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07360844C/2021-224744 | 发布机构: | 县市场监管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3-12 15:45 |
2020年,武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局上下紧扣攻坚争先、比拼赶超工作导向,按照“学起来、紧起来、跑起来”的工作要求,奋力开创武义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县市场监管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战。自1月21日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两手硬、两战赢”总体部署,快行动、强担当、重落实。严格实施防控举措,创新推行“顾客门外扫码自主点餐”,获金华市委书记陈龙、时任县长章旭升的点赞肯定,投用全市首个医用体温计红外耳温计检定/校准实验室,有力保障疫情防控精准度;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开展“一企一策”民转医帮扶,有效解决防疫用品燃眉之需,全县口罩生产企业由最初的1家增长到35家,日产量从10万只增长至280万只;坚决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哄抬物价、经营使用野生动物及不合规冷链食品等疫情防控违法行为,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5件、移送公安1件,查获问题口罩79.58万只,查封“三证不全”进口冷链食品1.298吨,监测发现隐患熔喷布3.8吨,查处违法销售华南兔案件被评选为省级典型案例,永润生产销售不合格口罩被评为全市典型;倾情开展暖心帮扶,通过专班化运作,出台服企稳企“十七条”,落实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价格检查及市场减租等,为企业减免费用2305.25万元。最快执行“两直”补助政策,为5800家企业发放补助3289.6万元。
二是上下同欲,打好创文攻坚战。主动适应创文新情况、新要求,重新制定“街长制”管理方案,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责任分人到户,激发起上行下效的整体效应,形成了“想担当、能担当、勇担当”互相协作、有分有合、团结互助、赛拼创的工作氛围,牵头开展全县“文明餐桌”行动、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食药品安全监管、打传打假打走私四项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县月度考评中次次上红榜,并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是深谋实推,打好深化改革战。把改革作为破解市场监管难题的金钥匙,高质量完成省市县各级交办的重要改革任务。牵头改革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形成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管理体系。全年专利申请4514件、商标注册218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7件,增速位居全市第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立案查处25件,罚没25.39万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营商服务专区迭代升级,增设网上查档、经营范围规范化、惠企政策等服务内容,推行涉企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开办注销“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三小”行业“多证合一”、首套公章政府免费发放等,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年新设立市场主体9410户,创历史新高,新增小微企业2206家,超2倍完成年度目标;深入实施“五化”市场改造推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改造后柳城、星光菜场面貌焕然一新;梳理增设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事项10项,位居全市第二;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掌上执法率达99.44%;建成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2个、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4家。
四是倾心倾力,打好服务赋能战。在市场主体最困难、最焦虑、最迷惘的时候,主动当好“娘家人”,送上发展“新动能”。标准品牌赋能,引导企业重视标准话语权功能,解决市场开拓难,寿仙谷主导发布的灵芝和铁皮石斛两项国际标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应用,灵芝、铁皮石斛2020年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了284%和37%。全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项、位居全市第三,完成“品字标”认证企业15家、位居全市第一。满意消费赋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力打造放心消费。新增ODR(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13家,累计22家,全市第一。武义3款产品荣获“2020年首届浙江特色伴手礼”称号,全市只有6款。培育发展并积极创建各类放心消费单位3928家,累计处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5371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35.56万元。
五是严管细查,打好安全保卫战。坚持把防范市场领域安全风险作为重要职责,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全力守护民生民安。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扎实。将壶山广场成功打造为浙江县域首个“4D餐饮”示范区,有效带动餐饮行业规范化经营,得到省局局长章根明、副局长卢永福的批示肯定。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14家,累计46家,创建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6家,均位居全市第三。建成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28家、网络阳光厨房32家,打造了真正看得见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管更加规范。开展打假治劣“药剑”行动,立案4件,责令整改17家,警告9家。推动监测再深化,上报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58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更到位。加大立案惩处,实现超期未检特种设备和不合格设备在用数双清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全年抽检防盗门、电动工具、保温杯等重点产品103批次,问题产品发现率2.91%,不合格处理率100%,配合省局召回问题产品3类51批次。
六是刚柔并济,打好市场维序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强化“敢执法、善执法”。重拳整治,打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开展“双打”、“亮剑”等专项系列行动,集中整治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涉传涉黑等突出问题,全年行政立案157件,罚没款154.74万元,联合公安捣毁传销窝点1个,遣返涉案人员4人。其中依法查处金华弘湘厨具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对保护地方企业(康巴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柔性执法,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紧扣“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首错免罚”事前服务事项59项,强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的应用,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建立“负面清单”,规定直接立案查处情形6种。注重过罚相当,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或从轻处罚。如骆驼九龙涉嫌生产销售不合格砖茶案件,给予其从轻处罚。
七是从严管理,打好自身建设战。以落实县委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巡察反馈的28个任务105项问题已全面整改到位,18个党支部均已完成党务规范化建设,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制修订各项制度27项,极大改善了单位内部管理。出台4项10条转作风举措,充分营造了“学紧跑”氛围。组织开展中层岗位竞聘,2个岗位38人参与竞聘,极大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坚持全员参与,注重考学结合,深入开展“学法考法”活动,有力提升了干部法治素养。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县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全会和省市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三篇文章”再深化、“二次跨越”再出发,着力“六强六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护航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水平治理,为打造“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监管,在守护民生民安上体现新担当。
1.全力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5方面14项”工作措施,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全力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消毒抽查工作,落细落实市场、商超、餐饮等重点场所“四个一律”“三个到位”管控要求,严格抓好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全力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力争”总体目标。
2.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责任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五大食品安全主体履责尽责。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全县食品小作坊生产,打造“5S”管理11家。聚集重点领域治理,建成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12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0家,实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全覆盖,新增全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接入“浙食链”系统企业)56家。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创建星级食安办6个。强化过程管控,出台《食品安全抽检分离操作手册》,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确保抽检分离率100%。强化风险管理,落实食安公益险,探索以餐饮协会名义全县统保食安险。推广三段式闭环管理,全面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3.全过程加强药械化安全监管。探索药品安全治理“非现场”智慧监管改革,实现药品采购、销售、存储全过程智控,力争全市试点。做好民生工程,扩面建成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3家。强化试点示范,培育药械规范使用试点诊所10家、市级医疗器械示范经营企业1家。
