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省、市综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综合执法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关键、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优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重点抓、相关科室配合抓”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格局,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坚持制度创新,打造执法改革“武义样板”
站在国家试点的新起点上,坚决扛起“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任。通过抓事项划转、抓队伍整合、抓职权下放,不折不扣将改革任务落实落细,奋力打造“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武义样板”。
1、改革规定动作显规范高效
(1)机构优化、事项划转迅速到位。组建改革工作专班,成立县综合执法办,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召开改革推进会,对“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进程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优化调整了局内部机构,增设了综合协调科及四个执法业务科室。全面梳理执法事项,建立了“1+3”全覆盖执法事项管理体系,编制执法目录总清单5156项,其中,综合执法清单1779项、专业执法清单3377项、一般乡镇(街道)执法清单117项。完成30个领域1779项执法事项的划转、承接工作并积极开展相关履职工作。2022年,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整体执法事项的35%,覆盖75%以上的行政执法领域。
(2)力量整合、权限下放全面及时。大力整合现有执法队伍,做优做强综合执法队伍,做精做专专业执法队伍,构建了“1+8”行政执法队伍体系。成立了18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锁定全县下沉乡镇(街道)执法编制347名,实现65.4%的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出台《武义县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案》,赋权白洋街道等17个乡镇(街道)8个领域117项执法事项、桐琴镇12个领域274项执法事项,7月15日开始全面实施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切实解决基层“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问题。2022年,各乡镇(街道)累计办理综合执法案件1127余起。
2、改革自选动作有特色亮点
(1)“四项机制”串起多方联动链条。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常态化线上执法协作,推动执法协同指挥全屏掌控;深化行政司法协同机制,依托“共享法庭”、联席会议助推执法司法两法衔接,推动行政争议全过程预防与化解。相关经验做法获赵秋立副市长批示肯定;深化检执联动机制,依托“检执联动”联络室,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信息共享,实现监督检查关口前移。深化落实“三书一函”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办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执法问题督查交办、整改反馈、考核评价全流程工作闭环。2022年,累计开展部门间会商180余次,联合执法行动1100余次,发放“三书一函”10份,行政争议预防率达100%。
(2)“同堂培训”提升整体法制水平。将乡镇(街道)执法干部纳入培训范围,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执法文书写作、“1+X”执法联动平台操作等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承接能力。联合司法力量,通过钉钉“云”讲堂、“庭审观摩”、法官提醒等形式开展系统内部业务培训,便捷享受司法服务,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水平。2022年,累计开展“同堂培训”60余次,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培训60余次,培训执法人员600人次。
(3)“联盟执法”凝聚山区执法合力。依托区域发展联盟体制组建“以镇带乡”山区执法联盟,实现执法力量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统一调度,有效破解山区乡镇执法力量小散弱问题。同时,人员编制单独保留乡级中层职数,为执法干部提供更多中层岗位,进一步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2022年,四个“执法联盟”共办理执法案件352起,联盟下辖乡、镇(街道)均实现首案“零突破”。
(二)坚持数字赋能,构筑执法监管“数字高地”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对综合执法改革的引领撬动作用,以数字手段撬动行政执法全方位变革和系统性重塑。
1、层层发动深入推广使用省级数字平台。根据“打造‘多跨融合’数字变革实战应用”的要求,在全县35个部门、18个乡镇间全面推广使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实现协同指挥、监管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等监管事项100%上平台运行。2022年,平台入库有效人员1432人,入驻率99.11%,累计开展监管检查26500余次,检查总户次28800余次,全面推广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完成全部主题场景的认领和配置,在发改、林业、消防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120余次,切实减少多头重复检查、重复执法、执法扰企扰民等问题。
