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50087302Y/2025-276217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卫生健康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20 10:44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武义县卫健局按照“筑基、育科、提中、善智、强管”工作方针,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县域就诊率较上年提升6.52个百分点,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较上年增加0.2,全省急救能力综合评价排名全市第一。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获副省长李岩益批示肯定。
(一)党建引领,锻造“健康先锋”。坚持党建引领。培育“健康先锋 红耀武川”党建总品牌,开展公立医院与省级医疗单位、民营医院、院企、院校,卫生院与村社党建联建,建立基层巡诊“小巷医生”队伍。坚持作风提效。作风效能驻点督导全覆盖,服务类信访投诉件同比下降43.6%。打造“后陈式”阳光院务卫健样板,成功承办市清廉医院建设总结暨“后陈式”阳光院务行动现场会。坚持人才提质。出台《关于城区医院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实施办法(试行)》,招聘大学生乡医16人、定向培养13名。深化全科医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1+1+12”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二)全域均衡,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县级强院。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卒中、胸痛、创伤三大重症救治中心省标准化创建验收。县中医院开设何嘉琳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武义工作室,承办省第十二届中医经典与临床学术研讨会。中医院迁建工程年内竣工,妇保院改扩建项目完成70%。建立旗舰专科11个,普惠专科27个。四体融合发展。迭代升级“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共体+教共体”融合发展4.0版本,建立中医药、妇儿、口腔专科发展联盟。开展连续医疗服务省级试点,迭代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夯实村级网底。新增12家政府办村卫生室,41家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创新“固定+流动”诊疗服务,运行巡回医疗点53个;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14.79万人次,完成率210.08%。构建“健康大脑”。上线AI健康画像、慢病一体化门诊系统、数字家医等模块功能。基层卫生院实现“心电一张网”,上线人事、医德医风与物资管理系统。圆满完成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4甲测评。
(三)医防融合,夯实健康根基。深化两项治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治理。家庭医生签约率44.7%,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92.82%。推动医防融合。开展省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融合创新试点,成立武义县慢病管理中心,新增慢性病一体化门诊8家,形成县、乡、村联动覆盖“防、筛、诊、治、管”全流程的县域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完善急救服务网络。新增急救站点1个,非急救转动服务站点1个,主城区反应时间7分58秒,非主城区反应时间10分32秒。建成胸痛救治单元4个。独立建制县中心血库启动运行。
(四)传承创新,深化中医药服务。加快建设县域中医治未病、诊疗、康复三大中心。成立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打造县域中医药文化品牌。完善共享中药房运行、监管机制。成功争取中医药适宜技术入乡进村全覆盖省级试点。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3.07万人次,同比提升277.06%。一体化村卫生室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率100%,诊疗人次占比19.3%。
(五)民生优先,共建健康武义。推进“幼有善育”服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4个,托位使用率72.87%。成立了武义县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提升5星级母婴室2家,建设儿童友好医院3家。率先推行了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费用补助办法和二孩、三孩孕期健康检查补助办法。推进健康“民生实事”。完成免费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双价 HPV 疫苗接种和结直肠癌筛查任务,新增配置AED 158台。推出药品群众预约限期采购制度和送药上门制度。推进健康武义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承接省级“生育关怀-家庭健康促进”项目等。推进卫生监督执法。做好“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抽查”工作,本年度结案231件,其中大案要案10件。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专科建设抓手不硬,高地不高、特色不明显、影响力不够问题较明显;县域就诊率在全市落后。
(二)医保超支分担影响发展。医保筹资总额不足,筹资总额增长与医疗机构业务增长间不匹配,超支分担及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医疗机构兜底医保基金超支问题影响发展。
三、2025年工作思路
按照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紧扣“1835”工作机制和“强基、建高、创特、固效”八字方针,以“医院机构等级创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基层医疗业务复兴、乡村医疗夯实基础、公共卫生体重管理、医疗服务改善提升、后陈式阳光院务”七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构建“医疗、医防、医养、医育”四医联动体系,争创市、县、乡、村四级协同的“健共体”示范县。
(一)坚持一项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武义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2026年—2030年)规划》,实施设备更新改造和病房改造行动,统筹医疗设备存量更新与增量优化。力争使用超长期国债资金实现医疗设备更新200台以上,更新总价值5500万元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基本配置达标率80%以上。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年行动,防范公立医院运营风险,构建公立医院良性运行机制。
(二)做实八项省市县改革试点。做实传染病医防融合创新省级试点,探索构建平战结合、医防协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做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入乡进村全覆盖省级试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非药物中医疗法治疗率达30%以上。做实普惠托育公共服务省级试点。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与3-6岁幼儿“保教结合”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做实智慧化巡回诊疗省级试点。打造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巡回诊疗服务体系和“暖医武驿”品牌。做实卫健领域医养结合市级试点。探索开展专业化医养全周期模式试点和基础型医养全覆盖模式。做实县编省代招代培改革。探索建立省市县一体化人才招引机制,力争培养5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零突破。做实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管理责任制、信息管理机制、动态遴选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做实医产融合改革。依托本地中草药种植产业,打造中医药养生体验一条街。
(三)完善三大服务体系。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更紧密的“4+4+4”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探索建立卫生人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完善生命救治与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急救专业力量支援、院内急救上级专家会诊转院、院前院内急救演练等机制。新增胸痛救治单元3个。8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建成慢病一体化门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体重管理年”行动,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85%以上。居民无偿献血率千分之十二以上。完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武义特色、山区县实际的托育样板。深化优生优育保障、早孕关爱和儿童健康发展行动。建设儿童友好医院5家,奖扶特扶资格确认准确率100%。实施省级“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深化”项目。
(四)深化五项重点工作。党建引领聚力。推进“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健康先锋 红耀武川”党建品牌。健全“后陈经验”在卫生健康系统的运用,打造阳光院务金名片。开展医疗服务提升年行动,强化浙里护理推广应用,发展安宁疗护服务。培育省、市级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3家。“三支队伍”聚智。开展人才引育年行动,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本土化高水平人才培养,实施医学学科后备带头人和临床骨干梯队培育工作,深化“县聘乡用、乡管县域”改革。学科建设聚能。高质量发展重点医院一院一策两个重点专科,做好第二批16个县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一院一品”专科特色品牌建设,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项以上。乡村医疗聚效。实施基层医疗复兴行动,基层检查检验设备使用效率提升5%以上。开展乡村医疗夯实基础专项行动,新改建10家以上示范性村卫生室,新增1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全面推行“固定+流动+互联网+AI”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谋划建设2-3家智慧化村卫生室。数字健康聚合。迭代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县域心电一张网覆盖公办村卫生室。建好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系统人财物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