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475B/2021-224642 | 发布机构: | 县司法局(行政复议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3-11 11:16 |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的常态,紧紧围绕省市司法行政工作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强化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2020年武义县司法行政特色亮点工作
(一)深化法治武义建设。全面开展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述职工作,顺利召开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2020年法治武义建设工作要点,共计五大项53小项,明确各部门法治武义建设工作职责,做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常态化开展执法监督,制定每月督查任务,对案件的立案、强制程序、事实及理由、程序合法性等进行全面审查,督促提高案卷制作水平,抽查案卷125本,发现问题187个。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做好政府决策法律参谋,出具法律意见381条,参与协调处理疑难事项239次,审查重大行政合同28份。
(二)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全市首创行政诉讼“一案三备案”,督促行政机关按期答辩、负责人出庭、及时剖析败诉原因,已备案案件71件。召开府院联席会、败诉案件剖析会,加强行政复议应诉指导,完善行政复议答复工作机制。创新“三位一体”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完善法、检、司和行政机关“3+X联动”,深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实现争议前积极预防、争议中主动调解、争议后实质化解的新格局,截至目前行政复议协调调解率52%。完成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采用电子邮箱接受复议申请、网上听证等信息化方式提高申请人满意度,在上半年全市依法行政和行政争议化解晒拼创中取得第一名。
(三)推动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创新“区域联片统审”,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合法性审查平台,细化审查材料目录,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合法性审查程序,实现合法性审查内容清单制管理。采取“所包乡镇”“所所对接”的方式,以专业法律顾问团队平台为重心,发挥孵化器功能,主动开展镇(街道、联盟)合法性审查、法律评估和法律论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考试+督查”,提升审查人员专业化水平。
(四)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好村级换届选举、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抓实调解主任月例会制度,及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分级分类做好化解。壶山司法所创成“枫桥式”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达600平方米,工作规范有序,品牌特色明显。新招录专职人民调解员18人,评定四级人民调解员4人。发挥优秀调解员模范带头作用,新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室3个,总数达14个。加强重点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必接必送”,联合公安部门建立动态报送机制;及时对接监狱部门,开展远程视频会见124人次。
(五)提升法律服务效能。高效开展“法雨春风”企业法律体检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向3000多家民营企业发放《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反馈表》。创新线上法治体检,推送“法治体检”二维码。律师党支部与工业园区精准对接,组建微信“法治体检帮帮群”,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组织农村法律顾问集中下乡活动,对全县279个村社开展村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和法治体检工作。探索村书记、主任、监委会加农村法律顾问(3+1)的村务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农村法律顾问参与村务管理。开展“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组织法律服务进军营、进敬老机构、进社区宣传活动10场。积极推进政法一体化平台法律援助协同,成功受理率和公函发送率均达100%。采购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19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站点自助机全覆盖。
(六)抓实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集中宣传月、社区矫正法集中宣传月等活动,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开展微博直播普法、编制“七言”朗诵社区矫正法、创作喜剧普法短剧,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00余场,累积受众达8万余人次。强化“法治武义”“武义普法”两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之江法云”录用100篇。加大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力度,建成首个县级民法典主题公园和民法典主题学习室,创成市级民主法治村3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覆盖率位列全市第三。
(七)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组织社区矫正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开展业务培训128人次,召开社区矫正风险预警会、风险评判研析会,及时查摆科室与个人风险点,增强遵规守纪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健全督察督办制度,每季度开展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每月开展工作检查、随机抽查,抽查社区矫正对象档案265卷、社区矫正工作站台账438本,及时下发督查通报,落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加强智慧监管建设,执法信息录入达100%,全面推行社区矫正执法项目网上审批机制。深化社区矫正体制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成立武义县社区矫正委员会,顺利召开第一次成员单位全体会议。深入推进社区矫正社会化,发挥“联片统建”工作站作用,推进“党建+”帮扶模式,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矫正服务。组织县政府、县政协会前学习《社区矫正法》,创新运用知识竞赛、矫正法朗诵等形式开展社会普法,覆盖人群达4万余人。
二、2021年品牌化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司法行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特征、新部署、新要求、新理念、新思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做深做实“三篇文章”,强化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和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义、法治武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为重点,开展一月一学法一考试。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对此,我局计划每月确定一个学法主题,开展一月一学法一考试,重点学习宪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强制拆除、信息公开等败诉风险领域法律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二是以“主动受监督、执法要公开”为重点,推进清廉矫正体系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后陈经验”,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为总抓手,以“公开、监督”为两大着力点,推动“三线工作法”,即规范以入矫、在矫、解矫为关键节点的“矫正生命线”,理顺站、所、队三级“监管流程线”和拉严矫正队伍“清廉警戒线”,全力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清廉矫正立体架构。
三是以“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为重点,创新复议应诉专报制度。深化行政诉讼“一案三备案”,健全诉讼全过程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开展复议应诉情况分析,整理汇总复议纠错点和诉讼败诉点,定期形成复议应诉工作专报,及时对高败诉风险案件进行剖析交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拆除违法建筑等常见败诉案件的风险管控,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实现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数和败诉率“双下降”。
四是以“联片统审再深化、乡镇法治再出发”为重点,提升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效。总结提炼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试行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成效,通过到各镇、街道、联盟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基层政府合法性审查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结合共性问题研究制定方针对策,出台镇、街联盟合法性审查“区域联片统审”机制的实施意见,建设“区域联片统审”示范点,开展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业务培训,进行全面系统性督查督促,确保全县“一盘棋”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
五是以“健全监督体系、提升乡村法治”为重点,推进后陈式法治乡村建设。开展“后陈式”法治乡村建设的工作调研,总结提炼“后陈式”法治乡村经验做法,着力提升后陈村、坛头村法治阵地建设,扎实开展党员、村民代表学法活动,健全村(社区)法治队伍,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配备一名法治代办员、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一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队伍,带动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和学法守法示范户,夯实“后陈式”法治乡村基层基础。
六是以“构建大调解网络、完善大化解机制”为重点,推动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积极谋划部署大调解网络指导系统,在开发区、柳城、泉溪、熟溪、王宅试点推行“大调解+”机制。择优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18名,科学制定管理办法,有效健全考核机制,压实调解工作职责。完善全县调解专家智库,组建一支巡回调解团队,推出1家县级品牌调解工作室,压实主管单位责任,强化“两所一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作用,整合网格点力量,有效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七是以“根治黄牛、法治保障”为重点,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每月在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针对伤残农民工的法律咨询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市场监管、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根治黄牛非法代理”系列行动,加大法律援助宣传,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八是以“党建引领+所建规范”为重点,开创律所“共振共进”发展新模式。对各律所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督查,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召开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座谈会,拟定全年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党建服务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律师行业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律所管理规范化水平。
九是以“流程规范、法理相融”为重点,推广说理式执法、教科书式执法。在全县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说理式执法、教科书式执法,制定全县执法系统说理式执法、教科书式执法指引,完善执法流程,推出执法文书通用型模板,提升执法部门亲和力和社会形象,减少争议纠纷,促进执法环境和谐。
十是以“智慧便民、高效服务”为重点,推进公证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全面梳理公证事项,按照“可网上办尽网上办”的原则,持续推广线上申办12348二维码,做好线上受理系统与公证业务办证系统的对接,简化工作流程,完善数据共享,减少群众证明,扎实做好线上公证事项的办理、出证、发送公证书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