2、攻坚争先全面开发上线特色亮点应用。开发上线行政执法态势感知智控场景应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等执法数字化应用。其中,行政执法态势感知智控场景应用获评省“数字司法好应用”及“数字法治好应用”。系统自8月底上线以来,通过预警问题线索,为全省提供执法建议、决策意见,推动执法效能大幅度提升,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已完成6608件交办事件的线上处置,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日线上处置一般工业固废60多吨,处置一般工业固废20000余吨。
(三)坚持依法行政,拓展特色领域“执法品牌”
1、双管齐下,抓紧抓实执法办案
(1)坚持全域推进,加大执法办案力。把执法办案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抓手。聚焦消防救援、安全生产、人防教育、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及时跟进古树名木、水行政、建筑业、电力设施等多个新领域案件的办理。通过比拼赶超,争先创优,2022年,全局共办理综合执法领域案件6235件,其中,简易程序3489件,一般程序2746件,重大案件36件。累计查处新划转职能领域案件800余件,覆盖了122类执法案由,打破了消防、人力社保、林业、农业农村等16个新划转职能领域零执法记录。
(2)坚持依法行政,严把案件质量关。在拓展执法领域的同时,始终严把案件质量关,加大对执法全过程记录检查,加强重大疑难案件审核指导力度,做到“一案一审核,一案一指导”。依托“浙政钉掌上执法”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实现执法事项100%网上办、掌上办。积极研究汇编《典型案例合集》及各类办案指引,促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2022年,累计出台水行政、燃气、室内装修等“教科书式”办案指引10大方面,编制案件文书模板7个领域30类案由,编印工具用书15册,实现网上办案26679件。连续九年保持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争议“零信访”“三零”记录。
2、多线发力,做精做亮执法特色
(1)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专项执法。以城镇燃气安全为重点,扎实推进消防、烟花爆竹销售等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首创燃气安全“三查三看”检查法,依托“1+X”执法联动平台、瓶装燃气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联合多部门聚焦燃气燃烧器具使用安全环节开展“问底”、“扫街”、“清网”、“打非”四大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燃气执法力度,堵塞燃气安全漏洞。2022年,共立案查处燃气违法行为286起,无证销售、超量存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14起,消防安全违法行为153起,拆除企业园区内占用消防通道、违章厂房等各类违法建筑6900余平方米。燃气执法力度和办案数量全市领先。成功举办了全市城镇燃气执法工作现场会,相关执法经验获全市推广。
(2)探索开展装饰装修领域专项执法。首推违法装饰装修行为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小区物业及有关社区(村)的作用,对居民装饰装修行为实行“负面清单+承诺制”备案登记管理。深入新建小区发放房屋装饰装修宣传手册,根植居民规范装修意识和安全意识,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强化部门监管与执法联动,与住建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健全信息互通、执法联动、案例通报等机制,联合查处违法装修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处置群体性违法装饰装修行为80余起。
(3)全面开创饮用水源执法新局面。为依托清溪口水库、源口水库两个水务联合执法办公室,联合公安、水务、环保等部门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游泳、垂钓等违法行为启动定向错时分类式专项执法“雷霆护水”行动。联合乡镇、水务局执法人员,水库专管员组成多边联动巡逻队伍,定期开展河道及水库周边巡查,建立巡查、监管、移交、处罚“一站式”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坚决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累计劝离垂钓、游泳、戏水200余人,查处污染饮用水源案250余起,曝光相关违法行为30余起。
(4)深入开展电力领域专项执法。成立首个电力执法联络室,通过强化与电力集团的政企联动,开展高效协作配合,组织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电力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外力破坏电网设施行为,有效保障电网安全。截至目前,共召开电力执法协调会3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5次,处理电网设施外破行为11起,查处危害电网设施案件5起。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门、乡镇间协作配合度不高,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能力薄弱。县综合执法办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部门间、乡镇间协作配合度差。如有些单位、镇街在巡查监管、执法协作、案件移交等方面未按标准进行规范操作,“三书一函”的接收、落实和反馈不及时,零执法领域原业务主管部门办案经验不足、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力度不够等。乡镇(街道)干部普遍欠缺执法经验,法治素养、办案能力跟不上,对赋权事项的承接能力不足,执法办案推进缓慢,且法律专业背景的人数不足,法制审核力量薄弱,容易增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风险。
