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全县共注销市场主体2079户,同比增长65.00%。其中企业注销328户,同比上升24.71%,其中按照简易程序注销的有209户,占企业注销数的63.72%。个体工商户注销1695户,同比上升72.26%。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56户,是去年同期的4.3倍。
二、主要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
(一)内资(非私营)企业总量平稳增长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县累计在册内资(非私营)企业651户,注册资本8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2%、53.76%。2019年新设内资(非私营)企业16户,同比下降75.76%,注册资本0.89亿元,同比下降87.79%。
受政府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影响,本期新成立的内资(非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安置房开发、建设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等行业,如由武义宁和交通服务有限公司和武义王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武义县嘉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由武义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武义县桐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武义县嘉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此外,新能源开发、智能技术研发等新兴行业也成为内资(非私营)企业青睐对象。
值得关注的是,本期新设内资(非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本较去年大大减少,并非是内资(非私营)企业活力急剧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再登记注册营业执照,而改为由农业农村局登记、发证,之前登记在册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求办理注销登记。而去年同期,新设立的66家内资(非私营)企业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就有30家,注册资本达1.75亿元。此外,本期登记的内资(非私营)企业一大部分为无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如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义分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武义分公司等。
(二)私营企业发展势态良好
截至2019年6月底,我县在册私营企业户数首破万,达到10442户,同比增长13.52%,注册资本达404.89亿元,同比增长19.72%。2019年新设私营企业户数为995户,同比增长13.20%,注册资本24.90亿元,同比增长4.65%。
本期末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387.75万元,同比增长5.46%;户均注册资本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大资本规模企业数量的提升。截至2019年6月底,我县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923户,同比增长17.73%,其中1亿元以上的有43户。本期登记的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250.22万元/户,比2018年同期的270.65万元/户减少了7.55%。从新增企业规模来看,我县仍以中小型企业发展为主,今年上半年新设的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万元以下的有17户,在5-500万的企业占75%。总体来看,投资者在注册资本申报的时候,越来越注重考虑自身实际投资能力,理性做出认缴承诺,相比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时较少出现注册资本申报虚高或虚低的现象。
(三)个体工商户总量攀升
2019年6月底为止,我县累计在册个体工商户29284户,注册资金40.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8%、20.89%;2019年上半年设立登记的个体户数量达3445户,同比增长62.42%,注册资本6.27亿元,同比增长21.09%。
今年个体户登记数量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今年我县“三城同创”和省级食品安全性创建工作的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提高了经营者持照经营的意识,一大批店铺实现了从无照到有照的转变。此外,2019年初推行的“住所申报承诺制”,经营者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即可办理营业执照,个体户“出生”环节简单了,群众创业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再有,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只要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都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2019年上半年我县登记的电子商务商行有258家,占新增个体户中批发和零售行业的18.21%。
(四)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2019年上半年在我县申请办理设立登记的外资企业有3家,注册资本58万美元。截至今年六月底,我县在册外资企业82家,注册资本315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43%、5.46%。从2018年3月起,我县市场监管窗口开辟外资注册登记专窗,全力跟踪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登记,做好对接,缩短审批时限,确保外资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在武义落户,从而保证我县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萎缩状态
本期末全县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58户,出资总额4.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58%、6.91%。201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户,约是去年同期的二分之一,出资总额55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0.53%。本期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56户,注销户数是去年同期的四倍多。
从去年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便进入停滞期,如今更是直接进入萎缩状态。一方面,有一部分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规范化运作、规模化发展,借年报工作的契机,很多不再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的减弱,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三、全县市场主体发展特点综述
(一)“无证明城市”改革助力 市场主体稳步发展
2019年年初,“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式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重要举措。武义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无证明改革,市场主体登记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制,与此同时,推行企业登记“零见面”平台的使用,全力避免老百姓反复跑、来回跑,实现了企业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内完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开办的效率。
