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排水,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检查的重点。”在位于白洋街道美特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分别在消防通道、包装车间、喷漆车间等地对建筑使用、设备使用、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体检”。这不是突击检查,而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的上门式综合体检。
今年以来,武义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制度,重点针对后期问题处置进行创新探索,推行“全周期”罚后帮扶模式,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执法服务闭环,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以前是各个部门临时过来检查,做不好的地方要下达整改通知书,现在是各个部门联合一起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公司生产部副总经理王有明说。原来,该企业今年刚搬进新厂房,对新环境的安全生产规范及设施配置存在许多不熟悉的地方,于是企业相关负责人填写了“预约体检申请”。没想到,很快就有执法队员主动来对接上门体检。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发区中队副中队长王加桢介绍,收到企业的“预约体检申请”后,中队会根据企业申请内容,联合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应的职能单位,上门对企业进行“全身体检”,从源头上减少企业违法风险,帮助企业合规经营。
此次多部门上门体检是武义推行“全周期”罚后帮扶模式的一个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武义持续深化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制度,推出全周期罚后帮扶模式,打造全流程执法服务闭环,提升执法效能。
另一边,在武义经济开发区的海棠路上,十余个流动摊位一字排开,这是武义针对流动摊贩设置的“插花摊位”。在这里,摊主不仅能拥有一个固定的棚位,还可以自选经营时间段,每日仅需支付少量卫生管理费,就能安心摆摊。
海棠路插花点位点位长石小创对这样的措施十分满意,“之前在路边摆摊,大车来往很不安全,而且也担心被处罚,每天东躲西藏的。现在固定下来了,自己心里踏实很多。”
今年,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梳理发现,流动摊贩案件量、投诉量以及重复处罚率均“名列前茅”。同时,在案件回访中了解到流动摊贩们对于固定摊位的迫切需求。对此,武义推出了“插花摊位”模式,因地制宜规范流动摊贩管理,激发基层市场经济活力。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陈迦介绍,近年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制度,通过回访收集到企业、商户的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诸如帮扶整改、普法宣传、多部门联合检查等意见建议,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考虑,今年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推出了全周期的罚后帮扶模式,从末端执法向全过程的帮扶指导转变,通过“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帮扶”达到精准指导企业整改问题的一个目的。
截至目前,武义涉访投诉同比下降25%,企业满意度达100%,始终保持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争议零信访的“三零”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