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15XJ/2025-279570 发布机构: 武义县教育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8-07 16:04

武义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来源: 办公室(行政审批科、审计监察科、信访办)     发布时间: 2025-08-07 16:0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24年,县教育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工作牵引,狠抓重点、主攻难点、化解热点,扎实做好增资源、提质量、促均衡、强管理、优服务等工作,武义教育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获评A等;教育满意度不断攀升,满意度调查我县位列全省第8。

(一)转作风、优治理,在效能提升上挺在前,尽显武义教育卓越风姿。党建引领全面深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获评省市级“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4名、示范性党组织3个。开展教育系统“党建36计”成果交流,评选出教育系统五星级品牌党组织20所。有序推进县委巡察和党纪学习教育,紧咬“责任”二字,紧抓“问责”要害,持续强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清廉建设迭代增效。深化“后陈经验”在教育系统的创新运用,创新“10+10+4”校务监督体系,以“校务监督”为抓手推进清廉建设,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成校务监督联络站8个,完成关键事项规范操作事例9个,该典型做法被中国蓝新闻报道推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梅郎校区、明招小学获评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1个案例入选市纪委清廉专班优秀案例。专项治理精准发力。聚焦“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和“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两大重点,常态化、长效化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

(二)重品质、塑品牌,在质量跃升上深耕耘,提振武义教育坚实自信。教育质量加速奔跑,稳步攀高。启动“初中强校”第二轮行动,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开展“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项目”,协同拓宽“初中强校”路径;深化“县中崛起”行动,加大武义一中与浦江中学、武义三中与义乌二中结对帮扶力度,推动我县高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学生发展捷报频传,亮点频现。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多维构建学生成长平台,让学生在多赛道出新出彩。我县学子在各级体育赛事中获省级团体奖项3个、省市个人奖项208人次;在各类省市艺术赛事活动中获省一等奖7人次、省二等奖8人次,市一等奖56人次、二等奖66人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稳居金华市首位、浙江省前茅。教育体系精筑深耕,日臻完善。新增省现代化学校5所,省一级园3所、二级园8所,建成规范化老年学校4所、村(社区)老年学堂14所。实验中学获评2023学年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壶山小学教育集团壶山校区获评省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梅郎校区获评省第一批中小学阅读引领学校,芦北小学获评第五批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

(三)强内涵、谋突破,在改革创新上出硬招,书写武义教育非凡担当。职业教育改革精研精创。深化与金职大武义学院的合作办学,探索“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双减”改革常态长效。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构建了“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精品社团”的服务体系。课程改革有声有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品质课堂”建设,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1项、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4项。公益托管改革可圈可点。聚力破解暑期“看护难”问题,深化“15分钟公益托管圈”,学校暑期托管点位实现“两覆盖一延伸”。集团化办学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调整优化学前教育管理集团的学校布局,建立多样态、多维度的教育集团组织形式和办学模式。研学改革见行见效。成立科技与劳动实践中心,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优化研学课程体系,有力推动研学活动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四是夯基础、筑安全,在服务保障上做文章,厚植武义教育深厚底气。平安建设夯基垒台。持续推进校园安全防范标准化建设,统筹开展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等月主题宣教活动,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宣防体系。夯实学校心理援助服务主阵地,构建平安稳定的健康教育环境和发展生态。项目提速立柱架梁。将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持续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和保障,努力为群众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设施升级添砖加瓦。实施中小学“午休舒心躺睡”工程,“一校一策”全面优化改造校园食堂功能布局、整体环境和设施设备,提升校园食堂管理“硬基础”。

(五)铸师魂、提师能,在队伍建设上增内功,焕新武义教育靓丽容颜。坚持师德首要标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师德师能提质年”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立覆盖全学段、全职业周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聚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扩优提质的核心支柱。强化优质师资供给。拓宽师资补充渠道,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途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革新教师培育蓝图。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强师计划”,分别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高等院校优质资源,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和分类精准培养。提振教书育人精神。刷新教师培养层次,全面规范好、建设好、发展好非编教师队伍。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坚持担当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的坚定执行者、积极行动派、务实实干家,持之以恒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坚定的决心抓教育质量提升,以创新的思维促教育模式变革,以精细的管理保教育环境优化,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