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784408679W/2023-253134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1-10 17:18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局围绕“文旅富县”战略,以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为动力,打造“温泉康养名城”为目标,进一步推动武义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1-11月,我县接待游客381.7万人次,同比下降15.4%,人次总量全市排名第3位,增速排名第2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8亿元,同比下降14.2%,收入总量全市排名第3位,增速排名第4位;1-11月全县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速-1.7%,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速16.4%。连续5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牛头山创国家5A级景区列入山区26县第一批“造月工程”培育名单、5A级旅游景区意向名单;武义博物馆创建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厅景观质量评审列入培育名单。获评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镇”,系全市唯一。迭代升级共富百花会2.0,开发“共富百花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应用,列入“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昆曲小戏《半堵墙》获省第十一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歌曲《乡村新闻发布会》获省第二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金奖。圆满完成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网球等5个项目办赛任务和省运会火炬传递武义站工作,完成9枚加计金牌、18.5枚现场金牌,金牌完成率居全市第4位。全面完成今年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成功创建乡村博物馆35家,创建数量全省第一。
(一)全面深化全域旅游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全县文旅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全县重大文旅项目系统在库项目33个,总投资120多亿,年度计划投资24.66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3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4.09%。县文化中心、小黄山精品民宿一期建成开放。全力开展县文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全力开展旅游产业示范带创建。共有创建点位9个建设项目31项,截至目前完成创建点位建设6个,建设项目完成26项占83.9%。三是深入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2022年新增项目116个,计划投资4.74亿元,已完成投资4.83亿元,发现解决问题4994个。四是继续开展创建工作。今年新创成景区镇3家、景区村37家,创建率80%以上。牛头山通景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全力解决环评问题,缆车项目开工建设。武义博物馆创建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厅景观质量评审列入培育名单。五是深化旅游+产业融合项目。加快培育武义旅游新业态,新评定市、县级研学基地3家;新获评市级红色旅游教育基地1家。六是落实村宿政策,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联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出台《武义县推动乡村民宿十条政策实施细则》,溪里民宿开业村宿20家,新增客房164间,床位292张。培育等级民宿创建2家。
(二)持续扩大康养武义“朋友圈”
一是加大新媒体推广力度。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影响力TOP100,武义县最好位次第25。连续5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省文旅厅公布的融媒力榜单,“武义旅游”最好位次县级第7位。11月我局政务新媒体总分排名全县第1,“武义文旅”抖音号排名全县第1。“武义文旅”抖音号粉丝数12.3万,创建话题累计播放量达 6549.3万次。“武义文旅”微博最高单条阅读量45.6万。二是丰富节庆活动“新模式”。武义县获评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镇”,全市唯一入选。“武养泉城义起GO”获评全省十佳自驾游线路。结合省运会发放旅游体验券、非遗伴手礼1500余份,邀请运动员免费游览武义景点。联合举办首届露营产品展,抖音直播、网红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500万次。6小时“温泉联动大直播”,派送温泉票1万多张,全网曝光量破亿。开展“温泉口号征集活动”,征集优质口号1290条。三是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法”。制定《武义县文旅产业招商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完善文旅招商项目准入流程,完成入库项目17个。完成签约文旅项目11个,总投资额58.86亿元,落地项目6个,总投资额18.46亿元。四是建立文旅资源“花名册”。开展全县文旅资源普查。实地收集资源单体信息1731条,上报高等级单体资源898个、优集区7个待审核。有序推进武义十大碗宣传,培育2家美食体验店;联合浙江卫视推出3期节目;参加省“妈妈的味道”短视频大赛并获奖。制定发布《武义十大碗示范店评定细则标准》。
