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168J/2024-251475 | 发布机构: | 县科技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3-13 14:21 |
2023年,县科技局按照省、市目标任务和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围绕省“315”、市“336”科创体系工程建设,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科技城聚能提级、研究院汇才提智、综合体扩容提档、创新主体增量提质、科技政策快兑提效”5个方面大力实施攻坚提升行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目前,我县科技创新指数达171.1,连续3年居全市及山区26县首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等9项主要科技指标位居山区26县第一。
一、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成效
一是聚力武义科技城机制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城企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制订出台《武义科技城孵化区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孵化企业培育颗粒化管理,对园区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腾笼换鸟”,完成7家低效企业清退。大力推进招引工作。锚定高新技术企业或行业代码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及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开展招引。2023年新招引企业20家,园区现有入驻企业170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4家,科技服务业企业23家,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23家。研发总部入驻率由2022年年底的46%提升至70% 。2023年园区企业实现销售额19.9亿元,同比增长47%;税收5962万元,同比增长40%。加快推进杭州武义“科创飞地”建设。杭州武义“科创飞地”自3月交付后,目前已完成装修全部投入使用,累计招引38家企业入驻。
二是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位谋划省级科技园区建设。2023年8月,省科技厅、省发改委联合发函,同意武义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56家,超10亿元企业3家。推动特派员工作由农业向工业领域拓展。武义入选省科技特派团试点县,通过围绕含氟新材料和电动工具重点领域,进一步聚焦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团六大帮扶行动。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将获得500万资金支持。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持续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工作。推荐高企91家(其中新认定21家),通过认定84家(其中新认定18家)。推荐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推荐上报省重点实验室1家(寿仙谷)、省企业研究院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家、市级研发中心推荐216家。目前规上企业市级研发机构设置率55%,亿元以上研发机构设置率98%。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的企业为700家,占比91.4%;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超22.5亿元,同比增长9.0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7%,同比提高0.29%。
三是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通过搭建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搭建智能制造样板工厂、集聚智能制造人才资源,为武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对全县超450家企业提供“一对一”入户智能诊断服务。围绕武义电动工具企业行业共性难题,加快手持电动工具角磨机、交流手枪钻研发,已申请专利47项,获得授权21项,获批《手持电动工具模块化装配工艺》团体标准。形成院士、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的人才梯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挪威工程院院士王克胜、外国高层次人才1人、教授与副教授8人、博士4人。全力做好科技奖新突破。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李明焱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灵芝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本次金华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企业。迭代升级“揭榜挂帅”机制。聚焦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和企业个性难题,完善揭榜挂帅新机制。截至目前排摸、发布技术难题和科研成果榜单130余个,组织高校专家团队与武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40批次以上,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登记14.01亿元。
四是奋力推进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增派省、市科技特派员15个,新增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15项,组织开展小蚕共育技术、地产茶园改造技术等技术培训5场次,参训农民16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18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科技服务220余次。探索深化与省农科院的合作机制,在省特派员20周年表彰大会上,武义第7次被评选省科技特员工作先进集体。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农工作。推荐上报市级社发类项目10项,新增市级社发类项目立项6项。新立省级“领雁”项目1项、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1项,在省级“领雁”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陶争荣特派员的省农业“双强”项目“金华地方鸡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争取省级资金160万元。扎实推进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合省农科院、农业农村局,聚焦种业创新,大力推进省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争取上级资金800万元。协同相关部门与省农科院联合举办的“菌粮轮作-羊肚菌设施栽培”现场观摩暨技术交流会、“生姜安全提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现场会,活动得到浙江在线、武义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2024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科技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开展“123”行动,即“1”项工作体制改革,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特派员“2”大省级创新工程建设,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富民增效“3”大攻坚行动,为加快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争当“两个先行”山区县样板注入更加强劲的科创动能。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企业12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全市第一。
一是以创新深化为要求,深化“1”项工作体制改革。出台加快科技城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升科技城创业创新水平和平台服务能力,加强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科技产业发展,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力争把科技城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园、产学研融合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强科技城管理运营,研发总部、创新大厦办公楼宇积极开展研发、科技服务等机构招引,力争完成招引入驻;继续推进孵化园区企业培优工作,争取培育3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力争完成企业加速器项目建设,制定出台企业入驻加速器管理办法,形成园区孵化—成长的初步培育机制。
二是以创新高地为标准,推动“2”大工程建设。一是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深化科技城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以科技城为龙头、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题的创新平台,以“一核两带三区”为建设主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2024年完成科技城企业加速器项目建设,高新园区营业收入超28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9%以上。二是抓好省级科技特派团“武义样板”建设,聚焦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围绕含氟新材料和电动工具重点领域,围绕2个突破、4个提升的建设目标,抓好省级科技特派团帮扶行动,力争全年新增省“尖兵”“领雁”项目1项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以创新赋能为导向,实施“3”场攻坚行动。一是创新主体培育行动,优先在规上企业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企业120家以上、实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巩固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加大研发经费归集业务精准指导,重点提升产值5千万以上企业研发数据归集质量。依托“国家大院名校武义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各工作站专家发挥专业优势,探索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在武转化落地,力争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0项以上,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9亿元以上。二是实施科技人才集聚行动,结合武义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省级电动工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引才引智工作,全年组织申报省海外工程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3个以上。三是科技富民增效行动,大力推进省有机茶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平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有序推进科技园区实验室建设,增强园区富民增收示范带动效应。强化科技项目引领示范,依托院县合作、校企合作,以科技强农为核心,围绕现代种业、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重大需求,推进武义农业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种子种苗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