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部门预决算
索引号: 11330723784408679W/2021-231009 发布机构: 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9-03 15:44

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0年度部门决算分析报告

来源: 县文广旅体局     发布时间: 2021-09-03 15:4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和文物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拟订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和文物事业的政策和行政(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拟订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和文物事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推进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和文物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负责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和文物人才队伍建设。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正确导向,指导、管理文艺事业,指导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指导、协调全县重大文化和旅游、体育活动。统筹规划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全县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设置与重点布局,并组织落实。

(4)负责全县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指导县重点及乡镇(街道)文化和旅游、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体育惠民工程。指导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5)负责全县广播电视行业监管。组织实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指导、监督广播电视广告播放。指导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6)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负责推动完善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综合管理全县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负责指导社会文物工作。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协同相关部门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推荐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
   (7)指导、推进全域旅游。拟订文化相关门类和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文化和旅游、体育重大项目建设,指导文化相关门类和旅游、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文化和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管理全县乡村旅游,负责农家乐规范管理。
  (8)组织实施全县文化和旅游,体育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推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推进全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9)监督管理全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依法规范文化和旅游、体育市场,负责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文物行政审批工作。指导推动文化和旅游、体育企业质量管理与品牌培育,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和信用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文化、旅游、体育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岗位资格考试颁证工作,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10)负责全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秩序。负责全县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体育、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全县文化和旅游、体育行业安全稳定工作,负责文化和广播电视、旅游、体育、文物行业安全监督管理。
  (11)负责全县文化和旅游、体育整体形象宣传推广。制定全县市场开发计划并实施,组织和开展各类文化和旅游、体育营销推广活动,负责对外文化、旅游、体育交流与合作。
   (12)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3)职能转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板实施文化旅游精品战略,持续推进文旅体阵地建设,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更加壮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旅游、体育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2.机构情况:纳入2019年度部门决算汇编范围的独立核算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共4个: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含武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县文旅资源开发中心、县文化和旅游产业指导中心、武义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武义县文化馆、武义县博物馆、武义县图书馆。其中:单户录入4户,其中含单位9个。

3.人员情况,局机关行政编制12名,工勤编制2名,实际在岗行政编制数为13,工勤编制数为2;(文保所编制为8名,实际在岗8名;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编制7名,实际在岗7名;县文旅资源开发中心编制5名,实际在岗4名;县文化和旅游产业指导中心编制6名,实际在岗5名);博物馆编制9名,实际在岗9名;文化馆编制13名,实际在岗12名;图书馆编制12名,实际在岗12名;执法大队编制13名,实际在岗12名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今年以来,武义县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全县文广旅体事业和产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重点工作总结

(一)打响温泉康养品牌,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1-11月我县接待游客1704.07万人次,同比下降10.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74亿元。同比下降11.36%,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新增限上住宿业企业2家(金华万合酒店有限公司、浙江武义县旅投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1、加快政策规划制定,引领温泉康养品牌建设。

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原先旅游发展扶持政策的短板,充分调研,结合我县旅游实际,制定了扶持政策并印发实施。二是全力推进我县《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做好全县旅游资源摸排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完成了《规划》初稿,年底前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三是开展《旅游大通道规划》、《文旅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邀请专门规划设计团队对我县旅游大通道进行全方位策划设计,争取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策划开展《文旅体“十四五”规划》,计划年底前完成规划初稿。

