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3JD300000/2025-276400 | 发布机构: | 开发区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27 15:15 |
2024年,武义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五攻坚五比拼”为工作主抓手,强化经济指标攻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平台能级提升,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开发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45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5.48亿元,同比增长10.3%;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领跑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0.2亿元,占全县的比重达6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77.1%,高于全县超16个百分点。全年规下样本企业增速达到76%,位列全县第三,其中第四季度增速位列全县第一。
(二)产业建设全链发力,集聚发展动能。聚焦6条产业链持续加强“链长+链主”协同作用,共落地亿元以上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45.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2个。紧抓项目建设,13个县重点工程均实现拿地即开工,纳入省级千项万亿工程项目3个,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6%,其中凌骁能源科技项目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竣工、当年投产。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加大研发投入,着重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小微企业升级蜕变,全年完成月度小升规企业6家,占全县的85.7%,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2%,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创历史新高,省科小认定的企业通过43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
(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提升承载能力。新材料产业园完成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寿仙谷项目三期结顶;武义经开科达小微园顺利投入使用,目前已招引入驻企业9家,亩产税均超20万元/亩,作为低效用地整治典型案例,多次被市县两级媒体报道。针对土地要素保障,开发区协同多部门建立土地征收工作联合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全年启动征地项目55宗136公顷,其中39宗58公顷已完成农转用,是2023年面积的1.8倍,完成低效用地整治1906亩,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极大优化资源配置。
(四)综治维稳成果显著,平安护航发展。针对欠薪案件高发形势,摸清欠薪底数、分类管理,优先通过内部协商、组织调解等方式柔性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全年收到投诉3105件,其中国平台478件,省平台295件,目前已办结3039件,为3987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672.55万元 ,立案查处67起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行政处罚立案53件,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25起,将19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建立片长、联企干部、应消站和体检站人员齐抓共管的“四级网格”联动机制,全员扑上、全域推进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企业7210余家次,排查企业隐患23600余处,“园中园”“厂中厂”规范化基本完成示范点建设,涉爆粉尘相关问题完成206条整改,工贸行业喷涂作业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367处问题回头看,整改率100%。“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前期排查出重点问题的352处场所进行回头看,隐患均完成整改,九小场所141系统均实现纳管。
(五)营商环境品质明显提升。依托工业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创新开发企业对联企干部测评模块,完善干部管理考核。于7月正式上线后共440家企业参与测评,优秀、称职率达100%。提速加码配套建设,结合员工就近用餐、交通秩序顺畅等需求,创新设立17处“潮汐摊位”区域,解决近2万人就餐难问题。以两新党建、工会、妇联、共青团为依托,着力优化园区人文环境,全年培育全国文明单位企业1家、省级文明单位企业2家。今年7月,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认定为省级文明单位。
二、2025年工作思路
开发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五攻坚五比拼”行动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规上工业总产值全年增长7%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全年增长25%以上;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全年增长20%以上;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全年增长10%以上;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全年增长1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做好已经签约和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重点推进三美(智能分装)等10个续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跟踪服务三美(环氧氯丙烷)、舜驱动力、仁江科技、宇驹动力、自然美家居、宇诺杯业等6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精准招商选资,优化产业链布局。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抓手,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光伏新材料等六条产业链,积极引进一批链主、链核、链上企业,壮大产业集群。2025年招引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强化主体培育,构筑产业发展良好态势。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2025年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企业25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实现小升规企业超过20家,其中月度升规3家以上,内培项目落地3个以上。
(二)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优化创新环境。做好“科创平台技术源头供给—企业技术转化应用—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设”科创转化全链条服务,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实施“两化融合”项目30个,培育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培育企业5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组织研发培训、第三方服务机构辅导企业,同时联合科技、统计、税务部门统一上门服务,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惠企政策,提升企业研发动力,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突破。全年力争实现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98%,研发费用覆盖率超过90%,研发占比达3.4%。
(三)深化平台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2025共计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共14个,总投资29.36亿元。通过实施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纵五路延伸等项目,增强科技城与新材料产业园的连接互通;通过实施迎春路延伸工程、玉兰路东延工程等项目,实现光电产业园纵向、横向主通道贯通;工业污水处理厂要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80套单身蓝领公寓装修。强化要素保障。2025年计划征地21宗69.68公顷(1045亩),其中新材料产业园要完成二期扩园地块横三路以北约350亩土地的征收农转用及平基工程,争取三美化工环氧氯丙烷等招商项目落地并开工;拓展光电产业园二期160余亩新空间;持续推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润优新材料二期项目土地的征收农转用及供地工作。做好月凯机电公司、世摩科技公司等土地、厂房收储相关工作,并招引优质项目入驻。优化小微园建设。科达小微园一期要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入驻,同时开展二期建设前期工作;原集祥实业地块新能源材料产业小微园要优化方案并开工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提升新材料产业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紧绷安全生产之弦,筑牢安全防线。全面排查隐患。与省应科院合作,派驻专家指导开展喷涂作业场所、自建燃气、危化品存储使用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一厂多租规范化建设,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在线与基层治理“141”体系的使用,有效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通过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组织企业观看宣传片、事故警示教育片,大力宣传《金华市租赁厂房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组织行业专家、专职消防队、应急消防管理站工作人员等专业力量开展宣传。提升应急能力。压实企业、联企干部、应消站、体检站四方责任,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销号全闭环。加强企业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好“益企经彩”宣讲活动、“筑牢红色信仰”、“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等主题党日活动,凝聚抓党建促发展工作合力。完善干部考评体系。通过班子成员对全体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开展企业对联企干部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全面掌握每名干部当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对不符合《联企干部管理工作规范》相关条件的干部予以转岗或辞退。提升对企服务效能。关注企业关切和建议,坚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答复”。深入排查涉企第三方服务机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居间牟利、变相敛财以及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等违纪违法案件,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实现政策帮享、困难帮解、企情帮言,切实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