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 公共服务 >> 文博单位名录

乡村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06-03 08:52

信息来源:县文广旅体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武义乡村博物馆名单


序号名称地点联系人电话
1武义酒文化展示馆新宅岭上文化园(新馆)
大田乡古竹村熟溪酒厂(老馆)
傅建茂13967945498
2武义县婺州窑艺术馆温泉南路1758号邵文礼15858927777
3武义县八婺名人馆城区北塔山沪江路1号悦园吴浩13967974354
4武义县地方戏曲展示馆大田乡徐村(搬迁重建中)徐宇13777545605
5武义县江南狮文化展示馆大田乡三峰村一弄18号吴晓波13566993558
6武义县九龙山下山脱贫纪念馆俞源乡九龙山村委办公楼刘寿贵13665893649
7武义县晶彩矿物科普馆壶山街道武阳西路122号袁世荣15958941221
8武义县一本堂铁器艺术馆茭道镇内白工业区鹰达路8号刘微13967972337
9武义县陶宅农耕文化展示馆王宅镇陶宅村陶俊伟15214715610
10武义县善教民俗文化展示馆桐琴镇善教村善教大路81号周龙广18757830909
11武义县黑茶文化展览馆王宅镇江南工业功能区骆驼九龙公司祝斌凯18857976558
12武义县徐英烈士纪念馆熟溪街道水碓后村涂晓红13868904865
13武义县寿文化展示馆王宅镇寿仙村寿仙路36号方青13806775323
14武义县红军挺进师革命文物陈列馆西联乡章溪村章五里饶建伟13566939409
15武义县宣平地区革命史展览馆柳城镇前湾村陈昌武13588641175
16武义县种子源畲医畲药展示馆桃溪镇种子源村村委会二楼江爱娥15958425108
17武义县朱若功廉政文化展示馆桐琴镇上仓村金作武13857924868
18武义县山村老报馆新宅岭上文化园周志贵18869917175
19武义县百工民俗展示馆桐琴镇赵宅村九常路10号徐如林13058993566
20武义县岭上翠谷竹编文化展示馆新宅岭上文化园陈菊岚13705891817
21武义县宣平民间文化展示馆柳城畲族镇保丰畈村后塘畈陈氏宗祠陈周鹤18657951562
22武义县牛头山植物标本馆西联乡大溪口村朱遗荣13758949317
23武义县畲族风情民间展示馆柳城畲族镇车门村蓝淦央18257009089
24武义县七仙女民俗馆武义县熟溪街道龙王山民俗园汤红芝13967966162
25武义县根雕工艺馆俞源乡俞源新村21号王舍安13758949481
26武义县江下畲族文化展示馆柳城畲族镇江下村潘进平13758909018
27武义县雪峰山红色记忆展示馆新宅镇和阳坑村邹凤龙13735748024
28武义县宣平民俗陈列馆柳城畲族镇丰产村司前街吴晨祥18257914966
29武义县民俗家具木雕陈列馆温泉度假区温泉南路璟园何骁15857959008
30武义县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温泉度假区温泉南路璟园雷国强13705893693
31武义县婺瓷展示馆履坛镇坛头村陈金生13906795996
32武义县乡村美术展示馆桃溪镇陶村魏东13454969950
33武义县寿仙谷中医药文化馆武义黄龙工业园区黄龙3路12号宋国斌13967962123
34武义县萤石博物馆熟溪街道温泉南路1688号周翠芳13806775126
35武义县神雕铜艺术馆茭道镇杨家工业区工贸街27号程颐13777536306
36武义县潘漠华纪念馆坦洪乡上坦村漠华路三弄1号陈巧燕13758948020
37朱志强民俗画馆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宾德堂朱志强13819933397


1.jpg

八婺名人馆位于悦园内,择其三栋有代表性的古建民居作为展厅,展示古代及近现代八婺地区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各界名人相关的书画、信札、影像等实物资料,以及当代名家的专门创作之作品。这些展品在展示八婺名家风采的同时,也反映了近百年来八婺乡贤为探索实践民族复兴之路而奋起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3.jpg

