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23X6/2023-253136 发布机构: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1-10 17:20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3-01-10 17:20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按照“扛旗争先、勇猛奋进”总要求,聚焦“稳产保供、强村富民”,以“数字赋能、协调发展、奋进跨越”为导向,全力抢抓农业稳产增效,踏实推动稳进提质攻坚,高水平绘就武义乡村“和富美”振兴画卷,高标准做活做实富民增收大文章,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三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聚焦提质增效,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聚焦“有机、智能、数改”三大重点,积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化。一是夯实稳产保供基盘。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全年整治优化3.83万亩;积极引导粮食种植,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68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0.6万亩,产量13.84万吨;全县能繁母猪存栏1.4882万头,生猪存栏15.8483万头,累计出栏20.3725万头。二是做优做强有机农业。组织参与国家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申报,获评首批十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年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稳定5万亩左右,认证主体数、认证产品数与认证面积全市第一、全国前列;深入实施绿色有机农业提质行动,推动茶叶、国药、食用菌等富民优势有机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有机农业示范工作获评全国区域化有机产业优良实践案例(全国6个全省唯一);浙江武义灵芝-铁皮石斛栽培系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3家省级低碳生态农场。三是持续推进“农业双强”。以农业“双强”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全领域机械化、科技化应用。成功申报建设省级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项目4个、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1个;获评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首批省级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茶叶);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5%。四是加速项目建设招引。外出招商15批次,接待客商26批次,正式签约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个,6个招商项目完成准入评审;9个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年度投资完成率103.8%;推动“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完成“双百共富食用菌”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五是深化农业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改革实现路径,新增3家农业数字工厂;于全省率先推出5G+智慧茶园以及茶叶数字化生产线;创建全国首条全自动秀珍菇菌包加工生产线;上线寿仙谷“未来农场+未来工厂+未来市场”协同应用;创建2家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六是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着力培养引进涉农人才,加快城市人才向乡村“返流”,激活乡村人才振兴生态。全年培育农创客223名;于9月成立武义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促成浙江武义农商银行与武义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信2亿元支持农创客发展。

(二)聚焦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纵深推进。

一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公厕规范化管理,高频次督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开展巡查20轮次,行政村200余个,交办整改问题1800余个,已全部落实整改;开展不定期联合督查15期,抽查行政村198个,交办整改任务清单57份,督办问题基本得到整改。今年共创建3个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23个省级星级农村公厕;创建4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二是创建县域“美丽乡村”示范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700万元,统筹条线资金1680余万元,调剂农口资金800万元用于示范带创建。截至10月底,三条示范带58项建设项目已完成46项,剩余12项预计12月底前全面完成;坛头村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熟溪街道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村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成功争取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有效盘活县域红色资源。三是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对标省未来乡村“一统三化九场景”要求,一方面协同合作强化培训,着力提升村干部业务水平,科学把握未来乡村实践路径,夯实推进培育基础;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试点村创建,首批试点村坛头村完成全部创建工作,第二批试点村县后村、倪上垅村已基本完成创建工作。坛头村未来乡村创建入选“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典型案例。

(三)聚焦富裕富足,农民生活稳步提升。

一是村富带民富,拓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路径。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大力推进强村行动,探索“强村十法”,助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武义—海宁“消薄飞地”为107个薄弱村分红1200万元;众腾高新科技生产基地等3个县级抱团项目,年内向约157个行政村发放预分红2500万元以上。全县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02亿元,同比增加18.62%;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4.16亿元,同比增加24.71%。25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占比80%,100万元占比30%。二是创新促共富,探索农民增收新举措。结合县域实际,扩面推广“富民增收20招”,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有序推进“武”团相助·“义”齐共富行动,深入开展“扩中”“提低”;全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期1176人次,完成高素质农民5期285人次,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先富帮后富,构建低收入群体共富新格局。以产业带动、政策扶持、结对帮扶为抓手,有效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组建“益农同心圆”党建帮扶联盟,累计整合48个部门、46个社会组织服务资源,帮扶农户近30万人次,带货销售近200万元;食用菌“双百共富”省级综合扶贫试点项目已完成分红172.5万元。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扣省委提出的“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具体要求,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会议要发言、排名要靠前、考核要优秀、表彰要有名”的目标,奋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山区样板。2023年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强基导向,聚焦聚力实施“一三五”行动。一就是争创“山区县农业现代化”一个样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求变”的工作主基调,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会议要发言、排名要靠前、考核要优秀、表彰要有名”目标要求,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山区样板。三就是提升“三项工作”。一是夯实稳产保供基本盘。严格保护好12.0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持续做好“非农化” “非粮化”后半篇文章,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加大粮食生产包片指导督促力度,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复种指数,力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4.7万亩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5670亩。二是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全面推进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果蔬等全领域机械化、科技化应用,年内争创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新增省级数字牧场1家、农业数字工厂1家、农机装备1500台(套);推进品牌兴农、质量强农,确保全县有机产品认证规模稳定在5万亩以上,绿色食品认定规模1万亩以上,力争有机农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8.5亿元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以上。三是跑出农旅融合加速度。加快农旅深度融合,推进壶山茶产业园项目建设,持续打造“龙门双岩”、万亩国药基地、万亩茶园茶旅等一批乡村综合体项目,把农村变成景区,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推动农家乐、民宿向高端化转型升级,年内招引农旅融合项目4个以上,农家乐30家以上。五就是打好“五场战役”。一是打好农民增收攻坚战。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扶持赈济模式,确保低收入农户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深化打造省级结对帮促武义团组共享联盟机制,拓展农户增收新路径。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以内。探索建立“武养拾光”共富联盟体系,谋划打造“武养拾光”品牌形象店。全力以赴做好2023年度省级异地搬迁后续帮扶试点争取。二是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战。围绕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完成省级“未来乡村”创建3个以上、市级“未来乡村”创建5个以上。持续挖掘文化内涵,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保护利用,完成柳城镇上黄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利用保护重点村的建设,有序推进履坦镇叶长埠村的保护利用,实施第十一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1个重点村、8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规划,做好“浙江武义灵芝-铁皮石斛栽培系统”申报中国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是打好村容村貌整治战。采取“长牙齿”的硬举措,开展县域“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以“村每周、镇每月、县每季”比擂赛拼,扎实推进“三清理、三整治、三提升”行动。以提标提质提升“三字经”工作标准,做细乡村“美丽单元”,做精乡村“美丽线路”,做优乡村“美丽面貌”,高水平打造“最清洁”乡村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工程项目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前端源头分类意识,全面提升村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协同推进“空心村”改造、村庄有机更新,持续加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统筹美丽村庄、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建设。四是打好强村工作巩固战。实施农村集体“三资”体系改革,出台《武义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构建新型“三资管理”代理新机制,建成泉城办事员队伍。做优做实“强村十法”,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确保泉溪众腾小微园一期2023年投入运营。二期众腾开发区地块、桐琴黄塘自然村地块、泉溪江山村地块全面启动建设,持续推进后陈飞腾高新科技产业园、桐琴管湖电商产业园(二期)、新宅工业区厂房屋顶光伏、熟溪联盟端村联建物业等抱团项目建设。保持全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80%以上,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30%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山区26县考核在第一梯队。五是打好人才招引保卫战。组织开展武义籍高校学子回武就业创业招引活动,持续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年内招引高层次人才3名以上。加速实施“千名乡贤助回归”行动,组建“周末科学家服务团”“乡土人才导师团”,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省市农科院及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紧密推进“院县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带动。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