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公安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 2024-01-12 09:25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23年,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保平安、护发展、强改革、夯基础、严执法、争三能”为主线,以“一拼三争两清单”为导向,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圆满完成各项使命任务,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建设。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出台《党委定期研究公安法治建设工作细则》,确定局党委法治工作季度例会、执法监督委员会每月例会机制,今年共组织召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7次,专题研究执法规范化建设,分析形势,剖析顽疾,研究措施,交办重点,跟踪问效,推动形成自上而下加强执法的制度体系。出台《涉案人员安全管理规定》《涉案财物定期清理工作指引》《法制员工作管理规定》等机制,进一步夯实执法基础、提高执法质量、清除执法隐患;出台《执法主体奖优罚劣》《警师警徒捆绑考评》机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落实执法工作推进不力的个人和单位开展约谈通报,实行挂牌整治等措施,营造重视执法、认真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主体建设,稳步提升法治理念。深学深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倡导学法条悟立法本义,学思想悟执法本质。开展一月一授课、一案一剖析、一季一考试、一年一旁听“四个一”活动,由浅入深推动全警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今年以来共计开展授课15次、考试5次、旁听2次、典型案例挂网学习12起。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累计36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27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明确专兼职法制员的职责,理顺法制大队与办案所队法制员的衔接机制,加强对法制员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开展法制员业务比武,切实提升法制员六大能力。升级新警“全培养链”工作机制,将执法办案作为“青蓝工程”重点内容,注重从执法理念培育和执法习惯养成上扣好“第一粒扣子”。

(三)优化服务效能,打造最优法治环境。紧紧围绕三个“一号改革工程”中心工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五条举措》,深化“项目警官制”“一企一警”等机制,积极布建警企服务中心2处。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完成55家300人以上企业建立平安企业自治组织,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902起,“一警一群”入企业群605个,有效促进企业安全工作,职工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企业效益也相应获得回报,形成了职工、企业、社会三赢的局面。利用“互联网+监管”执法平台,统筹执法资源,联合执法检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个检查事项,避免“多头管”“重复管”,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让企业经营减负增效。

(四)紧盯组织纪律,开展法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八大提升”行动,以“六个必须”为牵引,由执法对象安全扩展到执法全域安全,制定执法过错刚性问责“四个一律”,执法类新增问责民警18人,以“重典治乱”之势使全警充分认识执法生命线的带电意义。基础性、整体性推进执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整改问题678起。系统推进“清廉公安”建设,打好“警家廉盟”“清廉家书”“廉政家访”等组合拳,全覆盖组建家属微信群,摸排列管队伍风险206个。建立爱警基金,开设警宝宝暑期托班,组织第一届“筑警魂、扬三能、迎亚运”篮球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警营文化,凝聚警心。

(五)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县局执法管理中心、各执法办案单位多层次每日对办案区入所登记、人身安全检查、询问讯问、案件受理、笔录制作上传以及执法办案系统录入等开展网上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曝光,并纳入执法考核扣分,提升民警的日常执法养成。截至目前,共发布执法监督通报49期,专题通报15期,对严重执法问题的严格问责,有效提高行政执法质量。贯彻柔性执法理念,深化行政说理式执法,拓宽适用范围至常见多发的行政案件;完善首违不罚清单、推行审慎包容执法。

(六)加强普法宣传,优化法治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刑侦、禁毒、网警、国保、交警等警种部门特点,上下联动,点线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工作格局。结合“110”宣传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宪法宣传日等事件节点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等具体工作,组织民警、辅警深入村居、学校、商圈等地普及宪法、禁毒、反恐、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经济犯罪、扫黑除恶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防范技能,努力实现普法全领域覆盖。今年以来,我局各警种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共开展大小普法活动300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50000余份。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民警习惯依靠经验办事,缺乏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政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民警学法、用法意识不浓,法律知识欠缺,用法律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程序不到位。

三、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根据《浙江省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成立以副县长、公安局长祝朝晖为组长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局法治建设工作,以“生命线”的定位和“金名片”的标准牢牢把握法治公安建设的正确方向,以“一号工程”力度逐年部署研究、稳步深化提升,努力从更宽视野、以更大力度、在更高水平勇立法治公安发展潮头。

持续开展党委会议学法活动,年初制定学法计划,每月开展党委学法,县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确保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执法态势、推进法治工作,全面推行全班子100%出庭应诉机制,以“关键少数”的以身作则、表率示范引领推动法治建设。定期接访阅信,督促信访事项依法办理。积极配合和支持人大、政协、监察委、法院、检察院和其他行政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能、开展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优化监督机制。对内优化监督,营造风清气正警营生态。发挥警务监督委员会效能,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将监督贯彻公安工作全过程。深化清廉建设,出台谈心谈话铁规,制定“八小时外”负面清单。优化中层干部“能上能下”、高级警长晋升晾晒机制,中层办案占比硬性要求超上级要求的三倍。升级新警培养机制,开展一年“脱新”晾晒、两年“成材”比拼。对外接受监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组建若干包括党风政风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村社负责人、网格员及企业代表为主体的“警务监督团队”,自觉主动接受群众、企业的外部监督,出台监督内容、范围、职责、流程等配套机制,并以此为牵引,形成广泛的“民意助警”战线,着力实现警民关系优化和促进警务提升的“双赢”。

(二)稳步提升主体能力。压实警种责任。建立警种办案为主的专业化打击模式,加快组建一支以打击涉网犯罪为主的专业办案队入驻办案中心,全面推进刑事案件进中心办理,强化警种主导办案,一办到底,确保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落地见效。提升办案能力。根据贴近实战、突出实用、体现实效的要求,以基层一线执法办案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重点,将法律要求和实战应用紧密结合,开展各类针对性的培训,着全面提升民警运用法律开展执法实践的能力素养。

(三)营造普法宣传新氛围。立足公安工作职责,坚持送法进基层、校园、企业等活动,持续开展110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系列纪念日,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创新普法形式,切实提高普法宣传实效。

(四)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立足公安智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推进“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深化证照分离、警医邮、星级窗口、刷脸办等服务,全面实行公安服务事项“一证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持续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工作,建立完善权责明晰工作通报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强化“双随机”、执法检查对信用平台的数据运用,加大对失信对象检查力度。强化警企联系,主动服务企业,落实审慎执法,助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