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在壶山街道上端头村的茶山上,茶农们忙着采摘第一波绿茶;村口,收茶车已排成长龙,等着收购散户的茶叶。
“收购茶叶时,主要考量茶叶叶片是否肥厚,还有香气的层次。”茶叶加工户毛佐介绍道。早在一周前,他就已早早来到这里蹲守。头茬茶鲜叶价格相对较高,每斤价格在60至75元之间波动,具体价格还与前一天的天气状况有关。
作为武义县核心茶产区,上端头村茶叶种植面积达数百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茶叶,村内规模化茶叶加工企业就有8家。村内种植的茶叶,主要是“龙井43”“乌牛早”等绿茶品种。近年来,随着云贵地区“早春茶”提前半月上市,传统销售模式遭遇冲击。“外地茶打时间差,我们的茶青滞销,每斤至少要压价十块钱。”毛佐道出转型的迫切性。
转机始于2022年武义熟水茶业推出的“共享加工模式”。走进这座占地900平方米的车间,杀青机、揉捻机有序运转,空气中茶香氤氲。“有了共享茶厂,我们村的茶叶品质有了提升的保障。”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说道。一方面,公司负责人鲍王栋曾获第六届“武夷山杯”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金奖,其茶叶加工技艺精湛,产品品质有坚实保障;另一方面,茶厂的生产设备完备且先进,茶农只需带着鲜叶前来,后续便可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加工。
在共享茶厂的辐射下,全村四百余户茶农均可通过共享茶厂加工鲜叶。60岁的老茶农算起细账:“以前自家炒茶要守好几个小时,现在交给共享茶厂,每斤干茶成本能降低不少,干茶价格也高了不少。”
这些天,李海军正全身心地筹备穿越茶海欢乐跑活动。“活动路线会经过我们村,我们期望选手们在感受茶园优美风景的同时,还能亲口品尝村里的茶叶,从而进一步拉长茶产业链条。”李海军满怀期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