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原创童话 Original fairy tales
第三届全国“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作品《一只叫葫芦的母鸡》
来源:县童话办          发布时间:2024-11-25 08:49         访问次数:          【字号:

一只叫葫芦的母鸡(7216字)

作者:王林柏


1

当葫芦还是个鸡蛋时,就显得比姐姐们迟钝许多。一起孵化的小鸡早就满地乱跑了,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我的屁股简直快生褥疮了。”这一天,妈妈实在坐不住了,站起身,把稻草堆在蛋上保暖,她走出鸡舍,打算找点儿东西吃,喝点儿水,在阳光下散散步,再看看孩子们。

就在这时,葫芦破壳了。鸡舍里没有其他鸡,她自己观察起这个世界,稻草、砖瓦、房梁、笸箩、木叉……最后,目光落在了窗子上,天空湛蓝,阳光流转,有鸟掠过,有云飘过。她呆呆地仰着头,怎么看也看不够。

一定就是那时候落下的毛病,沉默,呆滞,孤僻……妈妈说,越说越自责。

她被叫做葫芦。

因为个头小,脑袋大,像个葫芦?或者因为她太过安静,是个闷葫芦?谁知道。


这里的主人是一对夫妻,她们包下了整个农庄,圈起来做了养鸡场。他们养鸡有些随心所欲,或者说有些懒散。诸位公鸡母鸡,白天溜达找食吃,晚上回窝睡大觉,全凭自觉。养鸡场有多少只鸡,他们也没个数儿。每日早晨傍晚,去空地喂食;隔三差五,来鸡舍收集鸡蛋拿去卖,是他们所有的工作。大部分时间,便是守着电视或手机看,仿佛那才是两人做的正经事。此处叫做养鸡场,到底是他们养活了鸡,还是鸡养活了他们,不太好说。

说到喂食,懒人亦有懒主意。男主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女主人坐在车斗中,饲料包戳个大口子,三轮车前面轰轰跑,饲料后面哗哗漏。

再瞧瞧鸡群吧,几百只鸡一拥而上,嘈杂声震天,尘土飞扬,如风卷残云,所过之处,颗粒不剩,只留下一地鸡毛。

葫芦经历过两次,她个头矮小,只到同伴的脖颈处,于是被裹挟着,上不着天,下不挨地,一会儿往东,一会儿朝西,那感觉像是被丢进了搅拌机,天旋地转,晕头转向。

后来,再见到喂食,她总是躲得远远的。大家忙着抢谷粒,她却仰望天空发呆。

“天上有谷粒吗?她可真傻!”大家都说。


葫芦很迟钝。

捡草籽时,一朵雏菊她可以瞧半天;爪子扒拉土找蚯蚓时,一片落叶能让她沉思半晌;好不容易遇到一只蚱蜢,扑扑棱棱飞,等她回过神来,早被别人抢走了。

有什么好瞧的?有什么好想的?世上的东西统共分为两种,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牢牢记住就是。

“她可真笨!”


葫芦不合群。

其他的小鸡喜欢成群结队,喜欢高声吵闹。

“你大声叫喊,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葫芦不喜欢喧闹,她爱去僻静的地方。听风吹过的声音,阳光洒下的声音,种子发芽的声音,花草生长的声音……她感觉舒服,自由和畅快。

偏僻无鸡的地方意味着能找到的谷物、草籽和野果更少,但幸好她块头小,不需要吃太多。

“她可真孤僻!”


葫芦很奇特。

比如晚上,大家都回鸡舍睡觉了,她却留在外面的架子上,仰望夜空。

“哪有鸡晚上不睡觉,数星星的?难道她不知道所有的鸡都是夜盲,什么也看不见吗?”大家说。

“但我可以听和感觉。蟋蟀,知了,纺织娘,它们会唱出夜晚的样子。”葫芦说。

对于葫芦的说法,大家的反应是:胡说八道!

“她可真古怪!”


2


和古怪的鸡一起玩,会被当做古怪鸡。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因此同龄的小鸡谁也不愿意接近葫芦。葫芦的亲姐姐们尤其如此,她们巴不得和葫芦划清界限,表现出自己和古怪的葫芦不一样。

散步,观察,发呆,遐想……葫芦总是孤零零一只鸡。

本来自己和自己玩儿,不招谁惹谁,也碍不着谁,没什么不好。

但妈妈却看不下去了。

“你不能老这个样子,你完全不像一只正常的母鸡。”妈妈说。

“什么是正常?”葫芦问。

“就是和别的鸡一样。”

想象其他的鸡大声叫嚷,争抢食物,互相推搡的样子,葫芦有些胆怯。

“我不太擅长那些……”

“那些只能算母鸡的基本技能,母鸡还有真正的本职工作:下蛋。”妈妈说,“一只合格的母鸡一星期可以下五个蛋,而一只优秀的母鸡,一天一只蛋——不论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

妈妈就是一只优秀的母鸡,对此她非常清楚。

“下蛋能让你赢得尊重!也能让你融入大家!”