二是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活跃度不高,平台间数据整合归集难度大。各部门对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5个功能模块运用率较低,平台整体活跃度在全市排名靠后。行政执法态势感知智控场景应用与省级平台的数据整合、归集、共享难度较大,相关模型还需进一步优化。“智慧城管”路面智能监控设施未建立导致“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事件处置模块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远程监管、非现场执法等智慧执法监管开展。
三是执法辅助人员工资待遇低,干部队伍流失现象严重。
执法辅助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且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在配置比例、福利待遇、晋升、培训、录用等方面没有标准可依,工资待遇低,晋升渠道缺乏,导致执法辅助人员招聘难、留用更难,仅2022年辞职人数就达35人,大大影响了执法队伍的稳定性。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理顺思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大干快干苦干的战斗状态和落实落细落快的敬业精神,抓好综合执法各项工作。
(一)总体思路及工作目标
以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关键,构建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打造特色领域“执法品牌”;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全智治数字执法体系,打造执法监管“数字高地”;力争年底实现四个一目标: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考核上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在数字执法监管应用建设上入选一个省级试点,在特色领域执法上召开一场全市现场会,在“精品县城”创建上打造一条省级高标准示范街区。
(二)重点事项及具体举措
一是攻坚改革配套机制建设,构建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做深四项配套机制,形成武义元素改革样板。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常态化线上执法协作,推动执法协同指挥全屏掌控;深化行政司法衔接协作机制,依托“共享法庭”助推执法司法两法衔接,推动行政争议全过程预防与化解;深化检执联动机制,依托“检执联动”联络室,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信息共享,实现监督检查关口前移。深化落实“三书一函”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办的统筹协调功能,实现执法问题督查交办、整改反馈、考核评价全流程工作闭环。建立健全执法事项目录运行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编制与事项衔接精准度、强化目录执行落实力度,确保目录事项动态优化落实、协同指挥机制全面建立、综合监管效能持续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有力贯通。
二是攻坚执法监管平台建设,打造全智治数字执法体系。迭代升级三个数字平台,形成更多的标志性成果。迭代升级行政执法态势感知智控场景,提升系统分析监测功能,推动执法监管从多跨协同处置向预警预测主动干预转变。加快打破与各系统、各部门间的执法数据壁垒,实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整合、归集与共享。持续加大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及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在全县的推广使用力度,全面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完善“智慧城管”路面监控,建成县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构建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数字执法体系。
三是攻坚执法模式特色创新,打造全新颖特色“执法品牌”。按照“一县一品”的要求,在推广“三看三查”、“三跨协同”等燃气领域特色执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古树名木、水行政、建筑业、电力设施等新领域执法办案工作,进一步总结提炼执法经验做法,打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具有武义特色的“执法品牌”,争取有更多领域的执法现场会在武义召开。探索建立“以镇带乡”山区执法联盟,实现执法力量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统一调度,有效破解山区乡镇执法力量小散弱问题。加强对乡镇(街道)执法事项的评估,及时动态调整赋权事项。
四是攻坚执法队伍培训管理,构建全要素能力提升体系。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四个一”专项执法培训、“岗位技能大练兵”等教育培训,力争3年内实现全县执法系统干部培训全覆盖。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支持力度,研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配强乡镇(街道)法制审核力量,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建立新入职执法人员“全链条”培养机制,实施一对一“师徒结对、导师帮带”,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业务技能、体格体能上开展全方位培养。深入落实优秀干部培育机制,加大一线干部育苗举措,建立专业人才库,积极储备后备干部,加强年轻干部梯队建设。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制度规范、纪律教育和作风整顿,打造一批政治思想坚定、纪律作风优良、业务本领过硬的综合执法“全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