(三)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建成开放县文化中心,提升3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70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二是强化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书下乡6.4万册,开展共富百花会、纳凉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2470余场,覆盖200多万人次,迭代升级推出共富百花会2.0。依托数字化改革联合宣传部开发“共富百花云”应用。应用入选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第二批试点应用,列入“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三是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创作昆曲小戏《半堵墙》获省第十一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原创流行歌曲《乡村新闻发布会》获省第二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金奖,武义县获优秀组织奖;金华市流行歌曲大赛收获1金奖1铜奖。村歌故事《心墙》获省山区26县村歌故事会“十佳村歌故事”。
(四)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一是加大徐谓礼文书文化标识建设。徐谓礼文书陆续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杭州博物馆、江苏省常熟博物馆等10家省市县级博物馆展出。完成徐谓礼文书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是凸显乡村博物馆建设优势。成功创建乡村博物馆35家,占全市二分之一,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县博物馆二十四节气之草木观察获评金华市第一届精品传播教育活动;“州学宝器”获评金华市第一届精品陈列展览项目。三是推进文保项目建设,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稳步推进吕祖谦及家族墓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开展国保俞源村古建筑群保护工作,完成4处国保立项申报。完成民办公助补助14处,补助资金22万元;CD级危旧房修缮验收32处。开展履坦徐氏民居修缮工程,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出版《水梁石虹—武义古桥觅踪》。开展宋韵主题展陈宣传、研学活动等10场。四是夯实基础,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建立13处国省保、革命文物微型消防站,配送县级文保点以上单位灭火器481只,灭火器箱227只。配合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完成文经济开发区冷水坑单元一期地块、葵花路东侧待用地块、文体中心地块等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
(五)塑造武义体育品牌形象
一是竞技体育全面开花。圆满完成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网球等4个项目办赛任务和省运会火炬传递武义站工作,电动冲浪板比赛正在筹备中,完成9枚加计金牌,夺取18.5枚现场金牌,现场金牌完成率位列全市第4位。徐鼎骏等5名运动员获2022年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亚军等省级以上赛事奖项10个。二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举办浙江省青少年电动冲浪板锦标赛、金华市门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培训、惠民活动65场次,直接参与超16万人次。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余人,国家一级裁判2人。新建体育场地设施12处,完成时间和比例系全市第2位。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7.99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3㎡。三是体育产业持续增长。我县拥有省体育产业入库企业842家,其中规上企业101家,实现增加值13.38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5.3%,远超全省1.3%平均值。文旅体融合发展成效凸显。千丈岩滑雪场(滑雪项目)和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全地形车项目)获评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熟溪街道溪里村获评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
(六)常抓不懈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疫情防控,筑牢防线不放松。抓牢抓实281家监管单位2114名从业人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2022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0024人次,检查6320家次,发现问题325个并全部整改完成,责令停业整顿14家;累计受理聚集性活动备案764份。二是压实责任,深化安全监管。文广旅体安全生产领域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810人次,累计检查2605家次,发现问题143项并全部整改到位。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52件,完成139家校外艺术、体育培训机构审批工作。协助新闻出版局完成印刷企业、出版物经营单位换证共55家。立案调查案件17件,当场处罚2件,收缴非法出版物39册,罚款金额425000元。没收非法所得400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总体工作目标是吹响武义旅游“二次出发”号角,深化文旅体融合,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温泉名城,五养武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紧抓项目形象进度和投资,确保全年完成文旅投资26亿元以上,建成运营项目3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计划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现签约资金30亿元以上。