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市委“树八婺新风、建善治金华”基层治理工作要求,我县深入实施“以‘后陈式先锋善治’推进基层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全县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社会风气明显改善,进一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矛盾肯定是会有的,有了矛盾之后就要积极地解决,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相互照应、相互帮衬,日子才会越过越和美。”大田乡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徐泽星说道。
基层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邻里纠纷说小可小,说大可大;如何因地制宜,结合村情村貌下好“绣花功夫”?是村庄治理都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徐村在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模式,不断推动网格化治理与基层服务相融合,通过建强基层网格队伍,借助多方力量,搭建全天候网格服务,真正实现治理“零距离”,诉求“全响应”,服务“全覆盖”,助力基层治理更上新台阶,奏响基层治理“幸福曲”。
一、党建引领 织密基层“治理网”
徐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入融合,不断优化网格服务,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据了解,徐村根据内部人口分布、资源配置、党员干部人数等因素,将全村划分为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由5-7名党员组成,全面推广“一网统筹、精细管理、高效服务”的党建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形成“横向覆盖全面、纵向深入到底”工作格局。建立“135”快速响应机制,明确党员干部牵头,联合微网格其他力量,严格按照1小时内响应,3小时内上报,5天内化解的要求,推行党员干部“议治理”,确保在面对各种情况时,能迅速做出反应,精准出击,充分发挥党组织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奋勇当先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红色力量的澎湃动力。同时,徐村党支部将党员在微网格的工作成效纳入党员评星评级。
二、多维联动 巧解基层“千千结”
面对基层事务繁杂、邻里纠纷大小不一的情况,徐村积极探索适合村情村貌的治理方式。
一方面,借助“135”快速响应机制,力求对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基层网格。
另一方面,依托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热心村民等组成的“雾山”调解队伍,充分利用乡司法所、公安民警、法律顾问、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优势资源,以村级综治中心为基础搭建好联动平台,形成协商共治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曾经两户人家因为电表箱位置产生争执,一家认为邻居家的电表箱位置不对,损害到了自己家的利益,要求移动电表箱位置,而另一家则认为自己家电表箱的位置完全合情合理,没有移动的必要。事情并不复杂,来龙去脉也很快被厘清,但问题就在于两家的争执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
“双方矛盾已经激化,不是直接出面调解就可以容易调解好的。”在“议治理”会议中,相应微网格对接的党员提出了这个难题,会上,一位与该矛盾双方均熟稔的党员迅速响应,主动承担起了化解矛盾的任务,与调解队一起开展矛盾化解,有这位党员的参与调解过程顺畅了许多。这一事例生动展现了徐村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将“熟人”优势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度融合。
三、全时服务 架起基层“连心桥”
“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们随时待命。”徐泽星表示,为高效服务好村民,徐村要求党员干部、网格员坚持做好村民的“联络员”,全天手机保持畅通,白天以“邻舍家”“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解决群众问题,晚上利用文明实践站,收集民情民意。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全天候覆盖,空间层面做到无死角服务,全方位达成高效能的服务目标,特别是在夜间解决村民特急事件,如特急买药、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
在收集民情民意的过程中,了解到有部分村民觉得村里缺乏农产品展示区域,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产品的市场推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徐村迅速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商讨,决定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开辟农产品展示区。
如今,踏入徐村党群服务中心,便能立刻察觉到它的独特之处。展台上,蓝莓汁、蓝莓酒、蓝莓果酱等琳琅满目的蓝莓深加工产品有序陈列,尽显“蓝莓”魅力。自2008年村集体开启蓝莓种植之路,徐村的蓝莓种植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现已成为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徐村也因此荣获“武义蓝莓第一村”的美誉。
村庄治理不同于城市社区治理,面对“老大难”的棘手矛盾,充分发挥村民所特有的“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深入矛盾双方,积极产生共鸣,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根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总要求,调处解决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