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738403287B/2024-260816 | 发布机构: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5-31 15:19 |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联合紧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系统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清废战,多项工作获得省级表彰,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获得省级三星级“无废城市”、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2个省级荣誉,通过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验收,成功承办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高端战略研讨会,排污权跨地市交易列入全省试点。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莅临武义指导,其他部、省、市领导也多次莅临武义考察调研生态环境工作。
一、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3年我县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武义江各断面功能区达标率、县控及以上断面Ⅲ类以上水体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全部稳定在100%。水质指数3.44,位居全市第二。
空气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我县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县城区PM2.5浓度均值29微克/立方米;臭氧最大八小时浓度均值1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环境空气优良率94.8%,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我县无受污染地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99.6%,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99.8%。
二、全县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突出主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一是打好碧水保卫战。打造省级“美丽河湖”6条,贯通滨水绿道220公里,获评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优秀县。谋划治水项目18个,总投资达5.11亿元。温州工业城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
二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年完成VOCs源头替代50家、VOCs低效设施升级改造130家,淘汰老旧柴油叉车119辆,削减VOCs218.4吨。圆满完成亚运空气环境保障,开展5次“零点行动”,立案查处涉气类违法行为10起。
三是推进净土保卫战。启动10万吨铝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全县30吨以上危废产生企业智能监控安装率达100%。
(二)争先创优,美丽建设再谱新篇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202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78%,成功打造梁家山、小黄山、坛头湿地等生态旅游村10余个,坛头村入选“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我县EOD项目入选全省首批试点,总投资25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治理类项目8.4亿元。
二是减污降碳治理协同增效。通过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验收,三坑口村等6个村列入第三批省级低(零)碳村试点。首个110千伏农光互补项目投入运营。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上黄观测站落地武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千米高峰观测大气环境数据助力低碳减排》在中央新闻频道报道。持续深化排污权跨区交易改革,完成全省首笔涉水排污权跨地市交易,入选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试点。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数2475笔,交易总额超1亿元。
三是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启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建设,完成12个样地调查。寿仙谷基地入选市级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建立多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巡护机制,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5次。
四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4个,完成2座废弃矿山实地勘查。完成省级森林抚育5595亩,中央森林质量提升1465亩。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武义县林场被命名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
(三)转变理念,环境治理实现跃升
一是创新环境治理新模式。打造南阳实践武义样板,立体打造电镀园区环境事故应急防控体系,电镀园区三道闸经验向全省推广,成功承办全市突发水环境应急演练、全省环境应急培训。紧盯污水处理厂、企业雨水口2个关键节点,在重点流域推广安装企业雨水口电导率445家,扩面智慧用电企业安装端口,升级生态协同管理系统。
二是深化环评审批改革。推行“多评合一”“打捆审批”等改革,为企业节约环评编制费用与报批时间1/3以上。推动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双轨”融合,简化办事流程。2023年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6个、备案130个。
三是推行服务式执法模式。对非主观恶意、整改积极的企业,实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正面清单管理、生态环境信用修复等,帮扶360多家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四是警示执法两手抓。制作典型案例分析10余篇,召开警示教育会8场、培训会20余场,参与企业1000余家次。开展“绿剑2023”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秸秆焚烧、第三方弄虚作假、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全年下达处罚决定52个,处罚金额312万余元。
(四)扎扎实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
2023年,涉及生态环境相关人大代表建议共1件,为王李霞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主要是针对生物质燃料污染提出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为做好建议办理工作,县政府第一时间落实生态环境局为建议办理责任单位,严格落实面商机制。我县2018年开始就已停止生物质燃料项目审批,对之前已审批使用生物质燃料的企业,要求其对生物质燃料锅炉的废气治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达到排放标准,并加强末端废气排放监督监测,2018年以来,共对8家生物质燃料锅炉废气违法排放企业予以处罚并完成整改。
三、生态环境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空气质量方面,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随着拉尼娜状态转为厄尔尼诺现象,我省2023-2025年可能都处于不利的气候形势场,易形成静稳天气,给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很大压力。水环境方面,还存在雨污管网分流不清、污水管网溢流的情况,断面水质波动反弹。净土清废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特点,我县铝灰产生量大,虽然2023年新增2家铝灰综合利用企业,一定程度缓解铝灰处置利用能力不足,但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争创四星“无废城市”难度大。
(二)美丽建设特色亮点不够突出。我县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缺少放大生态优势的项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体系标准更新,成功创建难度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处在启动阶段,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动态平衡难度加大。稳经济保增长是近些年的主题主线,相对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可能会降低部分企业的污染治理积极性和标准。新形势下,如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24年,县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做好污染防治攻坚,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
一是在推进全域大美和谐共生上求突破、走前列。完善美丽建设工作体系,完善美丽武义建设工作落实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压紧压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力争“无废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深化全县无废理念,提升公众无废知晓度、参与度,争创省级四星级“无废城市”。打造美丽示范单元,积极争取“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项目,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武义。
二是在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求突破、走前列。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污染协同深度治理,完善协同减排工作机制。依托上黄观测站,做深做实减污降碳文章,继续推进13个村低(零)碳试点创建,开展18个乡镇(街道)碳排放综合测算。全力服务支撑经济发展,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和环境要素增值服务改革,强化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提前服务做好环评预审,全力保障重大战略项目排污权指标。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环境准入分区管控制度,修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持续深入推进减排工作,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三是在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上求突破、走前列。力争水环境质量稳中趋优,严格管控入河排污口,健全企业雨水口电导率监测网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和全域污水零直排建设和管网提升,同时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力争空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紧盯县城区PM2.5浓度均值低于25.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优良率不低于93.1%的目标,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役,确保VOCs源头替代企业20家、低效设施升级改造65家。力争固废管理稳中有序,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推进20万吨铝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30吨以上危废产生企业智能监控安装率100%。力争问题整改全面到位,全力做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面自查问题隐患,抓好问题整改闭环,高质量完成4个行业整治,整治木质家具、烧结砖、建材石料加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4家。
四是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求突破、走前列。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统筹推进减污降碳、环境准入、生态共富等重点领域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排污权跨区域交易省级试点工作,为全省、全国跨区域交易提供武义经验。打造环境执法“强引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和以案释法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绿剑2024”专项执法行动。深化自然保护地143工作体系,推动自然保护地监管闭环。加强环境应急处突,健全环境应急处突责任体系,完善电镀、化工园区应急防控体系,紧抓危险废物、饮用水源、尾矿库等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