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群山,挺拔苍翠如濯;悠悠碧水,微微涟漪相伴。武义,位于浙江省中部,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武义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一以贯之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在护美绿水青山中做大做强金山银山。先后荣获全球绿色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试点县、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谱好“生态曲”,奏响生态文明最强音
强化顶层设计,擘画美丽武义新蓝图。围绕生态文明创建,完善顶层设计,印发实施《武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2020-2025年)》、《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武义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围绕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建设,实施31项重点工程,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武义画好蓝图、定好路线。
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山水资源“大动脉”。立足“生态立县”战略,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施办法等文件,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乡镇(街道)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根据生态公益林面积、交接断面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制定生态补偿原则和标准,对保护生态资源有力、创造生态产品较多的地区实行补偿。实行“生态报表”考核,激发乡镇“两山”转化内生动力,实现美的地方更富、富的地方更美。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上300亿元台阶,增速排名近8年来首次跃升全市第2;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1。
区域联盟发展,联起绿色发展新链条。创新区域发展联盟制度,按照“体制不变机制变”的工作要求,对18个乡镇(街道)进行统筹,组建熟溪、柳城、王宅、桃溪4个区域发展联盟。“联”成一体,“考”在一起,南部生态乡镇走出了“小而散”、发展资源不足的困境,通过产业资源成团成链,不断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区域联盟全县共串联起文化和旅游发展项目20个,带动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
二、育好“领头雁”,打造双碳先行示范区
打造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围绕政策、管理、技术三方面,实施清新空气行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等6大任务,投资4亿以上重点项目,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武义路径”,实现减碳和减排、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2021年该县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4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入选全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村,是金华唯一一个具备村、乡、县三级试点的地区。
打造全国双碳科创高地。武义县域林木覆盖率达74%,森林蓄积量546.17万立方米,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84.15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浙中绿岛”。武义深挖森林资源潜能,积极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大气观测站、全国生态环境交叉研究野外观测平台。建立上黄碳汇林试验基地,弥补我国森林碳汇研究及监测数据的不足。成立浙柳碳中和研究所,举办双碳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参会。未来,碳通量观测站、碳卫星接收站、碳汇实验室等国内先进的碳观测技术都将落户武义,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搭建关键实验平台、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经济。与国家电投中央研究所、华为、展宇光伏等单位合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预计年发电量1000万kwh,年直接经济效益400万元;实施碳捕集耦合电解制氢技术示范工程,通过该技术,在减少碳排放、降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的同时,利用生成的氢气、有机物燃料等获利;实施负碳农业和微藻固碳技术示范工程,提高固碳能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肥,实现减碳、增收双赢。
三、念好“融合经”,激发特色产业新活力
提升有机农业第一县竞争力。武义是传统农业大县,田园肥美,物产丰饶。为提升农业发展品质,围绕生态文明创建,武义以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为目标,出台激励政策,聚焦产业集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招引力度,以3亿“两山”资金带动农业投入13亿,每年安排2000万专项资金扶持有机农业发展,培育寿仙谷、更香等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有机生产经营单位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有有机生产经营主体93家,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家,有机生产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2021年有机全产业链产值达8.23亿元。
擦亮温泉康养生态名片。以打造“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为目标,立足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浙中美丽大花园建设,夯实生态共富绿色基底,提升温泉名城山水品质,擦亮武义温泉康养名片。截至目前,该县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家、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4家,入选全国首批美丽中国·康养名城、“两山”发展百强县,获评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武义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目标,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武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