武义地方戏曲展示馆2017年10月份正式开馆,是集婺、昆、越三个地方戏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为宗旨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展馆以璟园保仪堂戏馆、璟园古戏台等建筑为主体,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品372件,主要以戏服和道具为主。保仪堂戏馆是展览馆主体陈列室,以翔实珍贵的武义本土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古戏台是展览馆主体活态展示区。为省内外各地游客更好的欣赏武义戏曲的无穷魅力,展览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并不定期举办婺剧演出、婺剧教学、婺剧交流等活动。


2.jpg

赵宅村民俗展示馆始建于2019年,展馆面积550平方米,该建筑是民国建筑有100多年历史,是县文保点有记录保留的旧屋,当时我村为子孙留点历史,记载社会变化,村庄发展历程等,投入资金80多万元旧屋修复后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建设了民俗展示馆,共设7个展馆,其中百工馆,有藏品322件.花灯非遗馆有藏品60件.农耕文化馆藏品192件。

丧葬文化展馆有藏品10件,戏剧文化展馆有藏品205件,农家生活展馆藏品98件,历代各类文化用品藏馆有420件。


4.jpg

武义舍安根雕特色展示馆,位于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陈列高级工艺美术师王舍安个人的根艺作品一百五十余件,列有《渡》、《蓦然回首》、《传承》、《龙的故乡》等等馆藏精品。博物馆较全面反映了王舍安根艺艺术之路,馆藏品独具行业特色,为观众呈现王舍安根艺艺术的发展历程,现面向社会开放展览,积极参与弘扬公益根艺文化艺术的社会教育事业。


5.jpg

馆内收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和省市党报每年的“国庆特刊”,刊登着每年国庆重大活动盛况以及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1949-2018年整整70年的报纸“国庆特刊”,承载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祖国70年的风云变幻,70年的奋斗历程,70年的灿烂辉煌。

本馆陈展本人精心收藏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报纸“国庆特刊”。一张张报纸,承载着新中国70年的奋斗历史,沧桑巨变,给人以振奋,给人以鼓舞!


6.jpg

骆驼九龙茶文化博物馆位于骆驼九龙黑茶文化园内,是浙江骆驼九龙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而投资建设的黑茶文化专题博物馆,集收藏、展示与旅游、教育观光于一体。展馆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

博物馆设有“陈列馆”、“丝路长廊”两个区块。馆内收藏了全国各地区的黑茶产品、茶具、民族乐器、日常用具等,讲述了黑茶的茶史、茶事、茶俗以及骆驼九龙公司的茶缘。彰显黑茶与边疆少数民族、丝绸之路文化与民族团结文化。


7.jpg

西联乡是武义县第一个革命老根据地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曾在西联乡章五里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章五里村,坐落在巍峨的牛头山麓;古名章溪,明代后期改名章五里。章五里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内布置了红色热土、红色足迹、红色火种、红色老区四大主题板块,陈列100多幅历史照片和30多件历史文物,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武义英勇奋斗的峥嵘岁月。


8.jpg

江南狮文化展示馆是华东地区唯一的、以中华传统狮文化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馆设石雕狮子、木雕狮子、其他材质狮子三大展区。再分设狮城历史资料、茶园石石雕狮子、老狮子老家具时光走廊、建筑构件里的老狮子、十里红妆里的老狮子、瓷器狮子、东南亚及海外狮文化等子展区。馆藏三千余件各种类型材质的狮子雕刻造像,千姿百态,气势磅礴。馆主在圈内被誉为“江南狮王”,全国各地狮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期盼相携众手,共同传承保护发扬中华传统狮文化。天佑中华,睡狮猛醒!


