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作为绿色农业生态下稳粮增收的新途径,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眼下,我县茭道镇朱王村的艮山家庭农场正积极探索这种“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种养模式,力争实现新一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大早,记者走进茭道镇朱王村艮山家庭农场的稻虾共养示范基地,一片浮着水草、放着虾笼的稻田映入眼帘,成群的白鹭在田间振翅觅食或静静驻足,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不远处,农场负责人徐德生正撑着小船洒饲料、收虾笼。捞上岸的小龙虾颜色暗红、鲜活肥美。据了解,徐德生种植水稻已经有四年,通过镇政府和农业局对接,今年是他尝试稻虾轮作的第一年。4月初到7月养小龙虾,7月到11月种水稻,目前小龙虾亩产200斤左右。
稻虾轮作顾名思义就是龙虾、水稻,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徐德生介绍,稻虾基地的水稻每年只施肥一次,基本不用打农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水质污染,加上气候的原因,产出的小龙虾肉质更加紧致,底板干净无杂质,容易清洗,深受客商的青睐。
“我15亩塘口,每亩产虾200斤,按照市场价20元至25元一斤,一季小龙虾就能卖6万左右,一年养三季龙虾,除去成本一年能有不少的利润,这还没考虑每亩水稻带来的增收。”站在田头,徐德生算起了一笔账,黝黑的脸庞上流露出喜悦和坚定。
另外,艮山家庭农场还推出了龙虾休闲垂钓,进一步丰富了农场的发展模式。成本低、风险低、产量高、效益好的稻虾轮作模式,不仅让水稻田变成了“生态园”,在保障“米袋子”的同时还让农民实现了田里“淘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