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23X6/2022-243613 发布机构: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5-09 10:22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05-09 10:22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21年武义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数字改革、协调发展、奋进跨越”为工作导向,聚焦“和富美”,大力实施富民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县农业农村呈高产增效态势。

一、2021年工作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3亿元,增加值11.58亿元,分别增长6.5%、4.8%。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3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居26个加快发展县第一。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8元,同比增长13.4%,年家庭人均收入9500元以下情况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有望达到100%。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获评“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21年度科技兴茶富民典型县域”,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项目推进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一)着力提升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专班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09万亩,粮食总产预计达5.9万吨;全力推进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12497亩。提前完成生猪保供任务。加大种猪引种力度,稳定能繁母猪数量,进一步扩大了全县生猪基本盘,截至11月20日,存栏13.72万头,出栏19.56万头。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708批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98.85%,其中产地监测合格率100%。

(二)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获浙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数字化助推产业发展。新建数字农业工厂2家,推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5个。全国首条全自动秀珍菇菌包加工生产线、省内首条茶叶数字化加工生产线—更香有机茶数字化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开展“浙八味”产业集群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首创“共享农机”服务模式,打造全程机械化、智慧化的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平台。平台共完成机耕面积5685亩、水稻机插作业服务25.58万盘、飞防服务4516亩。《武义县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应用难题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被浙江政务信息(专报)采用。聚力发展农业品牌。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寿仙谷),2021年企业品牌价值评估22.4亿元;武阳春雨品牌估值21.37亿元,获评最具溢价力品牌。整合推出完成中药材品牌“武七味”。

(三)纵深推进乡村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广使用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考垃APP”,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秀村覆盖率达90%,农村公厕“所长制”覆盖率达100%。突出亮点抓好重点村建设。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70个,其中精品村25个,推进实施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2个重点村和3个一般村建设,履坦镇叶长埠村成功入围第十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指导开展未来乡村创建。围绕打造田园公社,结合全县非粮化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绿色农田的创建试点,已评选出老农天地等全县10个最美田园。指导履坦镇坛头村开展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制定了坛头村乐游型未来乡村10大场景打造方案。

(四)农业数字化改革奋勇争先。三项工作入选省厅第一批“先行先试”多跨应用场景。分别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服务(“肥药两制”改革)、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均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积极开展新试点。“浙样销”试运行两个月,产销信息撮合量达600多笔;建设完成农村土地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武易云”,实现农业农村一张图移动平台,提高农村土地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

(五)量身定制“富民增收20招”。以五大行动为主线,全面实施富民工程。《武义县20招组合拳 实施“富民增收计划”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市县典型做法报送国家乡村振兴局。总结提炼的建设促共富、帮扶促共富、改革促共富三大典型案例入选全省第一批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清单,为全省入选数量最多的县。

三、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1.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数字化改革成果。持续做好“肥药两制”改革(“浙样销”创新场景)、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等三个先行先试应用推广。着力推进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启动茶业全产业链(茶产业大脑)建设。2022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3家,完成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个亿,产销对接平台35个以上,网上农博产品上架225个产品,拓展延伸“浙农码”功能,城乡“数字鸿沟”逐步消除。二是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开展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创建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1个、高标准农机区域性综服务中心1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三是产业整合提升。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等整合提升,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启动壶山街道正新屋村茶叶加工园区建设,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浙八味”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扩大“武七味”公共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种植规模2.8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14.5亿元。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食用菌种植规模稳定在3600万棒(袋)左右,工厂化香菇菌棒200万棒以上,“双百共富“乡村振兴产业园投入使用,全年食用菌产值达2.0亿元以上。四是紧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力度,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稳定5万亩以上,2022年新增省级农产品优势区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录产品1个。

2.聚焦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抓好2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坛头、上黄)和3个一般村(上坦、章湾、金湖源)的建设进度。抓好白姆乡、西联乡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柳城车门村等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培育对象培育工作。二是开展未来乡村试点工作。2022年,坛头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建设方案推进,并在坛头村试点的基础上,再创建5个未来乡村试点。三是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行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创建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以上。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户厕,创建26个星级公厕。扎实做好阳光堆肥房提升工作,开展数字化提升改造试点,切实解决肥料堆积问题,提升堆肥使用效益。

3.聚焦农村改革试点。一是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根据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农民建房“一件事”审批管理系统统建建设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设武义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并在全县推广运用,做到农民建房审批线上批、网上办。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稳慎探索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二是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配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充分保障本村农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探索村集体将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和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三是加强“武易云”系统推广。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系统归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种植信息、新型农业主体信息等相关数据资源,真正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数字化精准监管,形成农村自然资源“天上看,地上查,掌上管”的良好局面,提高全县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应用场景争取2022年省厅先行先试。

4.聚焦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倍差。一是继续做好富民增收20招。以2021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富民增收20招为主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富民增收下阶段工作指示,围绕有机富民、数字富民、品牌富民、创业富民、创新富民五大行动,继续做好富民增收文章。二是用好省级结对帮促武义团组共享联盟机制。在保持“帮户扶村、联乡代县”的省级结对帮促机制下,完善县乡村一体帮促机制,立足帮扶单位职能,明确帮扶重点,组建共享联盟政策帮促组、产业富民组、品牌推广组,通过制定完善联盟的运行机制、落实结对单位的帮促清单,推动省级结对帮促武义团组共享联盟各项体制机制在2022年基本形成。三是探索“折股量化”增加低收入农户财产性收入模式。通过“土地银行”对低收入农户闲置山林进行预流转,通过增加流转租金收入可以增加低收入农户财产性收入。将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注入村集体,折股量化到低收入农户,集中入股到企业,形成“村集体+农户+企业”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和精准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