9.jpg

江下畲族文化展示馆成立于 2016年8月,位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下村,本馆收藏了许多畲族技艺制品,展现了自古以来当地人民独具特色的劳作方式和技艺手法,对畲乡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馆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研学参观,用本士畲族文化的传承和旅游相结合的形式推动产业发展。


10.jpg

矿物晶体是由于地质作用矿物结晶而形成的,形态有单晶、双晶、连晶晶簇等。它们光彩夺目、绚丽多姿,是一幅幅立体的画,一首首无声的诗。天然的矿物晶体是无法克隆的宠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展馆内有千余件矿物晶体展出,每件展品都有详细介绍,也有专人介绍展品的产地及特性用途等,展品由萤石、方解石、石英等各类国内外的矿物晶体组成,颜色多彩,形态各异,还有荧光效应的各类矿物展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矿物晶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它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一张新的名片,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


11.jpg

俞源乡下杨村九龙山自然村下山脱贫纪念馆始建于2018年,投入20余万元,建于九龙山自然村村办公大楼上。展厅面积180㎡,内有100件藏品,整个纪念馆分四个小展厅,展厅与展厅之间均有相连。四个展厅分别为前沿展厅、忆苦展厅、脱贫展厅、幸福展厅。每个展厅均有自己的主题,内容真实感人,又环环相扣,真实展示了九龙山村下山脱贫过程以及下山脱贫后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


12.jpg

武义酒文化博物馆位于古竹村熟溪酒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传统酒作坊复原区、酒品展销区、酒器展览区、酒文化展示厅、酒文化长廊、酒风情公园,展示传统酿酒工艺流程、传统酒藏品及新产品。其中酒文化展示厅是浙中地区首先建立、馆藏丰富的专题展馆,以实物、图文、书画等方式,全面展示武义酿酒的“千年历史、千年古韵、千年文化”。酒厂大院和厂外园林绿地,设为酒文化创意景观区,以古代酒具、刘伶酣饮群像等大型雕塑以及亭廊,营造农耕与酒文化的意境。


13.jpg

璟园儒林郎第民俗家具木雕展览馆收藏自明清以来直到民国晚期大小藏品近300件,收藏种类含木雕作品、花窗、古建筑构、古床、木作工具等,二楼为精品木构展示区,建有茶室、休息间等功能用房,共占地680平方米,旨在弘扬木雕技艺,为弘扬木雕及传统家具文化提供交流以及学习场所。开放时间随璟园营业时间,开放方式为免费参观,建设资金自筹。


14.jpg

标本馆馆长朱遗荣是浙江省、市、县乡土专家,对植物分类专业非常擅长,常年爬遍牛头山脉等原始植被丰厚的高深山,经多年采集就在家门口建起了牛头山植物标本馆,让人不用进大山就能一览浙中第一高山牛头山天然中草药库存。标本馆成立以来,每年都有医学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前来野外实训。目前标本馆开发的体验课程内容有: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草本美食制作、草木染体验、植物美学小制作、夜观昆虫体验、昆虫标本制作、野外徒步观察等16个课程。从2018年至今,标本馆接待人次已经突破1万人次,被多个单位以及学校授牌研学实践基地,目前也是金华市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体验地”。


15.JPG

潘漠华(1902.12-1934.12),浙江武义上坦村人,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是“湖畔诗社”重要创始人,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组织者、领导者。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并为家乡的党组织创建发展和革命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一生四次被捕,饱受酷刑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潘漠华纪念馆位于上坦村漠华路3弄1号,占地560平方米。该建筑为民国初年所建。抗战时期,国军79师师部曾驻防在此。80年代开始,该处就成为了当地纪念潘漠华的主要展陈地。2000年正式挂名潘漠华纪念馆。
2022年,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抓住推进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数字化提升工程的契机,联合坦洪乡党委政府重新布展了潘漠华纪念馆,以纪念潘漠华烈士诞辰120周年。2022年12月,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武义县委在坦洪联合主办潘漠华烈士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同时祝贺潘漠华纪念馆数重新开馆。
数字化改造提升后的潘漠华纪念馆,其展陈内容更加全面准确、展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潘漠华纪念馆可看、可听、可玩,有全息影像、电子阅览等数字化体验,也有党员宣誓广场、红色研学大厅等活动场所设置。潘漠华纪念馆是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持续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着重要作用。


16.jpg

七夕民俗博物馆是展示武义七夕节与民间婚嫁生活民俗的民俗博物馆。陈列区块分为三大块:

