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07360844C/2023-270296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市场监管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6-07 16:15 |
一、极简审批许可。实行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取证时限从1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实施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首批餐馆经营和食品销售实现证照集成审批联办,实现“准入即准营”。
二、便利开办登记。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升级企业开办“半日办结”改革,打通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员工参保、公积金开户等环节,实现企业开办“一环节、半日办、零干预、零费用”。
三、简化异地迁移。整合市内迁移登记和变更登记业务,企业直接向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无需提交企业迁入迁出调档函,实现企业迁移与住所(营业场所)变更合并办理,变跨区域迁移 “跑两地、跑三趟”为线上“零跑动”、线下“跑一次、跑一地”。
四、畅通出清渠道。建立歇业备案制度,允许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迭代升级注销“一网服务”功能,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日,完善证照并销、破消联办、税务预检等机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五、减轻经营负担。加大对企业检验检测费用的减负力度,实行对所有产品检测业务执行减半收费。对新注册“浙里检”平台的用户委托检测享受首单免费,实现客户委托、缴费、开票、获取报告等事项“一网通办”,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送检成本。
六、深化技术帮扶。推进“优化计量、提质增效”常态化企业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新产品研发测试、标准创新、质量提升、认证认可、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优化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以非营利方式向企业提供检测装备、技术标准、科研成果。
七、推动质量变革。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开展第十一届县政府质量奖评审,给予获评企业最高40万元奖补;依托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平台进行服务帮扶,促进产业质量提升;全年新培育企业首席质量官50位以上,新培育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14家以上。
八、强化标准引领。发布《武义县加快推进标准强县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山区26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标准化重大试点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对标达标行动,支持企业主导制定、参与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给予最高100万元政策奖补。
九、助力市场拓展。深化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生产既能外销又可内销的产品,引导“三同”优质产品入驻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专区,助力开拓网络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十、加强融资服务。指导企业利用自有的各类知识产权进行打包质押,拓宽质押物范围,创新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面,全年质押融资达15亿元以上;推广知识产权保险,提升知识产权抗风险能力,强化企业风险保障。
十一、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一批省市级、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给予获评企业最高30万元奖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计划、核心专利“破冰”行动,推进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程、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
十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建立专利行政裁决“简案快办”制度,办理时间从原先的90天压缩至30天,缩减维权时间成本;建立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联合查办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十三、落实公平竞争审查。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和文件,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享受政策支持。
十四、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提质扩面,跨部门监管率达25%以上,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深化信用监管,提升失信黑名单、高风险企业的抽取比例,推动监管资源向“高风险、低信用”型企业靶向倾斜,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
十五、实施容错纠错机制。迭代升级轻微违法行为减免处罚机制,梳理落实“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3张清单事项;依法实施“首违不罚”制度,对首次且未造成明显后果的违法行为,市场主体及时承诺改正后免予处罚;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