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江畔,山川毓秀;好人齐聚,精神闪耀。
7月2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中共武义县委承办的2025年半年度“浙江好人”先进事迹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在武义县王宅镇马府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举行。来自浙江各地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齐聚一堂,共享荣光。
发布仪式现场,大屏幕上“浙江好人”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温暖耀眼。文明浙江,源远流长。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建设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如今,“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日见品牌效应,越加深入人心。
之江大地,好人如星。活动在2025年半年度“浙江好人”榜单发布仪式中拉开帷幕。81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的身边好人名单一一呈现。其中,我市共有8人入选,分别是郑隆通获评助人为乐类“浙江好人”,倪全军、单际浩获评见义勇为类“浙江好人”,余祖德、许春明、牟加义获评敬业奉献类“浙江好人”,邵成仁、李春仙获评孝老爱亲类“浙江好人”。
上榜人物中,有坚守承诺20载,热心服务行动不便者的绍兴“的哥”刘波;有路遇房屋起火,果断出手挽救老人生命的好男儿倪全军;有一家五代人默默守护无名英烈82年的77岁老人余祖德;有17年用心用情讲好红船故事的讲解员张一……这些闪耀着道德光辉的榜样,是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的代表。
他们中有浙江本地人,也有不少是新浙江人,都以凡人之躯行非凡之举,用朴实行动铸就了“浙”里最温暖的道德丰碑。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缓步走来,肩头有着生活的细碎尘埃,心底却燃着永不熄灭的滚烫善念。
榜单发布后的现场交流环节,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情景讲述,将“浙江好人”代表的先进事迹娓娓道来。
凭一份热心
她三年里培养1200余名新骑手
1986年出生的新杭州人黄晓琴,骑着电动自行车在杭州西溪银泰商圈留下温暖的印迹。作为饿了么优选骑手会长,她每天工作8~12个小时,最高纪录一天送127单,还“晋级”成了新骑手的“带教导师”,三年里培养1200余名新骑手,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当听障骑手陷入困境,她便自学手语,甘愿成为他们的声音,她的车轮常常停下,让初来乍到的人找到方向,让步履维艰的人看见光亮。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外卖骑手,这些年也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黄晓琴在现场深情地说道,希望不管在任何岗位上,大家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形成互帮互助、共建共创的氛围,让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靠一颗勇敢的心
他不顾危险冲进火海
火光乍现,浓烟翻卷。2024年12月15日下午,兰溪市梅江镇戴宅村一处民房突发大火,当人们本能后退时,有一道身影逆行而上,他脱下外套裹住口鼻,毫不迟疑冲进火海中,一把扛起被困的老人冲出火海,就在跨出门槛的刹那,屋顶轰然坍塌。他是倪全军,一个看似普通的村民,却在关键时刻展现了非凡的勇气。
面对5000元见义勇为奖金,倪全军毫不犹豫地将其转赠给了受灾老人,自己留下了一片赤诚之心。在现场,当倪全军(火场救人)、骆光丰(父子接续救人)、管海燕(勇斗歹徒)、孙杰(勇救落水者)被问起:假如让你再选一次,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用一份责任心
一家五代默默守护无名英烈80多年
余祖德,武义县俞源乡下杨村村民。1942年,余祖德的爷爷冒着生命危险收殓了三名在抗战中牺牲的士兵,并拆掉家里的门板、床板,将抗战英烈安葬在离家四五十米的地方,立了一块“三个兵”的墓碑,并留下一句家训:“逢年过节要把他们三个‘带’上,不能让英雄成为孤魂。”
这一句承诺成了刻在族谱里的祖训,从马顺宝到余祖德五代人接力祭扫,清明的香火从未间断。“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生活,全靠英雄牺牲换来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祭扫也一定会代代相传。”余祖德说。
……
台上,是聚光灯下身边好人的动人事迹;台下,是观众用掌声表达的感动和礼赞。
“凡人善举最能打动人心。这些好人就在我们身边,虽平凡,却有一颗无比可贵的善心。”现场观众聆听了“浙江好人”的先进事迹后感慨道,“让我们以好人为镜,与温暖同行,从点滴做起!”
全国道德模范潘明杰、王金法、何少华,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宝华、雷明春等先进典型也来到现场,与“浙江好人”互动交流,并向他们赠送金华剪纸作品《道德传家宝》。
活动渐近尾声时,歌伴舞节目《好人》在文化礼堂内唱响,唱出了对好人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浙江好人”纷纷走上舞台合影留念。
一人之善可润众心,万众之爱能暖全城。一位位“浙江好人”,彰显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道德风貌;一个个凡人善举,折射出美德之光、汇聚起榜样力量。“浙”里好人谱写的,正是一曲新时代真善美的磅礴交响曲。他们让我们明白:真,在于平凡坚守中的纯粹初心;善,在于危急关头的无畏抉择;美,在于润物无声的持久奉献。
谢谢你们,“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的最美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