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471651600C/2023-268851 | 发布机构: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12-14 15:11 |
2023年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综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对标“两个先行”山区县样板,紧紧围绕省市综合执法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做好做亮改革文章,做深做实执法主业,做细做精市容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评价指标为核心,纵深推进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围绕省执法改革综合评价体系,制定指标责任分解,将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考核,综合运用督导、考核、晾晒等方式对核心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推进。实时跟踪评价指标完成进度,对综合评价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改革推进不力的部门发放警示单,约谈提醒相关负责人,全面提升部门及乡镇(街道)改革推进力度。召开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实施工作推进会,常态化通报赋权事项执法办案情况、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平台使用等情况,压实部门责任,提升赋权事项实施率。深化“1+X”协作配合、行政司法协同、检执联动、“三书一函”等系列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综合运用执法监管“一件事”方式开展综合监管,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大力推广行政行为码,通过自动归集行政行为相关数据,实现行政行为处理、催办、督办全流程在线可监督。今年以来,共下发“三书一函”17份、发放相关警示函16份。
(二)以执法办案为主业,全面推动执法职能依法履行
以“四个一”专项执法活动为载体,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建筑业等多个领域,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及时跟进气象、建筑业、民宗、消防救援等多个新领域案件的办理。全市首推综合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制度,构建“部门领导带头访、专职人员定期访、执法人员具体访”的三级回访体系,对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全面提升执法程序规范性、以案释法普及性。建立案件办理通报晾晒制度,推动案件办理质量和数量双提升。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实现执法事项100%网上办、掌上办。制定常见事项行政处罚裁量标准7方面,汇编“教科书式”办案指引10余个、《典型案例合集》30余个,进一步细化执法尺度和标准,促进案件办理规范化、标准化。累计回访案件622件,案件回访率达84%。
(三)以数字赋能为动力,加快推进执法监管提质增效
全速推进“智慧城管”前端感知能力建设,科学设置监控点位,基本完成400路“智慧城管”路面监控基建施工,191路监控已上线至县物联感知平台。完成桐琴、柳城、王宅等7个乡镇监控设备预置点位及抓拍事件算法配置,累计设置智能抓拍区域816处,涉及人行道违停、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垃圾暴露等多个AI智能算法。迭代升级“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平台,简化操作流程,提升事件流转效率,对接县物联感知平台及金华市人行道违停系统,实现人行道违停短信温馨提示。目前,平台累计开展线上事件流转8030件,事件处置率100%。开发上线工程渣土供需信息平台“渣有序”,有效畅通渣土处置信息渠道,缓解渣土供求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处置难问题。目前,平台累计实名注册190余人,发布信息27条,有效利用渣土39.7万方。全面推广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截至目前,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入库有效人员1224人,入驻持证人员1175人,全县用户活跃度89.14%。一般工业固废智管平台共注册产废企业数2531余家,日线上处置一般工业固废60多吨,累计完成清运订单6733笔,处置一般工业固废31981余吨。
(四)以精细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市容秩序优化升级
建立城市精细化治理长效机制,以壶山广场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为标杆,通过街面秩序精细管理、文化氛围精心布置、环境卫生精准保洁“三精”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壶山、金灿财富广场商圈两大城市管理“精品示范街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壶山、金灿财富广场商圈内路面机动车停车泊位取消工作,统一引导至壶山广场、沃尔玛地下停车场,合理增补路面非机动车与共享单车停车位,解决商圈周围停车难、乱停车现象。积极开展城区流动摊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烟花爆竹存储销售“四大”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市容违法行为的巡查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占道经营、违章停车、违规养犬、乱扔垃圾等违法行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特别工作组,以每周2-3次的频率开展指定路段市容管理难题重点整治及应急问题突击整治,坚决防止市容问题反弹。今年以来,共下发精品城市督查通报21期,采集并整改反馈问题点1000余处,查处市容秩序类违法行为2726起(不含乡镇人员主办案件),查处占道经营1791起、扬尘类案件151起、机动车违停7355起。
(五)以立体保洁为依托,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进一步拓展“一把扫帚”保洁范围,接收城脚路、南门街、壶山上街停车场等新建扩建道路和北岭公园公厕、俞源街公厕清扫保洁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全面推广立体式精细化保洁模式,对主要入城口、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等开展“地毯式”卫生大清扫,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消除卫生死角和保洁盲区。严格落实卫生死角排摸交办“周通报”制度,实行干部分区管理责任制,组建三方考核监督体系,采用巡查与抽查、数字化监管相结合方式,加强保洁效果督查与整改,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深入落实路面问题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公交站牌破损等问题“一站式”快速解决。大力实施环卫设施改造提升行动,启动城乡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城东中转站临时安置点选址,对选址点位进行初步设计。成功举办了2023年金华市城镇环卫及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会议。
(六)以排查整治为手段,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落实落细
深刻吸取4.17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与建设、消防、应急管理、镇街区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围绕燃气、消防通道违法建筑、烟花爆竹、户外广告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四张清单”,将事故隐患责任压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按期跟踪隐患问题整改和落实情况,对标对表,逐个销号,实现隐患问题闭环管理。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力、屡劝不改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依法严格执法,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出动执法力量60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300余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6786家,发现隐患数2188项,已整改2004项,累计处罚2412起,处罚金额462万元。其中排查餐饮用气单位(或个人)3897家,行政处罚1082宗;执法检查烟花爆竹零售点47家,行政处罚13宗;排查摸底户外广告372宗,拆除84宗,拆除面积达2800平方米。
(七)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开展
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主题宣传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契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以餐厨垃圾为重点,深入开展菜场、农贸市场等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将两定四分站点管理成效、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成效纳入各乡镇街道“晒拼创”季度考核,综合运用考核、通报、曝光等形式压实部门、镇街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优化“两定四分”投放站点管理,在城区试点“两定四分”站点合并管理,开展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两定四分”投放站点建设。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召开规上工业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启动工业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共建成城镇生活垃圾“两定四分”投放站点409个,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27个、省级示范片区1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261家。上半年,共开展“八进”宣传活动286场次,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人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20000余份,开展专题培训2场,累计查处乱倾倒及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179起,处置生活垃圾5.81万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八)以安全隐患为重点,大力推进违建整治动真碰硬