一、七夕庙展区:

“七夕节●接仙女”祭示区(省非遗项目“七夕节.接仙女”传承基地)。

祭拜七夕七仙女仪式的复原。重点突出:“祭示”七仙女的民俗流程。

二、桂园长廊展区(荷花灯制作展区):

各类材料制作好的荷花灯,利市桥的实物展区。重点突出“荷花灯”实物展示。

三、武义婚俗生活展区:

民俗婚嫁、生活展。展示武义民间民俗生活区。


17.jpg

善教村位于武义县东部. 离武义县城19.0公里. 距桐琴镇政府6.7公里. 全村232户.636个人口. 建村700多年. 是个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悠久的小山村。

善教民俗文化展示馆.创建于2016年11月. 馆址坐落在本村建于70年代的大会堂二楼. 约150平方米. (婺剧特色展示在文化礼堂二楼. 约200平方米)

为回顾历史. 留住历史. 教育下一代. 弘扬本村传统民俗文化. 更加充分体现本村风土人情. 农耕文化. 村两委发动全体村民将各种闲置在家. 具有一定的历史. 有纪念意义. 有收藏价值的古物免费赠送给村里. 不到一个星期. 就收集到上千种各历史阶段的稀有古物. 通过清洗. 分类. 整理. 收藏展示馆内. 于2016年11月起全年对外免费开放. 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人数已有上万人次. .2018年5月17日. 被武义县授予特色博物馆。


18.jpg

畲族风情民间博物馆位于车门明山殿脚,展厅总面积达到420平方。于2019年6月22日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09:00~16:00馆内展品都是通过时间的寻找和多年的收集,展品基本收集于农户。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财力,经费200多万都是由个人承担。收集展品共5000余件。其中红色展品300多件,经典刺绣480多件,铜器20件,瓷器60多件,老家具60多件,竹编30件,农耕用品180件,日常用品150件,畲族契约当地契约2000张。这些展品更好的体现当地文化,展示了畲族文化的魅力。

2019年被授予:畲族文化传承示范点

2020年被授予: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21年被评为:武义特色博物馆(展示馆)二星


19.jpg

神雕艺术馆创建于2014年,由金华市神雕雕塑工艺有限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而成,已建面积3500多平方米,共有,460多件展品,创办初衷旨在弘扬制铜工艺的传承、传播铜匠工人的工匠精神。

神雕艺术馆于2018年申报为武义特色博物馆,艺术馆由(1)铜艺厅、(2)佛艺厅、(3)城市小型雕塑厅等几部分组成;铜艺厅展示了永康历代匠人制作的铜器、铜雕、铜装饰艺术品;佛艺厅展示了神雕传人程育全在传承永康祖辈工艺同时,不断创新,将永康铜佛制作工艺推向一个时代高峰的展品,展品别致丰富;城市雕塑厅集各城市地区神雕创作的作品。


20.jpg

作为武义寿文化展览馆,这里陈展的有本家族世代寿星享用过的家具,床柜桌椅一应俱全;还有第五代裔孙方耕历经数十年,精心收藏的寿文化藏品、陶瓷器、青铜器、木展件、竹编件,应有尽有;更有方耕先生潜心收集、研究的“寿”字文化,有其收集并书写的,上至商、周,下至民国,多达11111个不同写法的“寿”字集成的,60多米长的书法长卷,精心构思蒙刻的寿字印章120多方,不同书体书写的寿字书法作品百余件,以及书法名家的题赠作品。


DSC_0244.JPG

本馆由中华老字号寿仙谷药业利用自有资金建成并投入运用。全馆分为中国中医药文化、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两大区块。亮点特色是国家级“非遗”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和养生知识科普,中医药特色产业传承创新等展示。现每年接待参观体验的游客达3万多人次(疫情期间除外),在文旅融合、产业振兴、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宣传非遗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力度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赞扬。2015年,寿仙谷公司获评“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中国保健协会全民健康活动先进单位”、三星级“武义县特色博物馆”等荣誉;2019年寿仙谷公司获批“浙江省工业旅游基地”;2021年获批“全国研学旅行基地”。


