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茶生产加工已进入尾声。不过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车门村的浙星红茶厂里,还是一派忙碌景象。这里通过生产特色红茶,做足“茶叶+”文章,提升茶叶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
走进浙星红茶,加工厂里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加工红茶。萎凋、揉捻、发酵、提香……生产线上,一道道环节井然有序。负责人蓝有明告诉记者,目前每天可加工鲜叶一万多斤。
车门村几乎家家都种茶叶,以前,有外面的茶商走村串乡来收购,但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茶农们赚不了多少钱。2012年,蓝有明成立了车门春茶叶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茶叶,加工红茶。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合作社社员从原先的2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76户,遍及柳城、西联、坦洪等乡镇。
这两年,受茶叶市场行情的冲击,为了不影响社员和茶农们的效益,蓝有明改变了销售策划,主攻“口粮茶”,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夏秋茶,带动茶农增收。“红茶是发酵茶,夏暑茶通过发酵以后,品质跟春茶相差不大。”蓝有明告诉记者,“尤其是随着新茶饮的迅猛发展,对低端红茶的需求加大,所以公司在夏秋茶的利用方面占比逐年增加,这样可以更好地带动茶农的收益。”
“浙星红茶”主要选用当地的群体种茶,以生产中高档红茶为主。近两年公司还利用“摇青”技艺生产荒野茶,抢占市场。同时,瞄准花茶和新茶饮赛道,开发更适合年轻人口味的茶。
为了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在做好红茶产业的基础上,蓝有明还将推出“茶叶+旅游”、“茶叶+研学”等活动,做足“茶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