2、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文旅市场复苏,打响武义温泉康养品牌。

一是积极开展旅游活动推广武义文旅资源。举办了第十四届温泉节(杭州)启动仪式暨温泉康养文旅推介会、温泉营销大会等温泉节系列活动。以温泉康养、山水栖居、运动休闲、人文古蕴、武义味道五大板块,通过省内游客、主流媒体、行业大咖、渠道经理营销武义文旅产品,打响武义文旅温泉康养品牌。7月份启动疫情后第一次大型户外活动清凉嬉水节,包括直播秀、景区招募等6大板块共13个子活动,开展3场直播,全网观看量累计达到1亿次以上,图文直播链接点击量突破30万次。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多维度全方位营销“温泉康养”品牌。除了保留高速服务区广告、浙江交通之声电台广告等传统优质广告渠道外,今年重点推行线上短视频推广。分别于3月、5月、6月、7月、11月邀请了14位抖音网红、马蜂窝旅游达人等以短视频、旅游攻略等形式推广武义文旅,创作短视频14个、美文游记20篇,全方位宣传我县温泉康养旅游品牌。其中抖音平台单篇视频播放量最高超过了1000万,点赞数达到50.2万,评论达3.6万。三是出台促消费政策促进文旅复苏,推广“武义无疫”品牌。开展了金华人免费游武义活动,抢占周边市场;派发300万文旅消费券,制定出台鼓励县外疗休养团队来武专项政策,并在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前往海宁对接并开展山海协作暨疗休养政策推介,邀请金华10家主要旅行社对接政策,吸引县内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来武疗休养,目前来武疗休养近1万人,拉动消费近2000万元,政策奖励兑现60多万元,有力刺激了我县文旅消费,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

3、做好品牌创建工作,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一是开展研学基地创建指导工作。联合县教育局开展我县研学教育基地创建指导工作,上半年新评定县级研学基地(营地)7家,市级研学基地(营地)4家。二是开展A级景区镇(村)创建工作。根据省厅“百千万”工程任务部署,明确了4家景区镇、54家景区村创建培育名单,并专门邀请省旅职院老师对创建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年底进行验收公布。三是完成A级景区服务大提升工作和A级景区复核工作。积极指导牛头山、璟园等6家A级景区做好复核迎检工作,下发A级景区服务大提升方案,积极指导各景区根据提升方案做好整改提升工作。四是做好牛头山创5A及全县重点旅游项目督查指导工作。牛头山景区完成卡丁车、景区夜景灯光、橡皮坝改造、漂流河道修缮、沙滩酒吧卖场改造、旅游厕所新改建等工程,唐风温泉完成大唐街市建设7月份顺利开街,度假区小镇客厅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温泉小镇创4A通过市局验收,等待年底前省厅验收。

(二)文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在浙江省文物局近期公布的《浙江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标数据(2019年度)》中,武义县位列全省第12,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1。

1、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国保、省保、县保单位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完成国保修缮5处,投入资金140余万元;省保修缮2处,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县重点工程修缮4处,民办公助补助16处,共计投入资金70余万元。国保俞源村古建筑群完成5处修缮工程、6处预算审核、5处开展预算编制,完成文物建筑分级评估方案初稿。开展省保、县保单位岭下汤石祠修缮工程、王村花厅抢修工程、陈家厅消防工程、草马湖大厅(二期)、寺后林氏宗祠、柳城镇云溪潘人龙民居、上新屋民居修缮工程,忠孝堂修缮工程。二是加强文物监管,夯实文物安全。联合多部门开展文物安全检查200余次,出动人次360人,检查文物单位300余处,发现隐患15处,完成整改12处。三是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开展文物研学、开发文创笔记本,举办文物主题讲座及文物保护巡回展览等,吸引了1000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和文物爱好者参加,相关报道登上中新社、新华网等国家省市主流宣传平台,浏览量高达100余万人次。四是稳步推进吕祖谦及家族墓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踏勘,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先后召开专家座谈、方案论证等会议。目前已完成省级专家现场评估工作,继续开展吕祖谦及家族墓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方案修改。

2、进一步深挖“徐谓礼文书”国宝价值。

深入挖掘“徐谓礼文书”价值,彰显“武义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浙江”金名片。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徐谓礼文书”特展一个月,共接待现场参观2.2万人次,138万余人次参与网络直播互动。同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院、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发“南宋徐谓礼文书”的文博创意产品,包括南宋徐谓礼文书限量版仿制品手卷、南宋徐谓礼卡通人物形象、南宋徐谓礼文书书签等数十种文创产品。县博物馆今年1-10月

