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471651600C/2020-189142 | 发布机构: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9-02 |
为了加强市容秩序管理,美化城市环境,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流动摊贩整治办法,顺应群众呼声,开设便民疏导点。今年以来,在泉溪镇党委政府和各行政村的大力支持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泉溪中队本着便民、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原则,共设置了泉心公园夜市、金岩山工业园区早餐点、镇区中润路勤政路早餐点等三个疏导点,加上泉二村瓜果蔬菜自产自销点及聚泉食城,镇区目前基本实现流动摊贩分类疏导。泉溪中队通过建立经营户信息档案、签订承诺书、统一标准设置摊棚等手段,初步实现了定时、定点、定责任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原先流动摊贩乱占道导致的卫生环境差、道路拥挤、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同时设置村内监督员,负责各疏导点的日常管理,建立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泉溪中队和村级层面共管的长效机制
早餐疏导点 选择多更卫生
大饼、油条、米线、包子……这些香喷喷的马路早餐,让市民和上班族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些早点味道好,买起来方便,在上班路上就把早点解决了;恨的是小摊贩随意占道经营,堵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拦住了上班的通畅路。
昨日上午7时30分,泉溪中队执法人员来到中润路,检查泉心公园旁人行道上早餐摊位的经营情况。“给我烫一碗米线,多加点香菜,其他正常,谢谢。”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停下来买了一碗米线,摊主利索地烫粉打包。干净的地面、统一绿色的摊棚、严格控制好的出摊时间……经过规划调整,整个早餐疏导点井然有序。
“只有签订了《泉溪镇临时早餐摊点占道经营承诺书》且持有健康证等证明的,才能依法规范进行占道设摊经营。”说起早餐疏导点,范友松很有话说,他的摊铺是近期“进驻”中润路疏导点的。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只是推着小车在小区门口卖早点,每天都得注意执法人员的动向,以免被发现违法占道经营。“现在每天5点出摊,8点半收摊,定时定点,非常稳定。”临时占道经营须经综合执法部门审批同意并签定《泉溪镇临时早餐摊点占道经营承诺书》,须遵守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诚信守法,临时占道经营有效期限为1年,占道设摊时间为每日5:00—8:30。
据泉溪中队副中队长方延力介绍,像中润路这样的早餐疏导点,整个镇区共有三个,另外两个一个在金岩山工业园区、一个在勤政路,容纳几十个摊位。“大家都有在路上吃早点的习惯,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存在安全隐患。今年5月左右,这几个早餐疏导点投入使用,对早点摊进行统一管理。”
临时占道经营区域严格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制度,临时占道经营者作为责任人,须做好责任区范围内环境卫生和保洁工作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责任区范围为各摊位及各摊位四周2米范围内:须自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标识明显)收集责任区范围内垃圾,经营期间地面垃圾随脏随扫,保持摊架、摊棚和地面清洁,保证摊走地净,垃圾自行收集到附近生活垃圾投放点;摊位污渍自行清洗干净:禁止将垃圾倒入、扫入绿地、花坛、树池、下水道或排水口等。
夜市有编号 出摊井然有序
一排排整齐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安全畅通的街道……走进泉溪镇泉心公园夜市,人头攒动,孩童嬉闹声、买家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夜市位于泉心公园两旁的人行道上,各位摊主按照编号有序进行摆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夜市总是和油烟、噪声污染等脏乱差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往往是垃圾乱扔、污水横流,而眼前泉心公园夜市整洁、有序。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解决流动商贩的经营问题,我们开辟了这处夜市。”泉溪中队中队长陈凌告诉记者,泉心公园夜市临时摊点场地已完成确定并开始运行,暂设摊位50余个,摊主多是附近居民,以杂货类、蔬果类商品为主,无油烟、污水污染困扰。
“走街串巷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占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不仅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营一家奶茶摊铺的王风林家住泉二村,在此之前总得推着车子在街边售卖,又辛苦还不安全,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有了固定的摊位,不必为了争抢“好位置”而起早贪黑,每天来“照顾”她生意的都是附近的熟面孔,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我们有固定的出摊时间,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摆摊,就不用担心执法人员开罚单了。不用跟他们‘躲猫猫’,干起活来心里更舒坦了。”正在擦拭操作台的张师傅开心地说,得益于固定的经营摊点,省了许多麻烦,渐渐地也培养出一些老客户。
“摊点设置在公园附近,人流量较大,只要天气好,出来玩的人就多了。”泉溪中队中队长陈凌介绍,“到了晚上,附近的居民都会来这边散步、游玩,小孩比较多,夜市设置在公园边,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只要大家都遵守摆摊规定,我们也不会干涉摊主经营。”泉溪中队执法人员会不定期进行巡查,对提早摆摊或超时经营的摊位进行提醒,多次提醒拒不整改的依法进行处罚。
夜宵集中点 发展“月光经济”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泉溪中队在前期开展流动摊整治的基础上,本着疏堵结合的原则,结合清泉街实际及长期以来夜间流动摊、店面出店经营难管控及“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情况下,积极对接泉二村、泉三村,对清泉街夜间流动摊、店面经营进行“放宽”管理,助力打造 “创业乐园、清泉活镇”的总体目标。
走进泉心公园对面的聚泉食城,烤串、烤鱼、炸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家是4月底搬进聚泉食城的,来这儿之后比在外面摆摊好很多,刮风下雨的天气也可以开门做生意,客流量也更稳定了。”经营一家烧烤店的杨开菊正在准备晚上用的烤串食材,对于她来说,聚泉食城为她创造了更稳定的经营环境。
“以前我们在永康做烧烤生意,离家比较远,来来去去不太方便。今年女儿要回来上小学了,为了方便照顾她,我们也想回家附近工作。正好遇上聚泉食城招标,我们就下定决心回来了。”表姐烧烤摊主舒桂芝告诉记者,他们家于今年五月份开业,客流量和在永康相比差不了多少,晚上八九点左右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泉溪中队将烧烤、油炸类食品集中于聚泉食城夜宵点或者入店经营,打造以聚泉食城为中心的夜市集聚区,发展“月光经济”,助力解决流动摊顽疾。该中队对清泉街店面放宽夜间“出店经营”管制,在符合环境保护、市政环卫、安全生产等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允许沿街商铺跨门出店1米经营。于“放宽”政策的同时加强巡查力度,对违反规定者劝导教育或处罚,以规范“月光经济”发展。截至6月份,聚泉食城已正常开展经营,集聚烧烤(油炸)类食品摊24个;夜市集聚区临时摊点场地已完成确定并已经运行,暂设摊位50余个;瓜果蔬菜类等自产自销点暂设摊位30余个,散乱的流动摊基本完成入点入店经营,清泉街夜间出店经营基本完成规范。
“我们对未按规定经营的商户、流动摊贩仍按照‘严标准、严管控、严查处’的原则进行管理,截止8月底,已对超越摆放范围的商户、摊贩行政处罚60余起;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简易程序处罚30余起。”陈凌说。
下一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从细化管理制度、创新线上管理模式、注重配套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流动摊贩疏导点的整体面貌,营造整洁、有序、和谐的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