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武义县山下鲍村凭借31处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古建筑群,被《中国国家地理》认证“完美山居”,这个古村正探寻乡村振兴之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青年向山行”社会实践队深入山下鲍,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拍摄宣传视频、开展系列非遗活动等方式,为传统村落注入青春动能。
面对古村开发同质化困局,山下鲍选择“慢活化”战略。实践队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村落狭长的溪谷地形天然限制客流规模,却也因此保全了“推窗见景、举步访邻”的原生态氛围。“这座桥叫做金溪桥,它是先人用石头砌成的!现在我们每天都要走咧。”路过的村民自豪地给实践队队员介绍。队员们行走在卵石路上,细细观察村里每一处精心修复的古建筑。通过和当地村民对话,队员们了解到这些古建筑曾濒临损毁,当地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16幢清代建筑进行了修缮,并改造了6幢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这才有了如今这个“完美山居”。
95后青年林晓峰打造的“在山下”品牌成为实践队调研焦点。2024年,他带着伙伴回村创业,将废弃晒谷场改造成融合咖啡、餐饮的村咖“在山下”,并相继推出旅拍、茶馆等业态。新业态的爆火也直接带动村民增收。林晓峰在接受实践队成员采访时说:“能够帮助到家乡发展,我很有成就感。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为乡村发展助力!”据他介绍,仅今年“五一”期间,山下鲍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1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超1.5万元。队员们都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纷纷对这位大哥哥点赞。队员们也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与咖啡制作、旅拍服务等实践。
实践队还开展了系列非遗活动,唤醒村民文化认同,筑牢乡村精神家园。队员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和茶叶资源,教村民编手工竹编蒲扇、竹编灯笼,制作茶叶装饰画并表演点茶技艺;跟着武义县木偶戏的行家学木偶戏;跟着畲族阿姐学习制作传统畲族香囊。“在这里,我的心回归到宁静,让我找回了小时候在外婆家过暑假的感觉,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古村的活力。”实践队队长施佐特感慨道。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文旅青年向山行”实践队以青春智慧激活古村新动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