全县力争景区镇创建率100%,景区村创建率90%以上;培育各类新业态基地(项目)3家以上,争取2023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增长率达9%。打造浙江中西部文化强县。争取列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培育名单,浙江省公共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全省排名进入前40名。武义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扩大省赛村办效应。2023年拟新建体育场地设施15处,全年完成省级以上赛事活动8场,县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0场以上。争创国家级运动休闲示范基地。
(一)树立“危机”意识,推动项目投资。
2023年,我们全局确定为项目攻坚年,任何时候都要以项目为先,所有力量要为项目服务。一是建成运营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在建文旅项目建设,花田小镇城堡酒店、牛头山通景公路、牛头山客运缆车、陌上花开温泉中心等项目力争建成开放运营,进一步丰富我县旅游产品业态。二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密切跟踪联系已签约文旅项目,全力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重大文旅项目前期工作,及时供地,力争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温泉运营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绿城桃花源五星级酒店、蓓康灵芝园农旅融合项目、山下鲍古村落艺术民宿综合体项目、古岭后屋项目等)。加快完成文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三是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健全文旅产业招商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发挥乡镇招商积极性,认真谋划项目布局,落实用地等要素保障,做细、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
(二)树立“作战”意识,健全统筹工作机制。
出台新一轮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旅游+专班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等重点工作。一是针对武义江熟溪两岸良好的地理生态环境,高质量编制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规划,强化乡村旅游的土地要素保障。二是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深化旅游产业示范带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乡村旅游运行督导团队,激活乡村旅游。三是充分发挥民宿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扶持熟溪、履坦、桃溪、柳城等区域抱团发展,形成精品民宿和村宿集聚发展态势。
(三)树立“品牌”意识,丰富公共服务供给。
大力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工程。编制《武义县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年计划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1个,新建体育场地设施15处,争取省级图书分馆落户武义古城,武义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持续打造“共富百花会”等文旅体活动品牌,优化省赛村办,2023年计划开展文旅体活动200场次以上。擦亮“明招文化”“徐谓礼文书”地方文化金名片。纵向推进徐谓礼文书研究工作,横向梳理“明招文化”“徐谓礼文书”为代表的我县宋韵文化,打造浙学源头标识,为浙江宋韵文化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加快明招文化园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徐谓礼文书长三角地区巡展,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树立“冲锋”意识,壮大全行业工作者队伍。
紧抓干部作风效能建设。通过干部竞聘轮岗、短期轮训等方式,促进干部内部融合。加大行业培训力度,计划全年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各类培训覆盖2000人次以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创新形式吸引社会力量,鼓励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和营销团队,补齐服务短板。挖掘整合行业协会、校外培训机构、业余团队、志愿者等社会群众,壮大全行业工作者队伍。
附件:2023年文广旅体局重点工作“四张清单”
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月6日
2023年文广旅体局重点工作“四张清单”
类别 | 序号 | 内容和要求 | 备注 |
目标清单 | 1 | 全省文化和旅游稳进提质赛马指标进入全市前四,大力实施“五百五千”工程。 | |
2 |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指数(CMDI)全省排名进入前40名。 | ||
3 |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增长率达9%;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力争同比增长10%。完成文旅项目投资26亿元以上。力争进入《全国县域旅游影响力TOP100》排行榜前50名。进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融媒力指数总榜》前20名。 | ||
