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736009120E/2025-276140 | 发布机构: | 白洋街道办事处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18 11:05 |
《武义县白洋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5年2月19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7号)批准(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武义县白洋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武义县白洋街道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白洋街道全域范围,总面积99.59平方千米,包括白阳山村、百花山村、后陈村、茭塘畈村、牛背金村、三江村、上邵村、双仙厅村、王大路村、下邵村、新石湖村、东村、南阳村、深万村、沈宅村、汤村、童庐村、王村、西村、下陈村、张村、朱村、桩塘村等23个行政村;下王宅社区、鸣阳社区、程王处社区、白洋渡社区等4个社区。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
战略定位:浙江省创新智造示范区,打造绿色智造、舒适宜居等多种功能复合的品质城区。
规划目标:至2025年,加快白洋街道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街道集聚。加强产业空间的布局引领,完善产业片区的设施配套,提升产业片区的服务水平。至2035年,高水平打造武义县产业高地,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实现产业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建设活力创新城区,助力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的全面建成。展望至2050年,高水平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小城市典范,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全面彰显,现代化活力新武义全面建成,居民享有极高的生活品质。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到2035年,白洋街道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41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64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08.3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416.57公顷。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根据上位总规,白洋街道主体功能定位为城镇化优势地区和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城镇化优势地区是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主要涵盖富集特色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的地区,该区应保护生态资源,适当放宽文旅点状用地指标供给,提升地区可达性。白洋街道是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落实中心城区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的职能分工,重点打造百花山产城服务节点,重点提升绿色智造和产业服务能级。
确立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白洋街道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双轴双心、双廊四片”的总体格局,重点塑造“一轴、一廊、两片”,“一轴”为依托莹乡路-迎春路形成的生产创新主轴;“一廊”为依托武义江形成的武义江生态廊道;“两片”分别是西部生态片区和东部城镇发展片区。同时规划重点打造百花山产城服务节点,提升园区的服务能级。
四、用途分区规划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白洋街道国土空间共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共五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五、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为目标,优化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白洋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要积极融入武义县中心城区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引入较高等级的文化、体育等功能设施,补充当前设施短板,承担服务街道、辐射中心城区的职能。强化用地保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打造功能完善的城乡生活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集聚建设类、整治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4种类型对村庄进行分类指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由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组成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由国家级、省级、金华市级和武义县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
塑造特色城乡风貌。优化山水景观特征,保持山体自然地形地貌特征,作为生态网络的基本骨架;优化河湖水系布局,统筹重点河湖岸线及周边土地保护利用。城镇景观风貌塑造以“一心一轴双廊”为重点,“一心”为百花山产城服务核心,塑造标志性的商业空间和休闲场所。“一轴”是依托迎春路形成的生产创新主轴,沿线建筑色彩整体色调简洁明快,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展现现代简洁的产业园区风貌。“双廊”为沿武义江和熟溪的生态廊道,打造滨水景观休闲空间。
六、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挥白洋街道区位优势,对接区域级交通通道和综合运输通道建设,衔接县域交通网,镇域对外交通主要包括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优化街道主要交通干道,保障快捷高效的交通组织体系,规划结合现状道路,规划“六横六纵”的交通骨架网络。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廊道、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雨水、污水、环卫、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
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七、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优先保护农用地、合理管控建设用地、稳定其它用地为导向。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布局,以挖掘存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为原则,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
提高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打造森林生态网络,优化森林资源布局,推进全域绿化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分级体系,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水位调控为主;贯通河网水系,强化区域水生态保护,管制滨水空间,复合利用河网地带资源,重视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有序推进绿色矿山生产建设。
八、规划实施保障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武义县人民政府白洋街道办事处
2025年3月18日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武义县白洋街道等18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 金政函〔2025〕7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