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07360844C/2025-275505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2-21 09:43 |
2024年,武义县市场监管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市场监管工作“六个围绕、六个突破”部署,以助企惠民“十件实事”为着力点,紧扣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攻坚突围、赶超发展,以市场监管现代化先行,为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建统领,构建优质政治生态
一是迅速兴起党纪学习教育新热潮。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打好“学、议、讲、谈、考、思”组合拳,以考促学、以学促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累计组织学习会16次,举办主题活动2场,专题研讨2次,必读书目进度达100%。二是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四张清单”为抓手,构建重点工作闭环落实机制,2024年梳理上报清单12项,细化举措16条,切实将“县之大计”转化为“局之要务”。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建立健全问题发现、问题入库、闭环处置机制,主动发现并上报问题34个,省级问题清单取得突破。三是纵深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创新实施季度“赛马”比拼机制,因类施策构建“负面清单制”“积分制”“评议制”“达标制”四项制度,形成负面清单项目12项,目标清单37项,任务清单43项,项目清单6项,变革清单24项。
(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创业活力
一是推进公平竞争政策改革先行先试。成立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委员会,召开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议,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累计审核文件161份,发现问题96个,整改率100%。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增效。深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集成应用,下载率达85.40%。纵深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环节、半日办、零干预、零费用”。全县新增市场经营主体8503家,减免费用136.86万元,市场主体总数达6.29万户。三是推进经营主体发展提能提级。实施个体经济新腾飞行动,成功培育首批78家县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贷款14731户,新增贷款金额29.19亿元,完成个转企107家。成立“小个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武义县个体劳动者及民营企业协会换届选举,组建“先锋帮帮团”。
(三)深化要素保障,全面激活发展引擎
一是聚焦提升质量竞争力,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牵头餐厨用品行业产业链培育,餐厨用品产业链规上企业158家,1—11月规上产值153.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已达34家。全年引导规上餐厨用品企业以功能选配等形式全覆盖完成轻量级数字改造,3家企业对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二是聚焦提升创新引领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全年新增授权专利3655件、注册商标3106件,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额34.3亿元,惠及企业111家。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裁决委员会,与永康、缙云、云和、南漳、枣阳等多地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全省首创“一站一警官”制度和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三是聚焦提升平台支撑力,推进平台经济强县建设。推进“绿色直播为民行动”,培育市级“绿色直播间”4家,累计培育7家企业新增直播业务,催生超千万元直播消费品牌4个、超千万规模直播间1个。启动“外卖骑手暖心服务系列活动”,打造“暖心驿站”10家。
(四)紧盯民生关切,全力推进惠民工程
一是稳步落地民生实事。聚焦百姓民生关切,顺利建成新城小学、东皋中学等“示范学校食堂”8家;累计建成“浙里食安”示范食品作坊31家;顺利完成省级三星级市场认定5家。二是深入开展计量整治。将电子计价秤计量监管作为民生计量工作的重点,坚决打击生产不合格计价秤、利用电子计价秤作弊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没收不合格电子计价秤450台,作弊秤25台,立案查处7起,简案快办3起,罚没款合计6.24万元,移交公安1起,另并案调查1起,取缔无证生产电子计价秤“黑窝点”1个。三是全力守护“放心消费”。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在武义”行动,打造放心消费单位4148家、放心消费商圈7个,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11661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94.4457万元。启动金融赋能放心消费商圈高质量发展行动,完成“古城商圈”整圈授信,累计授信3.5亿元,发放贷款1204.74万元。四是全面推进“治漠”行动。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开展行政指导99起,覆盖指导主体289家,处置网络直播消费投诉60件,立案3起。
(五)坚守平安防线,切实保障四大安全
一是食药安全监管成效明显。2024年共完成监督抽样1701批次,合格率96.83%,顺利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学校食堂645家次,落实问题整改416件,责令整改151家,立案查处45件。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打假治劣”药剑行动,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首次进入全市优秀行列。二是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承接省级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试点和市平安建设“小切口”(电梯、叉车管理)试点,电梯安全义工普及全县63个小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106人,电梯困人率同比下降30.0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2.09分钟。三是工业产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聚焦重点工业产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攻坚,累计发现并处置质量安全隐患137个,针对举报投诉多、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工业产品开展专项抽检218批次,其中不合格27批次,不合格发现率12.4%,闭环处置率100%。四是聚焦精准打击法治监管有效深化。以“保民生、促发展”为出发点,全力推进“铁拳”“亮剑”系列执法行动,共查处案件708件,大要案100件,罚没金额411.4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4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构建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体系。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县市场监管局将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个核心任务,对标对表“三个再”“五个更”奋斗目标,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锻造市监铁军为重要保障,锐意进取,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市场监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场监管武义样板作出应有贡献。
(一)主要指标考量
1.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指数持续保持全省中上游。
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专项考核保持进入全市前3。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登记金额30亿元以上,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到1000件次。
3.质量标准质量专项
考核力争进入全市前4。新增培育“品字标”企业18家以上。引导我县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以上、行业标准2项以上,申报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2项以上。
4.食品药品
食品安全指数排名力争进入全市前7,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0%以上。药品安全专项考核争取进入全市前5,药品安全满意度达88%以上。
5.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专项考核力争进入全市前5。到2025年底,全县网络经营主体数达8000户,平台企业数量达到3家,网络零售额超150亿元。
(二)重点工作思路