4 |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1)新建公共体育设施15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以上,全市排名保四争三;(2)举办县第21届全民运动会,全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0场以上;(3)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向省队(或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3人以上;(4)夯实体育产业基础,GDP占比5%以上,争创省市各级体育产业优秀项目2个以上。 | ||
5 | 武义博物馆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打响武义宋韵文化品牌。 | ||
任务清单 | 1 | 挖掘武义文旅资源,培育“五百五千”各类项目14个以上。 | |
2 | 编制《武义县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机制,提升8家(王宅镇、茭道镇、白姆乡、坦洪乡、大田乡、大溪口乡、三港乡、西联乡)三级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城市书房1家。 | ||
3 | 争创市级非遗工坊5家,县级非遗工坊5家。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复评。 | ||
4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开展送戏下乡216场,送展览讲座400场,送书下乡8万册,文化走亲12场;全民艺术普及50期;舞台艺术创作(小型作品)2个; (2)力争公共图书馆藏书人均流通达到1册,共计47万册次以上。 (3)文化场馆线上线下服务总人次达到300万人次以上。 | ||
5 | 建立2023年住餐单位“下升上”培育库,全年完成住餐单位入统5家;完成限下样本单位替换2家。 | ||
6 | 出台新一轮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
7 |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乡村旅游示范带3条。 | ||
8 | 加快文旅项目进度,建成文旅项目3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招引亿元以上文旅项目6个以上,落地3个。 | ||
9 | 扩大“温泉名城,康养武义”影响力,全年举办文旅节庆活动(含线上)不少于4场,全网新媒体曝光量不少于1亿。 | ||
10 | 创建等级民宿2家,星级旅行社1家;培育星级酒店1家。 | ||
11 | 全面梳理武义博物馆近三年运行情况,查漏补缺,力争总评分不低于600分。全年不少于4个专题临展,100场社教活动。 | ||
12 | 加强徐谓礼IP开发、利用和推广工作,切实服务好浙江省文化标识打造工作。 | ||
13 | 整合徐谓礼文书、吕祖谦家族墓、婺州窑遗址等核心文物资源,持续开展宋韵主题活动不少于4次,扩大武义宋韵文化影响力。 | ||
14 | 新建百姓健身房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笼式足球场2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设施进公园1个;新增入统南湖绿道、叶长埠健身步道、郑村户外游泳基地等体育设施面积3.5万㎡左右。 | ||
15 | 推进体育活动“三进”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汇”、“文化礼堂运动会”、“山水四项体验季”、“运动休闲嘉年华”4大主题系列赛事活动,举办省级赛事8场及以上,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50场以上;完成县第21届全运会24项赛事。 | ||
16 | 组建电动冲浪板武义县队,做好17届省运会引进运动员的培养输送工作,拟向国家队、省队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3人以上,其中电动冲浪板1人,举重1人,跆拳道1人。 | ||
17 | 完成桃溪镇陶村“体育+特色村”申报工作,指导“圣雪”、“金力”、“”等体育智造企业完成省级体育产业优秀项目申报。 | ||
项目清单 | 1 | 围绕“百县千碗”培育美食体验店1家;围绕“百县千宿”培育民宿6家;围绕“百县千礼”培育文创产品2个;围绕“百县千艺”建设(古城、驿站)2个以上文艺星火赋美示范点,完成沉浸式文旅融合景区演出20场;围绕“百县千集”(文化雅集)培育“午间艺小时”雅集、“她·阅会”女性成长阅读沙龙雅集、“绿拇指故事会”雅集等3个文化雅集。 | |
2 | 11月前完成《武义县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1-3月对乡镇文化站下达全年考核指标,并对计划提升文化站进行调研走访,4—11月对8家文化站在站舍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提升指导,12月对8家文化站提升效果进行验收。10月前完成新建城市书房1家。 | ||
3 | 争取一季度完成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复评。11月前完成县级非遗工坊5家创建,完成5家市级非遗工坊创建申报。 | ||
4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送戏下乡每季度完成54场;送展览讲座每季度完成100场;送书下乡第一季度完成1.5万册,第二季度完成2万册,第三季度完成2.5万册,第四季度完成2万册;文化走亲每季度完成3场;全民艺术普及第一季度完成3期,第二季度完成10期,第三季度完成27期,第四季度完成10期;舞台艺术(小型作品)创作,上半年完成流行歌曲《乡村新闻发布会》创作,下半年创作流行歌曲《徐渭礼文书》(暂定)。 (2)图书流通工作:第一季度完成图书流通11万册次,第二季度完成图书流通11.75万册次。第三季度完成图书流通12.5万册次。第四季度完成图书流通11.8万册次。 (3)文化场馆线上线下服务:第一季度服务70万人次,第二季度服务75万人次。第三季度服务80万人次。第四季度服务75万人次。 | ||
5 | 加快在建文旅项目进度,花田小镇城堡酒店、牛头山通景公路、牛头山客运缆车等项目力争建成开放运营;密切跟踪联系已签约文旅项目,全力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重大文旅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县文体中心、温泉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等文旅项目5个以上;谋划一批文旅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 ||