微信图片_20220830111808.jpg

2015年,王宅镇党委、政府决定在陶宅村举办“首届农耕文化节”。凭借这个契机,我开始筹建农耕文化展示馆。本村的干部群众,对于我办馆给予大力支持,村里无偿提供占地600多平方米的。
陶氏宗祠,作为农耕文化展示馆的场所。县博物馆等有关的专业部门,对展示馆场馆布置、物品陈列、灯光设置、文字说明等方面,热心地提供了指导帮助。我投资10多万元,对破败的宗祠进行修整,然后精心挑选2600余件有关农耕文化的物品,其中主要是明、清时期的生产生活器具,分门别类陈列在展示馆中,对非物质的农耕文化遗产也进行挖掘展示,赶在首届农耕文化节期间对外开放。由于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在当年的金华市乡村文化节评比中,王宅镇首届农耕文化节荣获第一名。


DSC_6543-HDR.jpg

武义婺瓷工艺体验馆于2020年11月开始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修建武义婺瓷工艺体验馆,新馆一楼,二楼总共面积有1000余平方,展馆外建有一座柴窑,展馆内有婺瓷工艺体验制作活动中心、产品陈列展陈馆,顾客休息活动室等。该展示馆区域分为陶瓷制作过程科普、陶瓷文化体验、培训、技艺教学以及作品展示,设有婺州窑简介、非遗传承人简介、非遗传承人作品展示以及婺州窑创新产品展陈。展示馆二楼设有婺州窑产品特点介绍、产品实物展示、茶空间婺州窑系列产品场景式布置实例介绍,婺州窑非遗传承人个性化产品陈列等。该展示馆依托坛头村旅游资源丰富,游客数量多的特点,成为坛头村游客重要打卡点,每天接待数百客人。


微信图片_20220916103945.jpg

乡村美术展示馆的前身是桃溪镇一幢闲置的工业大楼。2019年桃溪镇对这幢占地858㎡、总建筑面积2300㎡的大楼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提升,使之与古镇风貌更加契合。
美术展示馆内有何水法、范扬、钱大礼、肖峰等大师级的名家美术作品,鲍贤伦、何涤非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走进抱朴艺墅乡村美术展示馆,就可以看到一幅幅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家作品。美术馆目前收藏名家作品共600余件,目前展出70余件代表作品。乡村美术馆办进村里来,极大地增强了乡村的艺术气息,不仅能提升我们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还能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81401020.jpg

2018 年与破竹园村行政村合并村名水碓后村,现有农户396户912 人,43 名党员。村庄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

水碓后村的祖先认为,他们的一方热土“可渔、可樵、可稼穑”而且自古处于括婺间的大路上。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外,这里的诸多景观也令人称奇,惠人心怡,出名的有大树下八景,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古藤弄月”。从水碓后到破竹园村,有一条清溪,一弄良田,两旁青山耸峙,景致无限。老祠堂的后山,名日凤凰形。

水碓后村作为浙江省大革命时期第五任省委书记一徐英的家乡,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铸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了缅怀徐英学习和继承徐英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水碓后村保存着徐英故居,修建了徐英烈士陵园,争取到了武义县精品村项目,第三期项目徐英烈士纪念新展馆于 2017年开馆。

水碓后村村庄建设争取做到硬件、软件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一是以恢复红色风貌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于 2022年争取到浙江省革命老区项目——徐英故里红色旅游产业带项目,为下步红色村庄旅游点奠定基础。二是以传承红色精神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严格党员日常管理,明确党员先锋职责,每个党员家庭都挂上“共产党员”牌,村中按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注重培育后备力量,在街道率先建立了红领新青年志愿者队,吸引本村及周边村的有为青年,定期开展活动。三是成立民间艺术和志愿者服务团队,不定期开展各种活动。

徐英烈士纪念展馆成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义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金华市干部现场教育基地”等。


1830038533.jpg


宣平地区革命史展览馆,是展示从1919年声援五四运动为开端,到1949年5月宣平县城解放,这30年革命历史。展馆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部分展示。

