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榨菜长得真好!就盼着收成时能卖个好价钱。”3月26日,在新宅镇后林畈榨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在一垄垄榨菜间认真除草。
新宅镇地处高山,山多地少,长期依赖传统农业。为开辟新的增收路径,镇政府组织后林畈、沿溪村党支部书记前往海宁市斜桥镇仲乐村考察。斜桥镇的榨菜产业高度成熟,构建了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极具借鉴价值。
借鉴海宁经验,新宅镇于去年11月在后林畈村引进新品种榨菜进行试种,试种面积达50余亩,吸引40余户村民参与。据新宅镇经济生态办主任何威羚介绍,后林畈地块为沙质土壤,又有菊溪流经,适宜榨菜种植。
在后林畈,记者看见大叶榨菜和小叶榨菜两个品种均长势良好,不少榨菜茎部已经膨大。何威羚介绍,为让新产业在新宅落地增收,后林畈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表决赞同,由村集体统一对耕地进行翻垦,种子由海宁斜桥仲乐村提供。茎部较小的种子可以直接撒播,茎部较大的则需先育苗后移栽。在种植过程中,海宁技术人员会定期前来指导榨菜管理。预计4月中下旬,这片榨菜田将迎来收获,海宁榨菜企业将会委托县供销联社上门收购,并进行统一销售。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斜桥榨菜不仅在新宅镇试种,还在坦洪乡、大溪口乡同步开展了试种。新宅镇党委委员蓝增健透露:“要是这次试种效益良好,合作顺利,我们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近200亩,预计能让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