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老区到研学热土,武义大田乡探索乡村“致富密码”

来源: 党政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7-31 09:5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清晨的岭下汤中学研学基地,传来阵阵嘹亮的口号声。在武义县大田乡,一群学生正围着退役坦克驻足惊叹,旁边的红色课堂里,讲解员正讲述徐英烈士的革命故事——这幅鲜活的场景,正是武义县大田乡从红色资源大乡变身研学强乡的生动写照。

作为浙江首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大田乡的“破局点”选得很准,用研学激活红色基因。1928年,徐英烈士在此领导建立6个党支部,留下了徐英纪念馆、水碓后红军街等红色遗迹。2022年,借着革命老区振兴项目的东风,大田乡把最大投资投向岭下汤中学研学基地,打造集红色教育、军事体验、素质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走进基地,红色课堂里的老照片会“说话”,军事体验区的装甲车能“触摸”。“以前课本里的革命历史很抽象,现在听着故事摸过坦克,才懂什么是家国情怀。”来自金华的初中生小林说。丰富的课程让基地迅速走红,成为周边学校的“打卡地”。

研学热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项目运营后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729.35元。村民老戴开的民宿:“以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现在研学团队一来,每月能多赚几千块。”餐饮、住宿、交通全链条激活,红色资源成了“致富源”。

如今的大田乡,不只有一个基地在发力。沿着“人”字形研学带逛一圈:“岭下汤-水碓后”线里,红军街的老石板路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岭下汤—宏阁”线中,畲族山歌与古村落的炊烟交织,学生们既能学大漆髹饰非遗,又能体验农耕乐趣。红色、生态、非遗“串珠成链”,让研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从沉睡的红色遗迹到热闹的研学热土,让红色大田乡的蜕变印证着一个道理:乡村振兴,既要守住历史根脉,更要找对打开方式。如今,这里正以“大田园味”为品牌,让红色研学浸润乡土气息,让田园风光承载红色记忆。下一步,大田乡将继续围绕革命老区振兴项目,做大做强研学产业,以研学为引领推动多业态融合,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让革命老区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