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以“法治公安”建设为目标,认真落实上级依法行政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坚持依规治党,全面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报备和党务公开机制。成立执法管理委员会,负责法治建设相关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事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全面完善了政府决策程序及相关制度,自觉参加行政复议、诉讼活动,落实相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律顾问机制。落实行政合同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
(二)完善机制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在全局办案区安装无死角音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接入浙江省视频督察平台,一线办案单位配备执法记录仪,对执法过程全流程记录、回溯式管理。依托政务服务网公布行政执法事项名称、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程序、材料明细等,方便群众办事,全面推行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深入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提升年”活动,通过“无感式”专题巡查,下发执法监督通报50期,执法专题通报15期,开展2015年以来伤害案件、涉案资金等专项清理活动,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执法问题。自觉接受并配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及时答复反馈检察建议。
(三)强化学法用法,提升执法主体能力。领导班子成员以党中心组学习形式带头学法。开展“教科书式执法”培训,以周一夜学、法制大讲堂、专题讲座、参加庭审旁听等等形式丰富培训模式,常态化组织新警、晋升及各项业务培训,组织各类法律培训40余次。实行“全警半月一考、尖子一周一考”练兵模式,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累计33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21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四)结合岗位职责,全面落实“七五”普法工作。出台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充分利用“110”、“6.26”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节点,结合扫黑除恶、交通安全、反邪教、禁毒、反诈、校园安全等开展普法宣传,借助“武义公安”、“武义交警”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网络媒体,结合案件内容、性质,发布各类以案说法,不断拓宽宣传阵地,起到良好的普法宣传效应。
(五)优化服务效能,致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保障,深入开展“三服务”“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走访企业800余家,常态化入企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应急处置演练。开展“铁拳整治”行动,强化交通治理,落实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常态化保持100%。狠抓“一创一治”“一盔一带”专项工作,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近29万起,大力推进路口革命,推进324处重点路口亮化,全年交通事故亡人数明显下降。创推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旅馆式分色管理、出租房租用“最多跑一次”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互联网+监管”改革,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提高“浙政钉.掌上执法”应用和执法监管效能。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开展“大调解+”、“无案企业”、“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开展“最多跑一地”改革,深入开展“无信访积案公安局、无信访基层所队”创建活动,深化重点信访案件攻坚,谋划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稳步推进“一警情三推送”机制,纠纷警情同比下降44%。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执法主体素质需不断提升。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网络犯罪、涉众型犯罪、食药环犯罪等新型违法犯罪类型增多,迫切需要民警提高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但部分民警系统学习新法新规不积极,在某些案件实际办理中体现出执法能力欠缺问题,导致部分案件程序不规范。
(二)智慧法治要求带来的新挑战。部分民警对执法信 管”等智慧建设推进不到位,证据材料系统内制作、移动APP使用、网上执法监督管理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县局成立的以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怀英为组长的执法管理委员会,负责法治建设相关工作。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要亲自部署、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重点环节要亲自协调、重要任务要亲自督办,定期召开专题部署会,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本单位、本部门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较好完成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责任制落实,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
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法治公安队伍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带头模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每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不少于四次。以身作则推动落实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案件办理、重大事项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等有关规定,防止权力不当行使。定期接访阅信,督促信访事项依法办理。严格单位执法质量考评、民警执法办案积分、中层执法履职考核,开展执法巡查通报,提高法治建设水平。积极配合和支持人大、政协、监察委、法院、检察院和其他行政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能、开展工作。
四、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参与扫黑除恶、跨境赌博等专项行动和重大案件事件办理工作,加强法律适用研究,主动靠前服务;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中的作用,健全完善重大执法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机制,积极为公安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深化“教科书式执法”实践活动,继续学法“一月一考”,突出实战实用,制作、收集生动有趣的执法微视频,组织旁听庭审、实战操作等活动,提高执法主体能力。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方式。持续推进政法一体化协同办案,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落实刑事案件集中办理,法制部门统一入驻中心,提高监督服务实效。从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办案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慧中枢建设。围绕警情、人、案、物等要素,强化两级“融合”监管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执法顽疾清理,落实问题层级联动、分块包干,压实责任闭环,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进一步浓厚普法宣传氛围。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针对不同单位、行业的特点,组织民警深入一线向群众面对面普法宣传,
在“3·15”“12·4”等节点,开展各类法律宣传。通过武义公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电子显示屏等载体,以及电视、报纸、短信等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
(四)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立足公安智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推进“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深化证照分离、警医邮、星级窗口、刷脸办等服务,全面实行公安服务事项“一证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持续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工作,建立完善权责明晰工作通报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强化“双随机”、执法检查对信用平台的数据运用,加大对失信对象检查力度。强化警企联系,主动服务企业,落实审慎执法,助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