坚持“创优争先、创新突破”,聚焦“12345”体系(1即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2即服务地方发展两项重点任务,3即促进经济发展三大抓手,4即“三品一特”四大安全监管,5即五大队伍建设机制),找准跑道、创新举措、抓实项目、服务大局,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围绕“五大重点”(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广告、合同、网络),从“三个端口”全面发力,严格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一是政府端,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体系。制定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全县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审查指引,建立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二是企业端,强化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制定企业发展合规指引,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明确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强化各类投诉举报、日常监管等数据分析,全面梳理违法行为多发、易发领域,开展靶向普法培训。三是消费端,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深化“放心消费在武义”行动,优化消费纠纷解决流程与反馈机制,探索建立预付卡保险制度,助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供给端提质升级,让群众“买得更放心”。
(二)落实服务地方发展两项重点任务
1.全力承接增量政策。坚决承接贯彻落实好市场监管总局“优化市场监管领域执法方式”“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等增量政策,落实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等要求。
2.做好地方重大项目服务。集成市场监管资源要素、职能工具,在项目落地时提供便利的准入服务,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在项目投入使用后持续深化品牌指导、合规辅导、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服务。
(三)夯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大抓手
1.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面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当好市场经营主体的“娘家人”。一是推进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改革。推进登记流程、规范同源同管,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登记模式,2025年全县市场主体数突破6.5万户。推动“企业码”下载应用达86%,协同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改革,运用好个体经济服务队和个民协会,不断健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机制。二是加快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赋能市场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确保协同高效监管率指标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三是助力平台经济提质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增值服务体系,完善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机制,新增网络主体2200家,累计注册资本达10亿元。打造直播电商集聚区,培育“绿色直播间”5个以上,新直播消费品牌4个以上,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3家以上。持续开展外卖骑手暖心服务系列活动,推进外卖行业电动车电池“以换代充”率90%以上,电动车合格率100%。
2.强化质量标准支撑。围绕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努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发挥好标准引领赋能作用,不断扩大武义品牌矩阵。一是牵头开展生命健康产业强链工程。要拓链延链,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向生命健康产业转型;要强化部门联动,梳理归集有效数据;要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山区 26 县(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标准化试点,指导服务寿仙谷获批中药材提取物药品出口证明,争创药材出口欧盟省级试点。二是扎实构建特色品牌矩阵体系。做好“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服务、浙江农产梯度培育,落实“四个百分百”制度。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制度,新增“品字标”企业18家、导入先进管理方法企业25家以上,培育首席质量官30名。三是全面推动标准战略深入实施。推动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两新”标准研制,到2025年我县组织(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以上、国家标准210项以上、“浙江制造”标准44项,启动“双碳”企业认证工作。
3.强化知识产权支撑。进一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全力争取获批筹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目前已完成产业分析报告并发函至省市场监管局请示启动建设“中国武义(家居与休闲用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待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后加快快维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我县授权、确权、维权效率。二是推动知识产权增量提质,坚持“数量布局、质量取胜”,大力推进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逐步完善系统集成、全链顺畅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50个,新增数据知识产权登记50件以上。三是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2025年拟培育“金种子”成长型企业15家,孵化级企业38家,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登记额30亿元以上,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到1000件次。
(四)统筹推动“三品一特”四大安全监管
1.加强食药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属地管理责任优化举措,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网络餐饮安全、肉制品、水产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开展药械化百日风险隐患排查攻坚行动,完善快速联动机制,全面排查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风险隐患。
2.狠抓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按要求开展各级监督抽查工作,对抽查不合格产(商)品及时开展后处理,全年监督抽检180批次以上,不合格后处理完成率达到100%。开展简易货梯专项整治行动,对液压升降平台和简易升降机两类设备依法分类处置。
3.强化特种设备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两个规定”,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开展简易货梯专项整治行动,对液压升降平台和简易升降机两类设备依法分类处置。
4.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民生“铁拳”综合执法,聚焦校园周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车辆检验、医疗、电信、殡葬等重点领域,严查一批虚假宣传、价格违法、消费欺诈、侵权假冒等违法案件。
(五)着力实施干部队伍五大建设
1.提升党政建设。建立党纪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锤炼干部“政治三力”。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确保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廉政建设。巩固“清廉机关”创建成果,从严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强化风险点管控,突出抓好集中培训、专题教育,激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生动力。
3.深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配备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调动干部积极性。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及专业人才应用,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
4.夯实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工作落实落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基层建设水平再提升。充分运用考核系统,深化平时考核工作。
5.推动行风建设。扎实开展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围绕“树市监形象、解民生实事、做企业帮手、助经济发展”目标,设立行风观测站,聘任行风监督员,形成多点覆盖的行风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