葫芦低头“嗯”了一声,看起来信心不足。

“我教给你下蛋的秘诀,”妈妈突然压低了声音说。这本就是传女不传男的绝招,“排除杂念,然后‘嗯嗯嗯’;心平气和,继续‘嗯嗯嗯’;气沉丹田,使劲‘嗯嗯嗯’。这样就生出蛋来了。”

葫芦像母鸡一样肃然端坐,像母鸡一样凝神静气,像母鸡一样用尽全力……

“嗯嗯嗯……”

碰巧主人来鸡舍,看到葫芦皱眉挤眼的模样。

他小声嘀咕:“没听说过鸡也会便秘呀……”

葫芦顿时泄了气。

迷迷糊糊,睡着了。葫芦梦到自己在天上飞。

迷迷糊糊,又醒了。她觉得屁股底下有点儿不对劲,像塞了个棉垫子。

抬屁股,低头一看。

“妈妈,妈妈,”她高兴地大叫,“我下蛋了!”


3、

葫芦下蛋了?!

如果养鸡场也有报社,这则消息一定能占据头版头条。这可是同龄小母鸡的第一个蛋!

公鸡,母鸡,大鸡,小鸡,一起拥进鸡舍看。

那颗蛋安安静静地躺在鸡窝中,不甚光滑,丝丝絮絮,更像小个儿的棉花包,或者大个儿的蚕茧,一只小鸡轻轻触碰了一下,松软软的,轻飘飘的。

“这是什么?软蛋?”

大家哈哈大笑。

“这只蛋虽然不太硬,可弧度和颜色都还不错,再给她点儿时间,一定会成功的。”妈妈说。


第二天,葫芦下了一只漆黑如墨的蛋。

“这蛋——该不会腐败了吧!一个坏蛋?”

一只鸡凑上前,闻了闻,没什么异味。但并不妨碍大家开始笑起来。

“这只蛋虽然颜色不太对,可弧度和硬度还凑合……”妈妈支支吾吾地说。


第三枚蛋是一颗浑圆的石头蛋,表面粗糙,一小半被黑色覆盖。

“这是个啥蛋?”大家傻了眼。

“这是个啥蛋?傻蛋!傻蛋!”小鸡们鹦鹉学舌地说,腔调不太对,引来了大笑声。

这一次,妈妈什么也没说,只叹了口气。


时间一天天过去,其他的小母鸡开始陆续产蛋。而葫芦仿佛认了命,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

发呆,出神,遐想,孤零零一只鸡。

“她是一只笨蛋鸡,离她远点儿,没准儿会传染呢。”所有小鸡都被爹妈嘱咐过,没一百遍也有八十遍。


4


养鸡场坐落在山脚下。从农场往外望,可以看到草地、森林和远山。

关于外边的世界,养鸡场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年岁最大的老母鸡说,外面的世界起码有十个养鸡场那么大。

“那纯属瞎扯,”一只公鸡说,“我曾经站在养鸡场最高的屋顶上看过,外边的世界起码有20个养鸡场那么大,那些远山就是世界的边缘。”

他言之凿凿。养鸡场里数他最高大,最雄伟,羽毛最鲜艳,大家相信他的话。

葫芦可不那么认为。她见识过鸟儿飞翔的本领,如果世界只有二十个养鸡场那么大,鸟儿是没有必要飞那么快、那么高的。只可惜,小鸟并不耐烦和小鸡聊天,否则葫芦可以问问他们。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

葫芦观察过,养鸡场至少有八个漏洞:有四个地方的栅栏缝隙偏大,可以挤出去;三个地方的围墙旁有可以借脚的地方,能轻松翻越;还有一个被枝叶覆盖的秘密灌木丛洞……那个洞足够大,低头就能钻出去。

这一天,不知为什么,她不仅想,而且真的做了。

她出了农庄,往外走。

一大片山坡,一大片草甸子,星星点点开着野花。黄的,红的,白的,粉的……花有一瓣瓣的,也有一条条的,有皱皱的,也有伸展的,有一朵朵独处的,也有一片片群居的。鸟儿,蝴蝶,蜜蜂,蚂蚱在花间飞舞,啾啾唧唧,翩翩跹跹,嗡嗡嗯嗯,扑扑棱棱。

