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堂进乡村

来源: 党政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9-26 09:57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非遗课堂进乡村

“什么是非遗?”

“大家家中有没有独特的食物、手工艺品?”

“其实民间文学,比如神话故事、诗歌也是非遗的一种。”

“大家有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一定要联系我们。”

9月13日,在桐琴镇赵宅村村委会会议室,一场以“探索非遗智慧,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的讲座正在开展。

“非遗不是某些特定的艺术形式或手工艺品,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县级文化特派员林琳的讲述,非遗的概念更加具象化、生活化,使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非遗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只是非遗系列活动的开篇,为何非遗讲堂会在村里举办?

7月,文化特派员林琳正式入驻桐琴镇赵宅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种”文化生活,担负起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的使命。在初步走访调研后,林琳发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迎花灯传统习俗、进士文化等,但挖掘不够深入,需要发动群众的力量一起来关注身边的非遗。为此,一系列非遗课堂即将在赵宅村上演。

“非遗课堂的第一阶段是讲解非遗知识,在村民们对非遗有初步了解后,还会邀请一些老艺人授课,教授村民们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制作花灯、雕刻木器等,让村里的文化氛围浓厚起来。”林琳说,接下来,还会通过推进非遗基础设施建设、举办非遗特色活动等方式打造赵宅村文旅融合品牌,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