累计接待观众量11.39万人次,重要领导接待47批次,(国家、中央领导2位、副省级领导8位、厅级领导185位),接待旅行社团队519场次。策划以“徐谓礼文书”为题材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已完成剧本素材收集、剧本大纲撰写等工作;同名小说创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完成了小说初稿研讨论证。接下来,将开展剧本分集创作、报备审批、选定演员、筹备开机等系列相关工作。

(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1、公共文化服务省级绩效考核取得突破。

认真梳理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要求,9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布2019年度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武义县在全省89个评估的县(市、区)总排名从上一年的79位提升至第47位,位列金华市第2。

2、文化旅游融合,活动开展精彩纷呈。

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将昆曲、书法、乡村音乐带进景区,推出特色复合型旅游产品。唐风温泉大唐街市开街、清水湾温泉音乐节、坛头原创歌曲大赛以及第28届“熟水之韵”文艺百花会等活动都选在景区内,将景区经济和非遗展示、文艺演出充分结合,推动文旅融合,丰富活动内容。今年受疫情影响,首创开展“云”活动,如县文化馆搭建数字文化馆平台,开展“云乐武义”线上直播展演,全县30多支团队先后上演100多个精彩节目,视频点击率达30多万人次。目前,依托文物、非遗、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等资源,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村、景区等各类场所开展了阅读活动、体验活动、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270多场。

3、汇总梳理,文化编纂工作有序推进。

为展示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脉络,体现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邀请本土专家学者,联合下属单位及乡镇文化站,于今年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武义县文化志》及传统剧目丛书的编纂工作。成立“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专班和专家组成员,梳理形成20个重点文化元素清单,完成首批解码任务。4月份启动《文化志》编纂工作,将系统整理我县各类文化事项,是文化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提炼。同时对13部武义婺剧、昆曲经典剧目和曲谱进行整理,形成《武义传统戏曲经典剧目丛书》,对挖掘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发挥积极作用。

4、挖掘特色,各级文化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制定《武义县城乡文化和体育中心的实施意见》,以《实施意见》、县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落实调研、场馆等级评定、“满意图书馆”等工作为要求,提升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结合文旅融合,加大图书馆进景区等力度,先后在履坦坛头湿地、俞源“皆山书馆”、梁家山民宿等设立旅游图书分馆。二是完善镇级文化站建设。在100%乡镇文化站全覆盖的基础上,镇级文化站的建设标准和管用水平不断提升。泉溪镇整合文旅体资源,新建镇文体中心,完善功能布局,聘请当地文体骨干担任指导老师,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俞源乡利用十百千提升工程契机,有效利用景区资源,完善阵地。三是文化示范村建设不断深入。以市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复评)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指导柳城镇前湾村、金湖源村和履坦镇茶山村创建市级文化示范村;对全县52个市级文化示范村进行实地检查,指导村庄利用复评机会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结合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路子。

(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事业”捷报频传

1、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举办2020年浙江省少年儿童短式网球冠军赛、浙江省阳光运动会短式网球比赛、浙江省跆拳道锦标赛,浙江省青少年电动冲浪板锦标赛、“飞剑杯”浙江省气排球协会冠军赛、2020年武义县8.8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等各级各类规模体育赛事活动45场,直接参与超10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新浪网、天目新闻、亚洲新闻等国内外主流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浏览量均破百万。

2、圆满完成省民生实事工程,体育队伍不断壮大。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新建多功能运动场5个、笼式足球场2个、百姓健身房6个,体育小康村提升工程14个项目。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的主体作用,全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班、公益比赛、体育惠民活动26场次,参与活动人次超过2万人次。2020年指导新成立武义县网球协会等6个协会组织;新增健身气功站点2处,注册会员人数2.4万人。

3、全力备战省运会,体育人才、场馆得到有力提升。

通过下发了《武义县备战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工作实施方案》、《武义县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场馆建设持续进行,跆拳道场馆基本符合省运会比赛要求,网球场场馆已发布招标公告,预计11月中旬进场施工,2021年4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水平运动员引进工作基本完成,截至11月,我县共引进高水平运动员18人(柔道项目7人、举重项目7人、跆拳道项目2人、田径项目2人),委托协会、俱乐部、体育发展公司定向培养运动员18人(网球项目2人,短式网球项目4人,电动冲浪板项目12人),夺金布局基本形成。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年初结转4110.0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1万元,项目支出4108.03万元。

