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供销社积极实施“小吃汇”建设工程,打实基础、定出规范、搞好服务、开展活动,推动以特色农业和传统技艺为基础的“磐安小吃”产业大发展。目前已创建磐安小吃门店67家,总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磐安县获评“浙江小吃之乡”。
一、打牢底子,当好“磐安小吃”培育“排头兵”。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科室。赴杭州、缙云、嵊州考察调研,学习当地发展特色小吃的先进经验。开展基础调查,查阅大量史料、地方志,到方前、大盘、尖山等10个乡镇入户访问,收集特色小吃调查表128份,梳理出“四大系列”共22个特色小吃代表品种,整理编写成《磐安小吃调研报告》。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出台《磐安县“磐安小吃”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和《磐安县“磐安小吃”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夯实里子,当好“磐安小吃”发展“主力军”。一是制定行业标准促其“规范化”。面向全社会征集“磐安小吃”形象标志(LOGO),组织专家评选。制定磐安小吃行业标准,推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完善餐饮服务质量规范,倡导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统一注册“磐安小吃”地方证明商标,制定磐安小吃企业标准、制作规程以及小吃示范店的经营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小吃行业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完成磐安小吃VI设计,规范磐安小吃门店的门头、文化墙、包装、服装、餐厨具等。成立磐安小吃协会,首批入会会员43家。二是线上线下营销促其“市场化”。搭建展会推介平台,组织“磐安小吃”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和美乡村现场会、乡村旅游节、药博会、农博会、农民丰收节、名点名小吃展销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63次。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零售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搭建固定销售平台,组织“磐安小吃”进社区、进酒店、进超市、进食堂。三是深挖文化底蕴促其“个性化”。磐安由永康、东阳、缙云、仙居、天台五县(市)的边缘山区划设而成,俗称“五平县”,历史的渊源和地理的交叉造就了磐安小吃品种的多样性和口味的独特性。县供销社组织人员深挖“磐安小吃”所蕴含和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和编印方前小吃故事,举办方前小吃文化节,展示方前小吃历史文化和传统制作器械及工艺。 “方前小吃”被列入县级非遗,“方前小吃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金华市非遗项目。筹建中国馒头博物馆,让磐安小吃成为唤醒乡愁记忆的有效载体。
三、扮靓面子,当好“磐安小吃”推广“店小二”。一是创建示范店,靓丽招牌“立起来”。积极培育小吃标杆企业,2018年在尖山管头、陈界2个村创建首批磐安小吃示范门店试点,通过“贴房租、送炊具、补装修”等政策扶持,以示范店引领小吃产业发展。2019年新建25家磐安小吃示范店,分布四川仪陇、杭州、金华、义乌、东阳等地。2020年实现磐安小吃出国门、进杭城、进超市、进高校、进市政府食堂、进高速服务区。2021年共创建小吃门店9家,新增从业人员605人,营业收入达8770万元,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二是培训制作能手,专业队伍“建起来”。磐安小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方前馒头、扁食、饺饼筒、糊拉汰等是目前磐安小吃的主打产品,但人才稀缺问题突出。县供销社开展小吃制作人员技术培训,在新渥街道创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磐安小吃培训学校,累计开展磐安小吃培训11期,培训小吃人才1300名。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期间,磐安县供销社组织开展磐安小吃网络培训,通过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425名,通过融媒体平台观看磐安小吃教学视频每天达7000人次以上。培训结束后,通过观看回放继续学习的达3.2万人次。三是组织业主参赛,小吃名片“亮起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小吃业主参加中华地方名小吃大赛、浙江省名点(名小吃)大赛、金华市名小吃大奖赛等大大小小的赛事,共组织磐安小吃单位(个人)参加省、市、县各级赛事活动70余场,荣获省级金奖4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