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非遗传承焕新彩 马灯文化润童心

来源: 掌上武义     发布时间: 2025-05-06 09:48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五一”长假最后一天,一场“沉浸式体验马灯文化的乡村美育课堂”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文化礼堂和坛头马灯文化馆内火热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坛头马灯”宛如一颗璀璨明珠,串联起非遗技艺体验、民俗表演、艺术写生等多元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游客纷至沓来,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绚丽火花,感受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坛头村村民不仅是观众,更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村民们主动维护现场秩序,并化身热情的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马灯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动人故事。

村民朱文达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从1995年就开始参与村里的马灯活动,到现在都已经祖孙三代了。这些年,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大家参与的热情也愈发高涨,都愿意为传承这些老手艺出一份力。看到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如此喜爱,我这心里啊,别提多高兴了!”他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马灯文化的深厚情感与传承的坚定决心。

“马灯文化戏曲化妆体验区”热闹非凡,吸引了村里许多孩子们。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武义籍优秀青年演员祝巧莉受邀来到现场,为村里孩子王星然勾勒戏曲脸谱,并讲述婺剧中“生旦净丑”的角色特点。“戏曲妆容是马灯传统文化的符号,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能更直观地感受马灯文化的魅力。”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更让村民感叹“马灯文化原来可以这么生动!”随后,孩子们在欢快的节奏中体验“跑马灯”的乐趣,他们步伐轻盈,笑声回荡,尽情感受着这项传承了600余年的民俗艺术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与此同时,来自华赛尔美术书法中心的30余名学生也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他们以马灯服饰、民俗表演为题材,散坐在画架前,手中的画笔在纸面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来自金华的盛诗涵小朋友一边将画板倾斜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马灯服饰太精致了,有充满视觉冲击的对称龙纹,还有象征着‘招财纳福’的铜钱纹,这些纹样里藏着好多有趣的密码呢!”

坛头村书记林卫良说:“坛头村独特的艺术氛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孩子们提供了绝佳的创作素材。这种沉浸式的乡村美育课堂,能够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层理解与探索欲望,让传统艺术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希望马灯不仅照亮村落的历史,更能点亮乡村的未来。”派驻坛头村的金华市文化特派员王芳满怀期待地说,“非遗传承需要‘活态化’,既要深深扎根于乡土,又要紧密连接现代生活。我们通过举办乡村美育课堂、文创市集和村晚等活动,进一步缩短城乡距离,让马灯文化从古老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进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