本年度收入年初预算数为4231.47万元,年初预算支出数为4231.47万元;预算调整后,预算收入为6109.74万元,多出部分旅游政策补助增加、体育经费增加及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支出。

本年度支出执行中调整后为6870.98万元(基本支出为2255.87万元,项目支出为4615.1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额为2639.51万元,多出部分为因疫情消费政策补助、旅游政策补助增加及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支出。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本年度收入年初预算数为4231.47万元,本年度支出预算数为4231.47万元。本年度收入执行中调整后为6109.74万元,多出部分旅游政策补助增加、体育经费增加及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支出。

本年度支出年初预算数为4231.47万元,执行中调整后为6870.98万元,基本支出为2255.87万元,项目支出为4615.11万元,超出预算2639.51万元为旅游政策补助增加、体育经费增加及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支出。

(2)差异原因分析:为旅游政策补助增加、体育经费增加及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支出。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2020年度总收入6109.7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474.41万元,占总收入的73.23%,其他收入1269.07万元,占20.77%,政府基金预算拨款收入366.26万元,占6.00%。

本年度总支出为6870.98万元,基本支出为2255.87万元,占总支出的32.83%,项目支出为4615.11万元,占总支出的67.17%。

(2)收入支出按部门所属单位分布情况。


2020年

局机关

文化馆

博物馆

图书馆

合计

收入

3760.39

685.34

1236.32

427.69

6109.74

支出

4514.70

686.45

1242.14

427.69

6870.98


(3)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2020年度总收入6109.74万元,2019年度总收入10196.00万元,收入减少原因是省级文保经费补助减少及部分项目于上年度完成。

2020年度支出9870.98万元,2019年度支出9777.21万元,支出减少原因省级文保经费补助减少及部分项目于上年度完成。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019年、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了公务接待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



2020年预算数

2020年执行数


公务接待

15.88

11.79

上半年疫情原因,接待量减少

公务用车运行经费

8.88

6.37

上半年疫情原因,用车量减少

合计

27.76

18.16


(2)会议费支出情况:无。

(3)培训费支出情况:本年度执行了1.35万元,较上年23.92万元减少了22.57万元,是因为本度较大规模的培训没有开展。

(4)其他对部门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无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无。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年度

财政拨款收入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2019

4974.98

2101.73

7675.48

2020

4840.69

2255.87

4615.11

增长额度

-134.29

154.14

-3160.37

增长率

-2.70%

7.33%

41.17%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本年度年末结转3348.79万元,为项目经费结转。

2.分单位结转和结余情况:局机关结转结余3310.65万元;博物馆结转结余28.10万元;文化馆结转结余0.06万元;图书馆结转结余9.98万元。

3.结转和结余规模较大的原因:之所以结转数额较大,是因为所涉项目均需跨年度。

消化结转结余的对策:加快相关项目的执行进度。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类别

2020年

2019年

增长额

增长幅度

资产总额

16093.44

16605.4

-511.96

3.08%

流动资产

3553.24

4288.99

-735.75

-17.15%

非流动资产

12540.2

12316.41

223.79

18.98%


2020年负债274.3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70%;2019年负债143.0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0.86%。

资产及负债情况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影响。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概述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各项目均达到年初制定绩效目标。


2.概述下属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无。

3.概述以部门为主体开展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无。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赛事、活动等业务不能开展,影响了资金执行进度,对当年预算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第四季度均完成。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我局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坚持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和项目经费的需要,保障我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年终认真与财政部门对账,如实填报决算报表,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认真做好报表审核,确保决算报表的准确性。

(二)本单位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将决算及绩效数据信息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汇总后在相关政府网站公开。

(三)对单位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议:无。

(四)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议:无。


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调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调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调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关分析指标,如:

1.财政拨款依存度, 衡量部门(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财政拨款依存度=财政拨款收入÷收入总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