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一颗毛芋串起共富链

来源: 农业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14 11:27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近日,王宅镇汤处村的芋田里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村民们挥锄采挖,颗颗饱满的毛芋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芋香。作为全县最早收获的毛芋产区,汤处村凭借30年的种植经验和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升级,将小小毛芋打造成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下午3点,二十余名村民在芋田里有序忙碌,挖芋、分拣、装筐、搬运……这些来自汤处村及周边村的劳动力,通过“季节性就业”实现人均增收6000余元。“我们从下午干到晚上11点,一天能挣200多元。”村民伍章根笑着说。王宅镇汤处村村副书记汤晓春介绍,尽管种植主力多为老年人,但采收季的灵活用工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又带动了村民就近增收。


据了解,汤处村通过土地流转和科学轮作,将毛芋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00亩左右。“稻芋轮作”模式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今年种毛芋,明年种水稻,既减少病虫害,又提升土壤肥力。村里还与种粮大户合作,通过土地调换实现循环利用,确保毛芋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市场虽有波动,但村民种植积极性始终高涨。”汤晓春说。  

2017年,在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汤处村开发出“汤处芋头怪”休闲食品,将闲置芋头转化为深加工产品,每年新增收益50余万元。如今,毛芋和芋头共同从田间走向餐桌,形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立足“毛芋专业村”优势,汤处村正谋划更长远的发展。“下一步要挖掘毛芋文化,推动品种改良和深加工升级,争取政策扶持,让‘共富产业链’更坚实。”汤晓春信心满满。从传统种植到生态循环,从初级农产品到特色加工品,汤处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创新,让一颗毛芋“撬动”乡村振兴大事业。


(转载自掌上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