6 | 继续开展景区村创建,全县创建率达90%以上;编制武义江熟溪两岸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规划,指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发展民宿30家以上; | ||
7 | 全面开展新一轮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制订工作,深入乡镇、旅游企业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学习借鉴周边县市先进经验,争取1月完成政策修订。 | ||
8 | 更新全县旅游交通指示牌,提升武义旅游形象 | ||
9 | 招大引强:每月召开文旅项目准入评估会议;5月前完成文旅资源普查,五级资源单体2个,四级资源单体4个,资源优集区3个 | ||
10 | 节庆活动:分季度分主题举办文旅节庆活动、推介会不少于4场(一季度温泉季、二季度茶旅季、三季度嬉水季、四季度五百五千等主题)。 | ||
11 | 宣传推广:每季度完成公众号推文50篇、图片拍摄6组、抖音视频45期、微博推文45期、小红书KOL推文45篇、马蜂窝旅游达人3位;一二季度铺设省级(省外)高速高铁广告,三四季度铺设市级BRT公交车体广告、县级公交车体广告。 | ||
12 | 旅游产业增加值:一季度对接省文旅厅、省统计局和县统计局完成上一年度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二季度完成2022年旅游集聚区信息汇总及三大行业从业人员数测算;三季度完成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大型节庆活动宣传促销等基础材料汇总;四季度完成旅游管理部门经费、特征企业、乡村游等数据汇总上报浙江省文旅厅。 | ||
13 | 住餐指标:一季度完成第三批2022年度新增入统申报,对接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建立2023年住餐入统培育库,完成一轮限下样本单位走访;二季度完成住餐单位一季度开门红政策申报审核;三季度走访库内重点单位和增速异常单位,确定第一批年度或月度入统单位;四季度完成年度个体户入统申报。 | ||
14 | 行业提质:一季度制定全年培训方案,确定等级民宿创建培育单位3家以上,做好星级旅行社创建单位指导工作;完成星级旅行社创建1家;等级民宿培育单位创建材料审核及实地指导;完成等级民宿创建省级验收。 | ||
15 | 国家二级博物馆材料整理、申报项目一季度完成基础资料,按要求参评;专题临展全年4个,每季度举办1个,其中引进省级展览1个于第四季度展出。 | ||
16 | 全年100场社教活动,包括二十四节气、陶艺大赛、宝瓶国际大奖赛等活动,新增小小讲解员大赛、州学宝器、枝头草语移动展进校园等活动项目。其中一季度完成20%,二季度完成30%,三季度完成30%,四季度完成20%, | ||
17 | 实施徐谓礼形象IP开发利用项目,新增徐谓礼文书益智桌游(一季度完成)、剧本杀(二季度完成文本)等IP形式,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推广徐谓礼文书IP;继续实施好徐谓礼文书在国家版本馆、浙江省博物馆巡展工作(一季度基本完成),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交流展、巡展项目。 | ||
18 | 完善吕祖谦家族墓安防项目方案编制,上半年基本完成方案,下半年做好报审工作;策划实施明招主题文化艺术项目(1-6月),举办明招文化题拓(8-9月)、写瓷(11月)等融合性艺术展,出版专题图书(12月),开展明招宋韵主题篆刻展巡展(全年4次)。 | ||
19 | 启动婺州窑遗址专项调查研究项目,完成婺州窑专题展览项目初步策划。一季度与省考古所接洽组建团队,第二、三季度开展实地调查,第四季度整理报告,形成策划案。 | ||
20 | 体育设施建设:1-2月部署2023年建设任务,启动2023年度场地建设;发动乡镇积极新建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建体育设施,提高人均体育面积。 | ||
21 | 筹办县全运会:2月前出台县第21届全运会实施方案和竞赛规程,组建赛事组委会;3月份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落实具体工作任务,下发工作清单;4—12月份,举办各单项赛事,10月中下旬举办全运会开闭幕式。 | ||
22 | 竞技体育工作:2月前联合县教育局、县少体校完成后备人才排摸;3月前完成电动冲浪板县队组建;8月前完成电动冲浪板、举重、跆拳道3个项目优秀运动员输送。 | ||
23 | 争创体育产业优秀项目:3月前完成申报单位排摸,材料收集汇总;6月前完成项目申报;8月前完成项目验收。 | ||
变革清单 | 1 | 整合艺术培训机构师资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壮大艺术团队,参与全民艺术普及,增加全民艺术活动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力量,鼓励、指导乡镇多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
2 | 依托数字化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开发“e动书立方”(一期)应用,“智购”和服务端平台投入使用,全民阅读精准引导,实现读者匹配需求,实现全县公共服务资金统筹管理,降低阅读资源、服务采购的重复率,实现馆校共建通借通还,全县人均借阅数据整体提升,计划6月底前完成开发。依托浙江省旅游安全监管在线数字化监管平台,进一步提升4A级景区新业态项目安全隐患闭环整改的成效与水平。加快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力争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专项项目支持。 | ||
3 | 创新出台“旅担贷”政策,对由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旅游业贷款,担保费减半,并给予3%的贷款贴息,每家每年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 ||
4 | 打造博物馆夜间开放空间,与乡村博物馆联动,开创文博公服新形式。 | ||
5 | 做好后省运文章,夯实“省赛、国赛村办”武义模式,积极承办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推动滑翔伞世界杯赛事落地,举办电动冲浪板发展论坛、双龙杯桥牌邀请赛等赛事活动,逐步形成“一节一会一赛一论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