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清凉,正是露营的好时机。当“一张天幕,一壶咖啡,几把折叠椅”成为城市人出游的标配,大家也在其中嗅到了人民币的味道。
户外用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40%以上、被称为“中国旅游休闲产品出口基地”的武义县,有自己的“诗与远方”:圣雪的帐篷和户外桌椅、雅艺的炉子、阿波罗的沙滩车……从这里生产的各类露营装备,通过一列列火车、游轮,销往欧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南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40亿元。业内认为,疫情带来外贸市场的洗牌,也推动了国内远郊、城市公园等短途户外露营热兴起。这三年,武义露营经济有哪些机遇与挑战?随着疫情逐渐平缓,行业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内卷”的企业家
《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34.7亿元。而在两年前,这一数字只有460亿元。
面对崛起的千亿市场,朱晓辉是武义户外用品老板里较早一批“内卷”的。2021年,他的圣雪集团销售额超8亿元,全部来自外贸出口。当年10月,朱晓辉抓紧开辟新赛道,从新产品研发、销售推广等方面发力,不到一年时间,国内销售额从0到1.2亿元,“今年国内外销售额占比有望达到三七开。”
为快速切入户外细分品类市场,朱晓辉的团队针对国内群体的喜好、使用习惯等,一年不到推出了六十多种新品,从桌椅到营地车应有尽有。支撑这一切的,是武义成熟的产业链群,“从技术、设计、经验、订单,到销售渠道,这条产业链上有一堆小公司、小作坊可以提供服务,让集聚优势不断放大。”
相较圣雪的“高歌猛进”,绿洲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更为谨慎,并没有在国内投放以前主打的庭院户外用品。“国内露营经济刚起来,庭院户外用品还是相对平静。”业务经理李丰说,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绿洲瞄准了宠物市场,研发的宠物床、宠物笼子、宠物沙发等,在市面上相当受欢迎。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武义80%以上露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50%。尽管形势依旧复杂多变,但企业家们并不迷茫,产品的竞争力是他们的底气。
新土地上的种子
随着外贸企业,尤其是户外用品企业的集体“转身”,武义政府部门也在忙着开路和播种:党员干部为企业出口转内销“直播带货”、提前兑现奖补资金、全年组织企业参加900余次国际展会和洽谈会、制订户外用品行业自律公约避免同质竞争……
一位负责对接户外用品企业的县经商局干部说,以前自己只关注国际市场,如今每天必读国内各类财经消息。起初她有些困惑,国内市场真的走得通吗?但看到认识的企业主们都在转型,她决心帮扶到底,“企业是最懂得自己需要什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让她更坚定信心的是,去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旅居车、帐篷、服装、户外运动、生活装备器材等国内露营行业相关装备生产企业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
今年三月开始,武义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形式,举办了大大小小十余场露营节,用茶叶、研学游、温泉等旅游资源吸睛,让露营产品唱主打戏。政府部门的思路是:武义很多优势产品都可以跟露营结合,比如武义茶名气大、销路广,露营时喝茶也是不错的选择,让经销商在选茶时顺带逛逛露营产品,有助于打开更大市场。
点点滴滴都是耕耘。这些撒在新土地上的“种子”,有些已经显现成效,有些还在等待时机。
厚积薄发的“小巨人”
本是舶来品的露营意外“出圈”,也就这两三年的事。武义能抓住此次机遇,背后却有着二十多年的沉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义乌的小商品已走向全球,永康的五金工业正风生水起,武义背靠两位“模范生”,借力搞起了外贸和工业。随着以浙江隆达、浙江中盛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当地旅游休闲用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1997年,还是茶厂下岗工人的张晓新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了浙江中盛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沙滩折叠椅、休闲吊床这类户外休闲用品。他认为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武义人崇尚‘小农经济、山区经济’,直到永康后来居上,才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理念和政策有了大幅调整,对民营企业空前重视。”
鹿枫户外用品的老板吕旗顶是永康人,却把公司开到了武义。在他看来,武义一直践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很悠闲、很从容,这些对做户外休闲用品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抓得住休闲人的心态和需求。”
有本地旅游业者调侃,其他地方聊露营都是星空草坪歌舞,武义人聊露营,聊的是设备订单海关,跟“浪漫”毫不沾边。虽然是玩笑话,反映的却是市场规律下的一种取舍:武义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受资金、人才等因素限制,做营地旅游很难拼过大城市,土地却相对便宜,工业配套基础也完善。
“我们做优制造。”一位做了十多年帐篷的企业家坦言,曾经觉得做露营要往旅游服务方向转型才叫高端,才算成功,如今听着机声隆隆他却感到异常的心安。
目前,武义旅游休闲用品行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多家,从业者2万多人。
“来势汹汹”,会否“去时匆匆”?
今年,随着跨省游、出境游市场回暖,群众旅游出行更加便捷,专注近郊游的露营似乎遭遇了瓶颈,平台上不少露营地宣布停止运营。
“来势汹汹”,会否“去时匆匆”?
至少张晓新不这么看。“如今市场只是进入了沉淀期,其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他表示,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来一次周边游,加上当下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市场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官方数据也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超万亿元。
一位招商线的干部表示,武义当年依托“洼地效应”无中生有发展起工业,随着土地存量减少,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产业要想发展,链条需要拓宽拓广。
专注外贸的浙江阿波罗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去年5月终于进军了国内市场。不同的是,公司没有卖产品,而是在杭州城北商圈开设了阿波罗的体验店,以实体店进行引流,又在一小时交通圈内建起两个占地万顷的越野空间站,并提供自家生产的越野启蒙车,“国外卖产品、国内卖越野文化”。董事长应儿不认为阿波罗在国内的转型是脱离了制造业,相反,她强调产品才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的关键。
露营经济“下半场”,武义的期许是变“爆红”为“长红”,探索的方向或将从车间到草坪。相关从业者们认为,它不会是“舍此取彼”,脱离坚实的大地去构筑“空中花园”,而应该是一种产业融合、优势叠加。大浪淘沙,久经考验的制造业始终是武义的最大依仗。
(武义报记者 李增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