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735279524N/2025-276194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19 15:23 |
《武义县壶山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5年2月19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7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武义县壶山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武义县壶山街道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壶山街道全域范围,总面积68.60平方千米,包括桃溪滩村、三角店村、三板桥村、城西村、七孔塘村、正新屋村、西溪村、上端头村、清塘下店村、两头门村、后舍村、车里村等12个行政村;齐心社区、金星社区、星光社区、中南社区、南丰社区、塔山社区、黄龙社区、北岭社区等8个社区。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
战略定位:壶山街道的功能定位为都市区品质宜居山水城,以金武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城卫华休闲中心为建设重点,打造舒适宜居、绿色智造、文旅休闲等多种功能复合的品质城区。产业导向为:工旅双驱,以大健康产业和文旅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
规划目标:至2025年,加快壶山街道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街道集聚,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地域特色;至2035年,高水平打造武义县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建设品质宜居城区,不断开创共同富裕新局面,助力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的全面建成;展望至2050年,高水平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小城市典范,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全面彰显,现代化活力新武义全面建成,居民享有极高的生活品质。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到2035年,壶山街道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08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0.974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3.2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062.62公顷。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根据上位总规,壶山街道主体功能定位为城镇化优势地区。该区是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壶山街道是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落实中心城区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的职能分工,重点打造金武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城文化休闲中心,重点提升综合服务和文旅休闲能级。
确立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壶山街道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双轴双心、双廊四片”的总体格局,重点塑造“双心、双轴、三片”,“双心”为两处县级中心,分别是金武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城文化休闲中心;“双轴”为规划形成的两条城市发展主轴线,分别是依托金武快速路-温泉路形成的生活康养主轴和依托莹乡路-迎春路形成的生产创新主轴;“三片”分别是西部生态片区、中部有机农业产业片区和东部城镇发展片区。
四、用途分区规划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壶山街道国土空间共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共五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和交通枢纽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
五、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壶山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要统筹武义中心城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引领武义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格局的发展,在现状已经具备较高能级的武义文化中心、城市展示馆等设施的基础上,发挥带动作用,提供差异化、高品质公共服务功能,辐射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风貌管控结合壶山街道的村庄分类,提出差异化的管控要求。对于集聚提升类村庄,应重点关注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干净整洁的农村风貌、村庄公共环境是风貌管控的重点;对于城郊融合类村庄,形成与城镇、城市相融合的乡村形态是管控的重点,应对建筑的风格、体量、高度、色彩等进行重点引导;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村域及村落周边山形水系、地形地貌、植被作物的风貌协调是管控重点,同时,应着重对传统民居空间特色与文化进行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由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组成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由国家级、省级、金华市级和武义县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同时加强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山水环境、历史景观的保护。
塑造特色城乡风貌。优化山水景观特征,保持山体自然地形地貌特征,作为生态网络的基本骨架;优化河湖水系布局,统筹重点河湖岸线及周边土地保护利用。彰显城镇特色景观风貌,重点提升“双环一轴一廊”,“双环”指在新城和老城形成两处休闲绿环。新城绿环串联了综合服务中心、武义江、白阳山、壶山等重要景观节点,老城绿环串联了古城、壶山、熟溪、梅郎山-石龙岗、武川公园等重要景观节点。“一轴”为依托金武快速路-温泉路形成的城市形象展示轴,沿线建筑色彩整体色调简洁明快,展现现代简洁的商业商务风貌。“一廊”是依托熟溪的生态廊道,打造滨水景观休闲空间。
六、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发挥壶山街道区位优势,对接区域级交通通道和综合运输通道建设,衔接县域交通网,镇域对外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优化街道主要交通干道,保障快捷高效的交通组织体系,规划结合现状道路,规划“六横八纵”的交通骨架网络。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廊道、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雨水、污水、环卫、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
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七、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优先保护农用地、合理管控建设用地、稳定其它用地为导向。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布局,以挖掘存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为原则,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
提高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打造森林生态网络,优化森林资源布局,推进全域绿化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分级体系,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水位调控为主;贯通河网水系,强化区域水生态保护,管制滨水空间,复合利用河网地带资源,重视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有序推进绿色矿山生产建设。
八、规划实施保障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