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筑牢基层卫生健康“网底”④ | 茶坑村卫生室:深山里的健康守护站

来源: 县卫健局     发布时间: 2024-08-06 09:20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编者按: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网底”,近年来,我县将村卫生室建设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加大资源投入,突出标准引领,不断织牢织密基层医疗“网底”,使健康武义成色更足。现推出筑牢基层卫生健康“网底”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成果,展现乡村医生风采。


茶坑村卫生室:深山里的健康守护站

“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到镇卫生院去,本来又不是大病,来来回回很不方便,看病坐车要坐一个小时的客车。”回想起以前看病的经历,新宅镇茶坑村村民王奶奶感慨地说,小病小灾跑大医院,一耽搁就是大半天时间;而现在“家门口”看病,花钱不多,还又快又好。

“现在更新后的村卫生室条件没得说,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都到这里来看。而且我们那些慢性病的药都直接能在村里开。村里的医生对我们尽心尽责,服务态度也非常好,就像我们自家人一样。”对于能在“家门口”就看上病,村民李大爷那是打心底里高兴。

新宅镇茶坑村卫生室距离新宅镇中心卫生院有24公里,是新宅镇辖区范围内最远的村卫生室,却承担着保障茶坑村、安凤村、上仁坑村、双水村等多个村庄村民健康的责任。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是农村广大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为让当地村民就近就便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近年来,新宅镇中心卫生院从小切口入手,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有序推进村卫生室改造提升行动,对老旧的茶坑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改造,努力把小事办成暖心实事,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体验。经过改造,茶坑村卫生室不仅环境焕然一新,且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符合就医流程,便于诊疗观察。室内设有全科门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医废间等区域,并配备有血压计、电脑、打印机等基本设备,还完善了刮痧板、拔罐器、中药贴敷等中医诊疗设备,大大优化了辖区群众就医环境。

“除了通过加强村医培训、开展适宜技术等方式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水平之外,我们还通过走村入户、健康讲座等方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村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新宅镇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茶坑村卫生室慢性病药品种类数达100种以上,可基本满足日常门诊用药需求,以往大山里的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张柏兴:村民口中的“摩托”村医

“张医生就是我们村里随叫随到的‘身边健康管理师’,每当听到他的摩托车声响起,我们都感到格外安心……”村民口中的“摩托村医”就是新宅镇大莱村村医张柏兴。

一个人,一药箱,一辈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张柏兴退伍后便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大山深处,成为大莱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30余年来,他坚守乡村行医路,用坚守和责任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由于山村群众就医不方便,平时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小伤小病都会找张柏兴。接到求助电话后,张柏兴便拎起药箱、骑上摩托往村民家赶。不用出门就有人给看病,对于村民来讲非常方便。张医生也受到了附近陈弄村、柘坑村等村民的信任,成为了最受大家信任的乡村医生。就这样,以大莱村卫生室为圆点向周边村落延伸,张柏兴用自己的足迹编织了一张守护村民健康的网。

“张医生,上次你开的治疗头晕的药我吃了好多了,还要继续吃药吗?”

“你现在看东西还会转吗?睡眠好点了吗......”一大早,就有村民守在新宅镇大莱村卫生室等着张柏兴看病了。根据村民的具体症状,张柏兴便马不停蹄为患者开药、拿药、叮嘱村民用药方法……

“去年,我的心脏不好,突然在路上晕倒了,幸好张医生马上为我包扎、用药,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呀。”谈起张医生,村民李大爷感激地说道。据了解,去年1月21日,听闻家附近有村民突发疾病倒地的消息,张柏兴第一时间带着药箱火速前往为其救治。在到达现场后,张柏兴立马就认出了该村民,知道该村民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史。监测完该村民的生命体征后,张柏兴立即拿出“速效救心丸”,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并为其进行伤口包扎。在紧急治疗后,该村民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由120急救车送往县第一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并转危为安。

“因为平时村民们都来我这看病,所以我对他们的病史都比较了解。幸亏那时候及时,患者没有什么大碍。”张柏兴说,“虽然我也已经68岁了,但我希望自己老得慢些,能够为村民服务的时间更长一些。只要我还能干,我就会为村民尽一份责,这是我的工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