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12-03 17:22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访问次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增进条例》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贯彻实行“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增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推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县体育课教学质量和课外锤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体格强健。
二、工作要点
1.坚持学习强师,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进程。近两年,我县通过人才引进,招考招录新教师30多人,这一批新教师能否快速成长,关系到武义体育未来几年的整体实力,我们以新一轮体育课堂教学为统领,坚持“教师强、教学强、学生强、体育强”的强师增效的指导思想,2023年度我县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学、训、赛”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设计新教师“一年成型、两年成熟、三年成才、四年成名”研修发展提升规划,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分层次研训,鼓励新教师上好“成长课”,激励年轻教师上好“成才课”,勉励骨干教师打造“精品课”;组织各级各类体育专业研修活动22次,参与研修教师超过2800人次,通过培训,我县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明显增强,陈辉老师参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体育课程领导能力,增进体育课程实行的规范化。贯彻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严格实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积极发挥我县各校体育教研组的作用,加强日常教学规范的巡查和督查,进一步规范我县体育课教学常规,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真正提高常态体育课质量。
3.继续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指导各校认真按国家规定的《体锻标准》测试项目,进行全面训炼、适时抽测。并对本校体质健康学生测试数据分析研究,把增进学生体质健康落实到实处。做好创新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的运动负荷,激发学生体育爱好,增进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能同步提高,强化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发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功能。准备迎接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4.坚持特色发展,一校多品阳光体育蓬勃开展。武义学校体育特色鲜明,目前我县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4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11所,省级游泳特色学校2所,省级棋类特色学校2所,省级乒乓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健美操特色学校1所,市级篮球特色学校3所,市级田径特色学校3所,市级体育训练基地7个。履坦小学的空竹,桐琴小学的舞狮,东皋小学的武术,芦北小学的花样跳绳,项店小学的魔方等,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享誉市内外,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我县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呈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特色鲜明的学校。
5.坚持目标导向,多措并举增技能强体能。 聚焦“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明显提升,学生层面,推行《武义县中小学生体育教学“121”强技计划》,即要求每个学生学会1项集体项目、2项单项、1项智力运动项目技能;首先是在“双减”背景下,不断完善体育协会俱乐部进校园活动,建立体育培训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优选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展特色专项体育技能学训,有效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其次利用“晚托管”时段,开展体育专项技能学训,“双减”下实现“双增”——增技能、增体能;第三是将技能教学纳入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内容,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坚实基础。突出“勤练”,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实事求是,直面短板,扎实推进实施《武义县中小学生五项身体素质提升行动2020—2025》,一日三练,早晚练体能,课堂练技能,课外强技能;狠抓课堂效率提升,把身体素质和技能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注重课堂负荷安排,体育课要求:练习有密度,运动上强度,以此促进体育课从“有效”转向“优效”;同时充分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杠杆功能,精准发力,坚持“注重身体素质,兼顾运动技能”的原则, 2023年全县初三毕业生体育考试平均分37.57分,满分率超过60%。三是完善学生体质健康通报制度,每年向社会通报全县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优良率、近视率、肥胖率,并纳入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2023学年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优良率、、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优良率均居金华市首位,全省前列。立足“常赛”,体育赛事活动精彩纷呈。2023年我县中小学生共举办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会100余场,2023年成功举办了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等赛事15项,直接参赛学生近万人,赛事的举办给全县中小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中小学生在竞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让公众领略了武义“品质教育”的独特魅力。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1.查问题补短板,继续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尽管我县体育教师队伍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小学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处于育龄阶段女教师比例逐年增大,导致非专业教师兼职兼课增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中学段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职业平台期、体质体能不济,导致教学效率、教学效果降低。今后将通过体育人才引进、新教师招考、在职专业研修等渠道,来优化我县教师年龄结构配置,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
2.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场地器材更新力度。从目前统计结果看,我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普遍进入维护维修期,急需改造升级,外来民工子女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造成原有体育资源不足。2023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学校体育设施。
3.坚持抓课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从“一年有效遏制、两年止跌回稳、三年明显提升”目标,向“技术+体能”过渡,确保我县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运动技能继续稳步提升。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