期间,成立中共宣平县委党组织,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十三军浙西三纵队,与国民党武装势力展开殊死搏斗。1935年5月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宣平县,是挺进师在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区域。此后,闽浙边临委武工队、丽武宣武工队、浙南人民解放军三支队二大队、中共松宣工委、中共丽宣工委等地方组织和武装活跃这一带。

本馆以翔实的图文史料,实物复制品把观者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让历史变得生动鲜活,真实可触,刻骨铭心。


微信图片_20220829162549.jpg

宣平民间文化展示馆,主要展示古处州宣平地区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每周五、六、日8:30--16:30免费为公众开放。馆内藏实物600多件、电子家谱40多册、方言艺术录音200多段。其中实物分为“山野唱和”(方言艺术)、“指间风物”(民间手工艺)、“重纸累札”(古籍契纸)、“金钗十二”(首饰展)四区展出。展馆还借用公众号等手段传播展现了古宣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及人文历史,令参观者能直观地了解过往的宣平,融入一方水土。


微信图片_20220829153355.jpg

宣平撤县并入武义后,与武义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宣平地方民间文化。宣平民俗文化陈列馆以宣平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习俗为基调,呈现除此之外一系列特有的节庆娱乐活动,场馆分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嫁习俗文化、节庆习俗文化等展区,每年开展数十场研学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也更好的展现出了宣平地区的本土特色,此场馆是宣平记忆的活态传承。


661738409.jpg

雪峰山红色记忆传承馆位于武义县新宅镇和阳坑村。

雪峰山红色记忆传承馆建设以邹氏祠堂为依托,建成后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礼堂服务功能,通过盘活老旧农房资源,新建雪峰山电台、路南报社旧址等红色展厅;同时借助现有文化礼堂资源,新建红色书屋,挖掘当地民间流传多年的红色故事,编写红色宣传册,以文化礼堂为平台推广新宅红色文化;借红色文化礼堂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莲都岱后村、缙云雪峰村、泉溪董源坑等地围绕雪峰山红色资源,做好跨区域红色旅游发展精品线,积极开发亲子研学、党史学习教育等乡村旅游产品”等内容。

雪峰山红色记忆传承馆以丽缙武交界的浙西南红色革命摇篮--雪峰山革命故事为背景,全景展示新宅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记忆。红色展览馆分前言、青山追忆、红色故人、星火燎原、艰苦征程、浴血奋战、鱼水深情、胜利曙光、实物(景)展示、结束语等十个部分。传承馆重点展示了1930年浙南地区第一支共产党游击队—永康工农红军游击队战斗历程;1935年粟裕、刘英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新宅的征程;1947年,张之清、陈仿尧、张赛英在新宅地区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地下党员参加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1947-1949年间丽武宣武工队、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二大队、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大队等革命武装在新宅地区发生的各场战斗;1949年新宅镇南塘头村成立中共处北中心县委、处北县人民政府的历史经历。

传承馆还选摘了流传于当地的成立第一个红色村庄(青峰岭)、贫苦农民入党记(新宅区首任书记:李桂生)、李瑛找党(曾任龙泉县长)、红军挺进师血战后林畈、挺进三井坑 创立新营地、和申安会师、智取下杨警察所、激战黄呈坑等24个红色故事,让这些珍贵资料,再现了红军挺进师、丽武宣武工队、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第二大队在新宅地区英勇奋斗的历史事实。共有展板62块,文史资料170余份,往来信件、相关书籍30余套,村内收集土枪、火铳、马刀、煤油灯、草鞋、仿古军被等40件。


微信图片_20220830112907.jpg

一本堂,取“千枝一本”之意。歷史淵源久遠,文化底蘊深厚。匾額是胡氏先祖胡鳳丹於1861年乞大学士李鴻章為之親筆題寫。一本堂傳人秉承祖訓,詩書傳家,以壺藝繼業。在弘扬傳統基础上審時度勢,注重研究鐵壺铸造工藝的改良與創新,將現代审美情趣和古法經典規制结合,先後研髮蠟模铸造應用技艺和抢救性恢復泥模成型工藝。歷經幾代人的坚守與追求,赋予鐵質器物樸實而凝练的藝術魅力。