2014年以来,随着商事登记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推行,我县市场主体规模逐年扩大,经济实力一步步提升。2014-2019年我县市场主体总量一直稳步增长,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截至2019年六月底我县内资市场主体总量突破四万,为40935户;注册资本总量自2014年起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增速从2014年的16.45%提高到2019年的24.10%,截至2019年六月底,我县内资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达539.5亿元,是2014年的2.7倍。
(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产业结构再优化
2019年,我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持续火热,个私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增量看,第三产业主体在上半年新增主体中占主导地位。新增第三产业私营企业626户,占企业增量的62.91%;新增第三产业个体户2947户,占个体增量的85.54%。从总量看,私营企业中,第二产业终于退下了冠军位置,占私企总量的48%,而第三产业以1%的优势夺得了第一,成为私营企业的领头羊。个体户中,第三产业依旧领跑,占个体总数的79.13%,并且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总体看来,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传统行业做支撑 新兴行业稳发展
上半年新增的私营企业中,传统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增量最大,两者相加占据了新增私营企业的将近三分之二,它们稳固着我县私营企业发展的根基。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传统行业其实早已不再传统。例如,2019年新增的334家批发零售业企业,其中依托互联网平台从事经营活动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有62家,占了整个行业的将近五分之一,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制造行业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物物相连、人机交互的应用技术,投向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2019年上半年,我县新成立的智能科技企业就有20多家,涉及的智能产品主要有智能锁具、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发展较快,分别新增10、7、13户,同比增长率为150.00%、133.33%、116.67%。上半年新成立的住宿餐饮行业的企业有如武义县善渡民宿有限公司、武义浙里吃餐饮有限公司等,我县正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化企业的进驻是推进我县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动力。此外,2019年新增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有13家,增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上半年新成立的环保技术相关的公司就有7家,占了我县现有环境科技企业的三分之一。持续火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这些“老”新兴行业的企业数量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上半年新增的个体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稳居泰山,分别占了上半年新增个体户总量的41.13%、30.51%,且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62.87%和151.44%。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今年“三城同创”及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的促使一大批个体经营户“无照”变“有照”的转变,大力度整治了无证无照经营的市场乱象,而餐饮行业则更是整治工作的重点。第三产业中,除以上两大行业,增长速率最快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上半年登记318户,同比增长106.49%,此外,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也都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市场主体注销量增 新陈代谢快
上半年注销的市场数量有2079户,同比增长率达65%。一、本期注销私企数量为312,同比增长26.32%。企业注销数量的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小规模企业生存周期短,是因为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比率也很高。本期注销的312户私营企业中,2016年之后注册的就有143家。另一方面是企业注销方式的便利化。上半年注销的企业中,通过简易注销程序注销的有209户,约占总数的64%。今年下半年,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的上线,将为市场主体退出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通道,不再经营的“僵尸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清理,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二、本期注销个体户数量为1695户,同比增长72.26%。其中,2018年后成立的有458户。今年的“三城同创”及年报工作,使得一大批不再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得到有效清理。个体工商户新陈代谢的速度非常快,一方面个体户规模小,产品和服务项目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低端,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经营模式,竞争力弱,优胜劣汰情况十分显著;另一方面,很多个体经营者在投资时未充分考虑市场情况,而是一味跟风,比如各种风靡一时的“网红店”,往往常常是“出生”快,注销也快。三、本期注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6家,同比增长330.77%。2018年底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登记时清算组承诺代替注销报纸公告,农专社退出机制更便捷,申请人不再需要往返跑,不再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及时清退。
(五)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升级 登记便利化再提升
2019年上半年,“企业开办零见面”平台上线运行,“零见面平台”是在一窗式、一站式的基础上,结合“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畅通内部“一审制”各环节,在原来的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上嵌入的新功能。在该平台中,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企业“出生”的必须环节,从原先环环相扣的逐一办理变为并行办理,实现企业开办“一次跑”或“零次跑”。“零见面”平台在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审批效率。
据统计,本期市场主体网上申报量达3700户。企业网上设立申报办结989户,其中全流程网上登记达686户,网上申报设立的企业约占2018年新设企业的98%。个体户网上新设办结1744户,占2019年上半年新设个体户的50.62%。网上申报变更的企业820户,约占本期企业变更登记总量的72%。
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的日益完善,促使我县商事登记加快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服务转变,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无介质、零见面,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便利,极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