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的某能源企业,杨永林正在充电车间内忙碌着。在云南老家过完春节,他就坐着公司派出的免费大巴返岗。“在这里工作八九年了,每年我都会介绍老乡来工作,今年车间又多了不少新鲜面孔。”他说。
“这两年公司业务在拓展,用工需求逐年增加,每年新增约10%。今年用工缺口还不小,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从没停过,今年还要加大校招力度。”该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介绍。
新春一开工,企业纷纷铆足了劲“拼经济”,用工需求格外迫切。截至2月21日,浙江工业生产恢复率达去年同期的106.3%,节后工业生产持续加快恢复。浙江前十大制造业行业中,9个行业生产恢复率超100%,其中电气机械、通信电子、汽车、医药等新兴行业生产恢复尤其快速。
2023年春节前,浙江多部门及时出台稳工稳产政策,包括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有序做好节后返岗招工、强化就业精准帮扶等稳工稳产18条措施。
除了留工稳工,浙江各地主动出击,大规模开展招工引才。春节期间,浙江共派出省外招聘工作组266个,组织招聘活动620场,提供岗位56.79万个。如绍兴组建了7个规模招聘团,奔赴四川“抢人”;绍兴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共提供岗位5500多个;在湖州长兴,6位干部带队赴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河南5省开展驻点招聘和劳务协作对接活动。
一手稳,一手招,浙江吸引了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来浙省外劳动力2260.87万人,较2022年年底增加44.74万人。其中,2022年已经在浙江的老员工1898.59万人,春节后新来浙江的省外劳动力362.28万人,成为浙江冲刺一季度“开门稳、开门好”的人力支撑。
今天的投资项目,就是明天的就业载体。放眼全省,就在2月21日,浙江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26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达111个,总投资3086亿元,占到总投资额近一半。建成投产后,它们将成为浙江吸纳更多就业的聚宝盆。
随着浙江制造升级,企业对技能型员工需求更大。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点工业企业调查显示,48.7%的受访企业表示,当前或预计短期内将缺工,其中4.2%的企业预计缺工高于30%。技能型人才尤为缺乏,结构性缺工现象十分明显。据长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当地主导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用人需求最大,这些产业一线操作工月工资多为6000元到8000元,最高可达1.8万元。
经济稳,就业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浙江“8+4”政策体系精准高效实施,经济有望回归稳进提质的正常轨道。向好预期已经反映到企业信心上,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春节后对264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84.9%的企业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今年将好于去年;37.3%的企业预期利润比去年增加。总体来看,浙江经济稳定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稳就业的基础比较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