民生大篷车”惠民送法平台,整合48个部门单位每月开展普法下乡活动,将各部门普法责任落实到全县各乡各村,“七五”普法以来“民生大篷车”先后开进18个乡镇(街道)和温泉度假区的544个村,累计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发放各种政策资料30余万份,现场咨询解答2.5万多人次,解决现实问题1800余个,引起了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中国社会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较好地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层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