清清浅浅一条河,哗啦哗啦响,有扁嘴的鸡——葫芦没见过鸭子——在凫水,那些奇怪的鸡可以屁股朝天,把脑袋扎进水里小半天。他们还会摇尾巴——像狗一样。

河上横着一座桥,是七八根粗木头拼成的,葫芦鼓足勇气上了桥。“扁嘴鸡”好奇地望着她。她两条腿颤颤巍巍,吹着漏气的口哨给自己壮胆。

过了桥,前面是座林子,树木高大茂密,有规矩的,有散漫的,有巍然直立的,有歪七扭八的,枝丫丛生,落叶堆积……

一路看,一路走,怎么走也走不到头,怎么看也看不过来。

突然,她想冲着这个世界大声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还是算了,即使自己听着,都觉得有点儿难听。

她奔跑起来,翅膀用力扇动,借着斜坡,她飞了起来,飞了七八米,十米远也说不定。她落在松软的落叶上,打了个滚儿,抬头望着树隙投下来的光,呼哧呼哧喘气,扑通扑通心跳。

那是什么?

一栋带院子的大房子。

形状奇特,颜色鲜艳。

她钻了进去。

挺大的院子,有滑梯,有秋千,有跷跷板,墙上画着美妙的图画,写着几个字,七彩阳光幼儿园。葫芦并不认识;

挺大的房子,挺多的房间,推一扇门进去,空气中有陈旧的味道,地板上积了一层灰,看起来很久没人来过了。葫芦拉开窗帘,推开窗子,让阳光驱赶昏暗,让风吹走陈积的空气,一切顿时鲜活起来。

房子里堆放着许多东西,带窟窿眼的管子,带线的大扁葫芦,带颜色的棒棒,长杆的小刷子……大概是以前的主人——看样子是孩子——留下的。

葫芦突然站定了,紧紧盯着两排很长却不高的书架看,那里摆放着满满当当的图画书,花花绿绿的。

葫芦以前见过书(那其实是女主人收集的附近县城商场的广告册),那些书没什么意思,呆板枯燥,让她眼睛发涩,让她打哈欠,丢在地上,踩上一个又一个漆黑的爪子印,还有小鸡在上面拉屎,一点儿也不可惜。

但这些书和那些书不一样,她感觉得出来。她用嘴夹出来一本。书落在地上,摊开了,露出明丽的颜色,她的心怦怦乱跳。

扭着脑袋看(鸡的眼睛长在两边,如果用左眼看,就得把头扭向右边,这样也有好处,一边眼睛看累了,可以把头转向另一边,换只眼睛看)。

原来黑夜和月亮是这样,和蟋蟀描述的差不多呢,原来地上也有星星,叫萤火虫。

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水,蓝色的,无边无沿,有鱼在水里游,有船在水上航行。

……

葫芦仿佛融进了画中,心像春雨一样宁静,又像夏日一样热烈,像风吹动树枝一样颤动,又像蟋蟀的鸣叫一样静谧,她也说不清楚。

不知不觉,天黑了。


5


葫芦彻夜未归。

大家说,她一定是被老鹰抓走了。虽然大家谁也没见过,可小时候,晚上不睡觉,谁没被妈妈这么吓唬过?“再闹,让老鹰把你叼了去!”

于是,再怎么调皮的小鸡也会安静下来,怯生生地躲在鸡窝中,缩头缩脑。

不料天亮后,葫芦却悄悄溜回了鸡舍。

妈妈松了一口气。其他鸡只当没瞧见。

破天荒,葫芦扇动翅膀,跳上鸡舍的一根横梁,给大家讲昨天的经历。她很兴奋,讲得绘声绘色。

“瞧瞧她说的那些荒唐事,看来傻病越来越严重了。”大家只当没听见,纷纷往空地走——快到早饭时间了。

有几只小鸡立在一旁,瞪着眼,听得入神,很快也被自己的妈妈叫走了。

万一“傻气”会传染呢!


