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在武义县双力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武义县智能制造研究院电子信息专业的硕士刘明言正在对车间内的保温杯焊缝缺陷视觉检测工作站进行最后的调试。该设备由自动上下料模块和缺陷检测模块组成,可以对保温杯杯口、杯底的焊缝缺陷进行在线检测,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上下料同时自动分拣出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相比于人工检测,该工作站可以看见人工看不见的一些小焊缝和小气孔,可以将保温杯的真空率提高4%-5%。”刘明言说。
双力杯业是武义县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不锈钢金属杯。去年双力杯业与武义县智能制造研究院达成了建设6个保温杯焊缝缺陷视觉检测工作站的协议,由五个电子信息研究生学历的人才组建了建设团队进行跟踪研发调试,目前第一台焊缝缺陷视觉检测工作站可以投入使用。该企业董事长助理江国辉告诉记者,传统的杯具行业都需要在产线的尾端进行人工辅助检测,意味着公司10条产线需要10个人工,一年的人工成本需要上百万元,现在投入使用该检测站后,不仅能够省下人工成本,保温杯的品质也有所上升。
像双力杯业这样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武义县还有400多家。作为武义县创新型人才培育基地,武义县智能制造研究院拥有60余人的电子信息硕博高端人才团队,该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共为武义400多家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诊断服务,累计与企业签订项目合同50余项,达成合作金额近2500万元,形成了“企业出题 人才解题”的产创融合格局。“目前我们团队共研发了2款新产品、建设了3条生产线和4个智能工作站,已申请专利47项,涵盖了电动工具、杯具、运动器材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武义县的支柱性产业,样板工厂、智能化产线的使用能够让企业实现产能品质双提升。”武义县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杨敬辉说。
让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一直都是武义县“三支队伍”建设的主题曲。今年以来,武义县持续开展“双龙计划”项目引才、“十省百校千企万岗”巡回引才,深化“周末科学家”揭榜挂帅引才等模式,形成了院士、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的人才阶梯,让在武人才和企业家“站C位”“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