以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的违法建筑为重点,全面开展涉及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大排查大整治。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对企业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拍照留影。落实违建整治网格责任包干制度,建立网格员、村(社区)、乡镇(街道)、部门四级联动机制,通过“网格吹哨、机关部门报到”,实现违法建筑发现、交办、处置、反馈全闭环管理。制定出台《武义县工业用地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意见》,按照“两个清零”目标,持续加大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占用防火间距、影响消防救援等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建拆除力度,对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的违法建筑实行分类处置。通过深入企业实施点对点指导帮扶,组织助拆队加快企业拆违进度,有效帮助企业加快问题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触碰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底线的违法建筑严格依法查处,对屡劝不改、反复违法的企业依法加重处罚,形成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上半年,累计拆除违建3246宗,拆除面积180.48万平方米。
(九)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垃圾处置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大件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建立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餐厨垃圾综合处理为辅,垃圾填埋场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全面提升垃圾终端处置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率,打造“无废城市”。目前,大件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已实现项目主体结顶。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等待发改中期调整为实施类项目后准备立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已完成4个消纳场建设并投入运营,全部建成后预计建筑垃圾年资源化处置量达110万吨,资源化利用能力比原先提高57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是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升体制改革效能。加快建立县级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构建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数字执法体系。制定出台《武义县行政执法多跨协同指导意见》,细化部门间、县乡间衔接协作细节,提高协作配合效率。做好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动态调整工作,加强对赋权事项的业务指导,强化事项调整精准度和执行落实力度。建立区域下沉人员周工作例会制度,提高下沉执法力量与乡镇(街道)联系紧密度,推动区域一体化执法联动。及时跟进、督导综合评价指标完成进度,推动我县综合评价指标排名位居全市中上水平。
二是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组织秸秆焚烧、燃气安全、建筑垃圾、烟花爆竹、消防、扬尘治理、森林防火、电力、户外广告等专项执法行动,打造建筑业、林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特色执法品牌,提升新划转事项执法覆盖率。健全案件回访制度,优化回访形式,拓宽回访途径,扩大回访影响面,通过案件质量晾晒、跟踪回访、督办约谈等方式健全执法监督体系。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基准,明确具体执法尺度和标准。制定完善案件办理流程、质量评查标准、案卷档案管理等制度性,促进案件办理规范化。
三是加快精品街区创建,提升精细管理水平。以壶山、金灿财富广场“精品示范街区”建设为标杆,开展游商和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品味。完成壶山广场高品质示范街区231个地面停车位取消工作。大力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在主要出入口、重点商圈、公园等增设亚运宣传元素公益广告,营造迎亚运浓厚氛围。积极排摸、开辟流动摊贩疏导点位,推广定时、定点、定品种“三定”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建筑垃圾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编制及备案全覆盖,强化建筑垃圾清运联单管理。深入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部门联合源头督考机制,实现工地扬尘问题源头监管。
四是加强数字执法建设,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投入使用“智慧城管”400路路面监控,实现对人行道违停、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多种违法行为的AI识别,相关市容问题线上高效流转。开展城区解放街、温泉路、武阳路等重点路段人行道违停监控抓拍试点。深化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完成符合我县需求的“一件事”场景认领,深入实施“综合查一次”,实现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施率20%以上,企业执法检查频次下降50%以上,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五是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完成24个高标准示范小区、2个高标准示范片区创建。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示范引领作用,完成60%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任务。加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年底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量化分类成果,提升分类成效。
六是推进违建分类处置,提升排查治理效果。制定违建整治标准、明确整治要求,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建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违建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完成“治危拆违促安全”专项行动涉及安全隐患的违建整治任务。深化省违建治理系统存量违建处置,充分利用督查交办、晾晒排名、考核通报等手段开展整治督导。联合资规、公安、属地街道等多方力量加大违建执法处罚力度,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强势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违建整治,积极开展违建拆除情况“回头看”,做到查遗漏、控反弹。
七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垃圾处置能力。完成大件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建设,谋划项目运行机制,并于年底前实现项目投产使用。开展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启动项目工程施工。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建设,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到南部山区投资建设消纳场所,对接镇域范围内砖瓦厂、混凝土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镇域内资源化利用,解决南部乡镇建筑垃圾处置难问题。
八是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按计划开展执法业务、日常实训、理论政治培训等分层分级专项教育培训。组建法制、规划、建筑业、水务等专业执法团队,加强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分析研判。深化“四个一”专项执法活动、“岗位业务技能大练兵”,全面提升执法办案实践能力。加强案件全过程执法审核把关及网上办案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电子化办案水平。常态化开展“清风扫雷”专项行动,完善重点问题督办机制,倾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团结稳定、业务精良、敢战能胜的高素质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