葫芦有些无趣,加上昨夜一晚上没睡踏实,她右腿站立,左腿收拢,脖子反转,扎入翅膀下,睡着了。

梦中,她是一位船长,驾驶着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

“啪嗒”一声响,接着是“骨碌骨碌”滚动的声音。

葫芦抬起头,七八只鸡正伸着脖子盯着地面看,那里有一个蛋——自己刚下的蛋。

那是一个木头鸡蛋,说“一个”有些勉强,因为只有一半是椭圆的,另外一半,却像虫蛀鼠咬过一般,坑坑洼洼。

大家笑起来。

葫芦羞愧难当。


这时,女主人来鸡舍收鸡蛋。大家纷纷让开,等着看笑话。

“啪嗒”一声,女主人手里的篮子落了地。

她捡起那只木头蛋,一面光滑,另一面却精雕细琢着一艘帆船。

船帆鼓动,桅杆微曲,缆绳绷直,女主人的手微微颤动,船身以及船下的海浪,也随着倾斜颤动,那船几乎要乘着风破蛋而出。

她向外扭头,结结巴巴地喊男主人:“喂,快过来看看这个……”

救生圈、急救包、木桶、船锚、航行灯……所有用具一应俱全,船上三十五只小鸡,无一不惟妙惟肖,驾驶船舵的小鸡船长掏出怀表看,指针指向十点钟,甲板上一个小鸡水手正在写信,开头是:亲爱的妈妈……

男主人放下放大镜,眨了眨发酸的眼睛。

“这是个奇迹!”他说。

两人拍了一段视频传到了网上,一天时间,点击量超过了一千万,所有人都直呼不可思议。当女主人说,这是一只母鸡下的蛋时,所有人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6、

“干得好。”女主人夸奖道。还把一大块哈密瓜——鸡们反复确认过,不是吃剩的,也不是坏掉的——放在了葫芦面前。

下了那么一个既不当吃也不当喝的奇怪破烂玩意儿,居然能获得主人的赞赏,还可以吃小灶?所有的鸡都想不通。

葫芦也有些惊讶,不过她并不在意,依然每天偷偷溜出去,去山坡、森林溜达,去大房子看图画书。

五天后,她又下了一只蛋——一只镂着美丽花纹的金属蛋。每到正点,蛋壳裂开,会有一只小鸡跳出来报时,做工之精妙,足以令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工巧匠羞愧得想去撞墙。

这次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一个亿。

有几位艺术家闻讯,远道而来。他们嘴上说要见识见识那只神奇的小母鸡,真实目的却是想戳穿男女主人的谎言,借机成为热点人物。


一周后,众目睽睽之下,葫芦生了一只汉白玉的蛋。蛋上有一扇小门,如果用右手食指的指尖轻扣三下门环,蛋就会展开来,露出一只读书沉思的小鸡。注意,必须是右手,也必须是食指,还只能扣三下,以上步骤只要稍有差错,蛋就不会有丝毫反应。就像只有“芝麻开门”才能开启宝藏的大门,“大麦开门”和“西瓜开门”可不管用。

这次视频的点击量达到了三亿。世界轰动了,所有人目瞪口呆。


7、

葫芦成了名人,不,名鸡。

无数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来到养鸡场进行调查。记者更是蜂拥而至。

主人在养鸡场上上下下甚至犄角旮旯都装上了摄像头。

全世界有超过三亿的人自称“鸡粉”,他们每天盯着电脑和手机屏幕,从各个角度观看葫芦的生活。

葫芦下的每一个蛋都会令世人惊叹不已。

专家发现,就连她最早下的三枚蛋也不例外。

烧一壶水,把软蛋放在蒸汽上面,它便轻飘飘地悬浮在空中,像一朵飘逸的云;

拉上窗帘,用小手电筒抵住黑蛋,打开开关,整个房间里一片漆黑,墙上、天花板上却闪烁着点点星光,仿佛身处浩瀚的星空之下;

至于那个石头蛋,如果你把它挂在天花板上,每到晚间,便会散发出淡淡的皎洁的光。而且在阴历十五,它是洁白且浑圆的,接下来的日子,黑色慢慢侵蚀圆石,直到月底成了月牙儿,然后,白色又开始蔓延,在下个月的十五再次变得洁白圆润。

“她是一只能够创造奇迹的鸡!”每个人都这么说。


“你真了不起!我为你感到自豪。”妈妈说。

“你真了不起!”姐姐们也说。

“了不起,了不起!”所有的鸡都这么说,就连大公鸡也不例外,每天早晨,它打鸣时,总会扯着脖子叫:“了不起——,了不起——”

也许,可能,说不定,自己真得很了不起吧!葫芦想,心里甜滋滋的。


养鸡场的规矩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喂食时,鸡群总是让葫芦先享用,无论动作多迟缓都毫无怨言;散步时,鸡群会毕恭毕敬地为她让开道路,无论步子多慢也不催促;当她发呆时,大家便不自觉地放低了声音,生怕吵到她。甚至还有一群小母鸡,用崇拜的目光望着她,悄悄模仿着她的一举一动。