4.全网格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行“四单一网”,进一步落实属地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实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全覆盖,确保重大风险隐患整改率100%。创新监管方式,试点推行电梯按需维保、场车场内外分类监管。
5.全链条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产品质量全流程监管“一件事”改革。开展产品质量风险排查整治,监督抽查重点产品不少于150批次,严肃处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抽检不合格产品。
(二)强赋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联动实施质量强企、标准强企、品牌强企“三大工程”,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6.强化标准引领。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体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2021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4项,力争各类标准制定累计达20项以上。完成国家城乡统筹标准化试点项目及浙江省农村乡村治理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力争优秀,总结提炼试点村应用经验做好全县推广,开展标准体系运行评估,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7.强化质量提升。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努力实现省政府质量奖零突破。实施“品字标”拓面提质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深化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4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力争筹建浙江省绿色产品检测中心(暂定名),加快县检验检测研究院能力提升建设,完成CNAS实验室认可申报,配合做好电动工具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和电动工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完成园林工具实验室建设。运用“浙里检”平台,提供服务完成检测100批次以上。加强对消费、医疗、检验检测等重点行业,眼镜制配场所、集贸市场、加油站等重点场所的计量监督检查。
8.强化品牌建设。建设知识产权“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加快推进品牌指导站建设,力争2021年新增注册商标1500件,驰名商标培育1个,制造业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1个,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1件。推动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力争2021年高价值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5,PCT申请10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6家,知识产权质押1.6亿元。推动成立全县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健全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存证等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联合惩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9.强化政策激励。用好政府质量奖、知识产权补助、标准化建设等现有奖励政策,强化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用足全省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政策,进一步推进保温杯壶(厨具)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八大万亿”产业质效提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产品检验、计量检定、资质认证等结果互认,促进商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无障碍流动。
(三)强市场,在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中作出新贡献
10.加快推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争取出台《武义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并修订《武义县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奖补办法》,全面启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争实现乡村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全覆盖,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
11.深化放心消费创建。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在武义”行动,培育创建放心消费单位3000家以上。主动融入长三角消费者权益保护示范区建设,争办2021年放心消费长三角工作会议,全力帮扶企业申报“浙江特色伴手礼”,把武义特色产品推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四)强改革,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12.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围绕便民惠企,深入推进“权力进中心”改革,持续扩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纵深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加大取消审批和审批改备案力度,推进告知承诺事项量质并举,进一步深化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全流程一件事便利化改革,实现企业开办2环节、1日办、零费用,企业注销公告期限减半目标。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打造“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一窗代办、一窗即办。
13.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围绕整体智治,修订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考核,强化掌上执法系统全面应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开展投诉举报事件转办核查,启动基层平台、风险预警等6个新模块应用,确保掌上执法率99%以上。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一件事”改革项目,优化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工作,确保各市场主体年报率与2020年持平。加大市场主体出清,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确保信用规则应用率大于50%。落实网络经济监管平台应用,推进本地电商平台智能信用监管。完善检测收费监管机制。
(五)强执法,在维护竞争有序市场秩序上展现新作为。
14.完善柔性执法。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免罚、减轻罚、从轻罚),实现同一事项同一尺度、同一标准,确保执法规范、裁量准确,努力营造宽松包容的市场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疫情常态化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15.强化刚性处罚。对拒不改正或者曾“免于处罚”后又“明知再犯”的违法行为主体严格依法查处,实现刚性处罚与柔性执法的无缝衔接。强化大案要案查处,重点打击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网络经济、知识产权、食品药品、医美、涉企收费、特种设备、违法广告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化与公安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健全执法互助、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打出声势、打出权威,充分彰显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和信心。推进市场秩序“综合查一次”改革,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六)强队伍,在建设市场监管铁军上展现新形象。
16.强化党建引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局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内组织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抓好“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工程,落实“双十”计划,加强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
17.强化队伍建设。开展“干部轮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落实药品职业检查 “双百尖兵”行动,建强综合执法、食药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专业队伍,全面增强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建立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加强三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老中青梯次合理的队伍结构。建立“日清周督月评季晒年考”工作机制,加大考核督办力度、强化奖先惩后,增加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的粘性。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四不”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制度,推进“学紧跑”,突出闭环管理,突出争先创优,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
18.打造“法治市监”、“清廉市监”。扎实推进“法治市监”示范单位创建,完成法制员调配,扩大公职律师队伍,做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提醒和纠正,第一时间消除“隐患”把控风险。创新廉政宣教方式,大力开展清廉机关文化建设,形成争做思想干净、作风干净、关系干净的市场监管人氛围。
武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