非物质文化遺產保護見人見物件生活。通過鑒賞眾多传承有序、習見而又新颖的鐵制工艺品和藝術品,可以感叹天工神医,感悟匠人智慧,感受生活美学。傳統工藝振兴得益於新时代、新生活。讓我们一起探索與展望鐵器藝術的未来發展愿景。


微信图片_20221017104728.jpg

中国武义萤石博物馆,坐落于武义县温泉小镇核心区,属省重大产业项目,是由春雷工艺品公司经营投资建设的。总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2.2亿元。博物馆致力于推进武义“萤石文化”与“温泉文化”两大主流文化的融合。

萤石博物馆内藏有四项世界基尼斯和天下第一晏“满汉全席”,萤石博物馆作为萤石晶体集散地、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技研发基地。与国内外相关博物馆、科研院校开展横向交流、跨学科交流,实现产、学、研、展、售联动,有力推动了萤石产业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


517878101.jpg

2018年,种子源村挖掘保护畲医畲药文化,布展畲医畲药展陈馆,沿村道设置畲医畲药文化科普长廊,鼓励畲民种植畲药,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教育科普、餐饮养生、文创工艺、药足浴体验于一体的体验园。带有古韵兼具科普的畲医畲药展陈、畲药山水微景观、生动的墙画艺术,引来游客啧啧称奇。老树根做的吊灯、芦苇花布置成的艺术灯罩、青砖上的微景观艺术、立体墙画……桃溪镇种子源村畲医畲药馆的建成,将通过传承保护畲医民族文化精髓,开发旅游文创产品,推广畲医畲药文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畲民致富。


微信图片_20220830094055.jpg

清代清宜朱若功,是武义县桐琴镇上仓人他为官清廉以教化民、以德治人的故事,三百年来,在当地广为流传。为了还原朱若功的清廉勤政形态、原桐琴镇文化站站长金作武牵头,对朱若功的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官朱若功》一书。婺剧清廉《清宜朱若功》已在全省各地上演100多场,2020年又投资10多万元.建设了武义县间特色二星级博物馆-----朱若功清廉文化展示馆。


微信图片_20220830135846.jpg

展示馆以主人历经30余载精心收藏的竹编精品为主体,分为“溯源释艺”“赏物鉴古”“弘艺传薪”“研学探索”四大板块,全面展示介绍竹编文化。内容涵盖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风俗礼仪各种器具,器型丰富,精致美观,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既体现了制作者的聪明智慧,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和民俗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和保护利用价值。

展示馆设于新宅镇文化活动中心,列入文化站统一开放,能确保长期正常运行开放,达到较好的陈展效果。


6.jpg

乡村博物馆简介:  武义处于古老上山文化辐射的上山金衢盆地南缘是一个传统农耕生产文化区域,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安土重迁,安居乐业,一直以耕读传家为荣耀,创造并传承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形态“风物是秦余” 就是武义的典型写照。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几千年来创造得传统民俗文化经过历史沉淀流传至今成为当下生活的本源,它是地方文化的根和魂。

朱志强民俗画馆坐落在履坦镇坛头村宾德堂内,占地138、24平方米,该建筑为村中最古明代建筑宾德堂内,宾德堂是族长接待宾客之场所。2021年10月受村镇邀请在坛头村筹建民俗画馆经3个月设计装修布展于2022年元旦建成试开馆,2024年春节正式开馆。馆内所有作品来源于朱志强十年深入生活抢救记录逐渐消失的武义民俗故事并创作民俗诗画作品。朱志强从400多幅作品中精选110幅陈列该馆及一幅耗费三年心血完成的《民国武义县城风情图》缩小版复制品,使该馆成为当地百姓乡音乡土乡愁之地。该馆设作品展示区、观众休闲区,试开馆后提升增加数字化展厅使其成为可看、可听、可学、全息影像、电子阅览功能其全的现代画馆。画馆将本着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根据社会需求拓展画馆功能使之成为武义文旅网红打卡点。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