一切像做梦一样美好。


8、

现在无论葫芦走到哪儿,身后总有几百只小母鸡跟着。葫芦发呆,她们也发呆,葫芦仰望天空,她们也仰望天空。

“我们在看什么?”有小母鸡问。

“闭嘴,难道你不想像她那样天下闻名吗?照着做就是!”小母鸡的妈妈教训她道。

就连葫芦打个喷嚏,不小心摔个跟头,那几百只母鸡也跟着照做不误。

这场面要多好笑有多好笑,但葫芦却感觉不舒服。


天空飘着很多热气球,色彩斑斓,非常漂亮,但葫芦并不喜欢,她知道上面坐着拿摄像机的记者;还有各种无人机在头顶嗡嗡乱飞,比苍蝇还要讨厌;任何一棵树,任何一个墙角,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摄像头。人们监视着葫芦的一举一动。

葫芦感觉别扭,吃饭睡觉,举翅膀投爪子,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她没法观察,没法倾听,无心感受,就连图画书也看不下去了。她已经一个月没下蛋了。

“是不是给她放点儿音乐放松放松?”一个专家说。

“我认为找个催眠师更好。”另一个专家说。

“或者给她做个美容护理。”一个女专家说。

主人每天都向大家解释:“她在积蓄力量,她一定会创作出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作品。”


然而,葫芦只感觉到紧张,呼吸困难,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一天,葫芦生了一只白白的、椭圆的、暖暖的东西。

艺术家们拿不准那是什么,科学家也白搭,他们用放大镜看,用x光扫描,最后一位年轻的生物学家断定,那是一个蛋,确切一点儿说,是一个普通的鸡蛋。

“你敢肯定吗?”

“如果我说错了,就让我掉五根头发!”

大家看着年轻生物学家稀稀拉拉的头顶,明白这是他最重的誓言。

所有人都很失望。

“她只是发挥失常了,明天,也许明天就会不同。”男主人说,不知道是宽慰别人,还是宽慰自己。

大家觉得有道理。

第二天,葫芦又下了一只普通的鸡蛋。

第三天,依然如此。

……

大家的耐心被耗尽了,记者纷纷撤去,那些艺术家和科学家也陆续离开了。

“她丧失了天赋,成了一只平庸的母鸡。”一位评论家说。

墙歪有人推,鼓破万人锤。许多人开始站出来批评葫芦,说她下的蛋只是猎奇,连一毛钱的艺术价值也没有。对此,葫芦并不知情,当然即使知情,也不会在意,这些批评关她什么事呢?

再后来,连批评的声音也消失了。

在一座谷仓里,有一只会在蛛网上织字的蜘蛛;在一个报摊上,有一只会演奏音乐的蟋蟀……这世界上神奇的事情多的是,没人会把目光老放在一只会下普通鸡蛋的普通母鸡身上。


闹闹嚷嚷挣食吃,咯咯哒哒下鸡蛋。养鸡场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只是狂欢过后的男女主人,难免有些落寞。


9、


一天,一只鸡妈妈带着三只小鸡来到大院子里。

“啊哦!”三只小鸡像曾经的鸡妈妈一样,兴奋地撒腿到处跑。

“这是什么地方?”小鸡问,她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像极了鸡妈妈小的时候。

“大概是人类的孩子曾经放置宝藏的地方。后来他们长大了,把宝藏遗留在了这里。”鸡妈妈回答,“人长大后,总会遗落不少原本珍贵的东西。”

在一间房子里,老大发现了一个架子,上面镶嵌着几十个木头。

他低头用嘴巴啄了一下,木块发出清脆的声音。老二也被吸引了过去。

“妈妈,这是什么?”他们叫起来。

鸡妈妈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玩意儿,并不知道那叫木琴。

不过,叫什么无所谓。两只小鸡站在那里,你啄一下,我啄一下,木琴叮叮咚咚响,像河水流淌欢快明朗,又像晨鸟鸣唱悦耳动听。

“妈妈,你说的惊喜就是指这个吗?”

鸡妈妈笑了,没有回答。

“你们的嘴疼不疼?”她略有些担心地问。

“不疼。”

“你们的头晕不晕?”

“不晕。”

“那就继续玩儿吧。”


她去找老三。

老三安安静静地只用一条腿站在地板上,一只爪子握着一支蜡笔在一张纸上涂画一棵十七边形的蓝色的大树,这挺不容易的,但她兴趣盎然。

原来那些彩色泥棒棒是用来画画的呀,鸡妈妈恍然大悟。

鸡妈妈没有打扰老三,自己来到书架前,拖着一本书来到窗边,舒舒服服地坐下,几缕煦暖的阳光洒在书页上,她的内心安宁而充实——自己下了三个神奇的蛋呢。



转载自:《儿童文学》第三届温泉杯获奖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