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调显成效
前景提要
武义县王宅镇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以党政主导、条块结合、多元共治为模式,成员涵盖各个工作片、四个平台、两所一庭、人民团体等部门,网格、村、镇三个层级,分层递进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解决的良好局面,成效明显。本案即是王宅“大调解+”工作机制化解纠纷的实例。
典型案例
“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 案情简介 】
2021年12月24日,武义县白姆乡70岁老人周某某因患气管炎到某卫生院住院治疗,周某某家属未按院方要求安排人员陪护,12月28日早上周某某前往卫生院食堂用早餐时不慎摔倒,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死者周某某的家属认为,周某某摔倒系因食堂地面有水滑倒所致;卫生院认为,是周某某没有家属陪护而不慎自己摔倒。双方对摔倒原因各执一词,辖区派出所调查后也一时无法确定摔倒原因。
【 调解过程】
2021年12月29日,联盟矛调中心启动“大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立即组织死者周某某的家属与卫生院协商处理。死者周某某的家属认为,卫生院应赔偿60余万元;卫生院只愿意补偿8000元。当日,联盟矛调中心、辖区司法所为防止事态升级,即组织双方先行达成由卫生院垫付3万元安葬费用、后续赔偿事宜待死者入土为安后再走法律途径解决的协议。12月30日,款项汇入死者周某某的家属银行账户。12月31日上午,死者周某某的家属拿到垫付款后去县卫健局反映诉求,导致事态再次紧张;中午,联盟矛调中心召集由辖区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负责人、金牌调解员、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处理方案。2022年1月1日上午,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共享法庭”主持调解,乡综治办工作人员积极调解做双方思想工作,乡领导主动与县卫健局领导沟通协调,法庭庭长在线指导调解,终于促成纠纷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约定由卫生院补偿周某某的家属经济损失8万元(含已先行垫付的3万),辖区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 以案说计】 本案最大的难点是,对周某某摔倒原因双方各执一词, 死者家属情绪激动、人数又多、意见不一、要价较高,而卫生院因体制改革无法自行决定处理方案,且时间临近“双节”。在这种情况下,联盟矛调中心及时启动“大调解+”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动联调,线上线下融合,历时5天,终于将这起突发人亡事件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妥善化解。 1、有力落实稳控。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尽管对周某某摔倒原因一时无法确定,但稳定了死者家属情绪,及时控制了事态发展。次日,在各方介入调解下,卫生院先行垫付3万元安葬费用,较好安抚死者家属情绪,引导死者家属回归理性。同时,乡综治办及时掌握当事人动态,为死者家属到县卫健局反映诉求的后续应对赢得工作主动。 2、迅速启动联调。针对死者家属得到垫付款后又去县卫健局反映诉求,联盟矛调中心及时启动联调机制,召集辖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调委会及有关调解员等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各部门从各自专业及角度提出化解思路并最终形成可行性方案,各方随即按照各自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在第二天的调解中,辖区法庭通过“共享法庭”在线指导,乡领导与县卫健局领导沟通协调,终于促成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3、精准在线指导。调解指导是调解过程的重要一环。当调解遇阻时,调解员与法庭人员及时沟通情况,商量对策,把好思想工作的节奏、时点、方式,慢慢引导当事人在事件认识、处理意见等方面逐步趋向接近。当双方当事人意见差不多时,调解员及时抓住时机敲定协议,法庭人员指导调解员规范、准确表述协议内容,避免出现诉求遗漏、文字歧义等情况。 4、及时司法确认。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将经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可以赋予该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防止当事人事后反悔。乡调委会在调解成功后,立即引导双方申请辖区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及时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