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执法新“枫”景:一封感谢信,尽显为民心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5-28 10:15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日前,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桐琴中队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写自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她在信中对桐琴中队的执法人员表达了深切的感激和赞许,感谢他们能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执法人员的耐心与负责令她倍感温暖。这封感谢信言辞恳切,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

来信人陈奶奶是桐琴镇新山湖村的居民,她所居住的地方正好临着一条宽阔的车道,家门口总时不时窜出几个流动摊点,堵住家门口的通道,车上还悬着不停叫卖的高音喇叭,令陈奶奶难以忍受。为此,陈奶奶多次与流动摊主理论,却反遭其呵斥辱骂。

2024年5月11日,桐琴中队收到了来自8890的投诉转接,执法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劝离了该区域所有的流动摊贩,并对其开展法制教育。鉴于流动摊贩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执法人员在处理完毕后特地上门向陈奶奶了解情况。在谈话中得知,陈奶奶当年从枫桥镇远嫁至武义,如今儿女远在杭州定居,家中仅她一人独自居住。执法人员贴心地留下中队与个人的联系电话,方便陈奶奶后期联络。

为持续保障陈奶奶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桐琴中队针对该区域开展了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并不定期登门回访陈奶奶近况,确保投诉举报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近年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执法为民”理念,继2023年桐琴中队获评浙江省“枫桥式”综合执法队,不断挖掘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优化升级“1313”工作法,以全链条式投诉矛盾化解机制,将执法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推动基层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治理工作相融合,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各方联动,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圈”

遵循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的原则,武义执法局探索创新服务前置工作机制,打造与城区“15分钟生活圈”相匹配的“社区执法服务工作站”,一名以上执法队员常态化驻站提供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执法协助等服务,并持续性开展“一线大走访、一线解难题”执法服务,将调解指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前置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执法人员化身“指导员”,主动融入社区网格体系收集社情民意,“一站式”解决群众问题,将社区管理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执法效能提升,全力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圈”。

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305余件,处置率100%以上,共开展执法便民服务日、“一线大走访”、执法“勤俭叔”等服务活动80余次,解决群众“烦心事”160余件。

二:多元创新,构建城市管理“新空间”

2024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摊贩经营秩序,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打出“摊助富”“潮汐摊位”系列组合拳,通过巧设“摊规点”、深耕“摊执法”、做优“摊服务”等方式,全面激发地摊经济活力、增强市场发展动力,打造共建共助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助推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

规范城镇夜市、排档定点出店经营;开发农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打造“便民菜场”,制作地图和位置说明指导自产自销摊点有序经营;创新推出“简案快办”“扫一扫”精准执法等执法新模式,数字赋能缩短执法时间,大力提升行政监管效率;打造“后陈式”案件回访体系,实现“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大执法”流程功能全线监督闭环管理;推广“轻微违法承诺制”,开设“以案释法小课堂”,运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模式,对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柔性纠正……武义执法局正持续释放城市治理的“暖意”,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多元普法,绘制基层法治“同心圆”

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结合执法管理面“社区管理集中、商户更新快、农村覆盖大”的特点,精准锚定“宅、店、村”三类执法场景,探索构建多元普法网络,创新开展“移动普法宣讲台”入社区、惠企暖企“法治大礼包”助开业、“流动方言广播站”进田野等普法活动,将法律“硬道理”变成群众“家常话”,让普法更接地气、更近民生。

组建青年普法宣讲团,联合公安、社区、学校等拓展特色普法模块,针对未成年人、老人等特殊人群定制“个性化”普法方案,善用身边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零距离”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矛盾纠纷预防,增强基层普法服务实效感。

今年以来,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800多位居民、商户提供咨询服务。

枫桥经验无论如何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核永远不变,城市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值化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方式,让城市管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