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19W/2023-262704 | 发布机构: | 大田乡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8-28 09:51 |
城市下了雨,抱怨这拥堵;乡野下了雨,赞赏这诗意。
8月夏日,午后的风吹来了解暑的雨。婺处古道上的武义县大田乡徐村水口处,廊桥上坐满了乘凉的村民。
村民吴文仁与徐舜之拉起二胡,徐福梅、朱巧英和老姐妹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唱起歌,一首首红歌、军歌说来就来,清脆嘹亮的乐声飘向村庄。这支乡村乐队像极了凤凰传奇组合,歌声拥有神奇的魔力,引得越来越多人赶来捧场……
这场景在徐村人看来再寻常不过。早起晨练、午后纳凉,夏日避暑、冬日热闹,一场场没有组织者的徐村廊桥音乐会随时乘兴而起。村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城里的“CBD”、村里的“村BD”,村里人都听不懂,但若要问徐村人,哪里是村上最热闹的地方,这座廊桥是不二之选。穿村而过的菊水溪把徐村一分为二,溪上廊桥又将生活与生计相连。在这里,左手是诗意村居,右手是共富田园——
比央视春晚更早的村晚
徐村廊桥畔,沿溪而生的几十棵古树,形成了一道百米绿色长廊,也造就了独特的“小气候”。树上白鹭翔舞、树下遮天蔽日,行走其中备感凉爽。这里有武义全县最大的枫树、橡子树等古树,挂牌古树量达60多株。“我们徐村有600多年历史,环保理念在几百年前就被写入村规民约,村民从不砍雾露山上的一棵树,不折一根树枝。”74岁的徐村老年协会会长徐增宜说,也是因为这样,村庄植被郁郁葱葱,像一座天然公园。
廊桥一侧是徐村祠堂,1981年春节,就在这里诞生了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的徐村“雾山之春”春节联欢晚会。大年初一晚,外头天寒地冻,祠堂里却挤满了人,小戏台上有人唱歌、扭秧歌,台下的观众呐喊助威,气氛热烈到了极点。“徐村文化底蕴深厚,1921年就有了昆曲坐唱班‘文乐会’,每年都在徐氏宗祠举办新春演出,这也是‘徐村春晚’的前身。”
这场热热闹闹的春节联欢会一直在村民口中传颂。打那以后,每到春节,徐村都要办春晚,年年不落,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
2019年的徐村春晚,办到了第39届,两个多小时的晚会上演了20多个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下至襁褓中的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村民倾村参与,还吸引来了十里八乡的外村乡亲,3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礼堂涌进数千人。
如今,疫去春来,徐村人已经谋划着在来年春节恢复老传统,把村晚办回去。
虽然村晚停了三年,但徐村的文体氛围依然浓厚。徐村老年活动中心是大田乡文化站所在,阅览室、影音室、书法室、儿童活动室一应俱全,一到农闲就聚满了人,孩子玩耍嬉戏,老人聊天打牌喝茶,好不惬意。村里时不时会举办文艺演出,上周就一连演了四天婺剧。
40岁的徐小丽是徐村媳妇,娘家在武义县城近郊。24岁那年,她从城里嫁到山里,村上随处可见都是破败的老屋,被外来人不留情面地说成“从没见过这么破的村”;如今,菊水溪畔是一幢幢正在建造的新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进城只要半小时。“早年,村里人都往城里跑;现在,大伙儿都想回村里住,因为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
这天中午,徐小丽正跟着陶素南等人的非遗道情队排练。《徐村小唱》是这样唱的:“春风送来蓝莓香,手拿竹筒唱山乡。山乡美来山乡秀,山乡徐村最风光……”
小山村里“美莓与共”
《徐村小唱》的歌词,是徐增宜2015年创作的。这一年,对徐村人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让徐村“变富变美”的主角就是歌词里的蓝莓。
2015年6月28日,以“浪漫蓝莓之约 畅享绿色大田”为主题的首届大田蓝莓节在徐村成功举办,之后每年的5—8月蓝莓采摘旺季都会举办。
徐村地处山地丘陵交会处,山多地少。徐村人伐过竹、种过茶,直到遇见这枚小小的紫色蓝莓,才找对了徐村的致富果。
“武义本无蓝莓,大田蓝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蓝莓产业从弱到强,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到净亮美,一路走来不容易。”徐村党支部书记徐泽星介绍,“千万工程”的20年,是乡村蝶变的20年。“乡、村党委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大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心都是为了村民好的,力都是往一处使的。”
2009年,为发展当地经济,大田乡党委慕名前往东阳湖溪考察蓝莓种植技术,初次认识了蓝莓。在省医科院乡科技特派员金爱华的努力下,成功从一家中加合资企业引进蓝莓树苗。当时,村里很多人甚至不知蓝莓为何物,是两名村干部自告奋勇落实承担首批蓝莓种植的任务,“蓝莓产业”在此落地生根。
2013年,村里把形成一定产量的蓝莓基地对外承包,蓝莓种植户张群英签下了10年租赁合同,承包了村里80亩蓝莓基地并引进了多个国外新品种。第一年,基地就收获了5000多公斤的蓝莓,张群英也因此被誉为武义的“蓝莓皇后”。
看着蓝莓产业有了起色,越来越多村民加入蓝莓种植的行业。今年57岁的村民李碧群就是村里首批种蓝莓的。“我家在山脚下有一亩地,看着山上能种出蓝莓,我想自家田里也能,就又租了10亩地边学边种。”
种蓝莓前,李碧群在武义县城的酒店做服务员,一个月收入一两千元。租地买苗的投资款是5万元,对她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政府给农户50%的种植补贴,而且还有农业专家上门指导。看到这些我很有信心,哪怕没吃过蓝莓,我就直接决定了”。
李碧群的决定没有错。有魄力、肯吃苦的她,在种植第三年就有了10多万元收益。她不愁销路,蓝莓节带来了人气,也打响了品牌,杭州、上海、温州、义乌,慕名而来的游客与顾客就能把李碧群的蓝莓抢购一空。
李碧群的炫紫蓝莓基地拓展到20多亩。“我们家就我一个人种蓝莓,一年忙上三四个月,能赚20多万元。”她家在村里有三层楼洋房,城里也添了新房,还买了新车。
如今,在徐村像李碧群这样的本地蓝莓种植户有50多户,种植面积共300余亩,每年人均可增收3000余元。徐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武义“蓝莓第一村”,并于2020年入选省3A级景区村庄。大田乡也以徐村为核心村,联合古竹、五登、岭下汤打造“美莓与共”党建联建品牌,串联水果采摘基地、民宿、农家乐等资源,构建“美丽乡村+蓝莓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