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72300260131XN/-00000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06-06-17 |
2006年,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68.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9%,人均GDP达到20752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9.35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7:57.5:32.8,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尤为突出。
加强就业工作。全县净增城镇就业岗位204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63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585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745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效益农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60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6.07万亩,粮食总产量90405吨,产值16205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面积8.44万亩,产量12.83吨,产值16681万元,增长12.1%。茶园面积7.17万亩,增长6.8%,其中有机茶颁证面积2.1万亩,茶叶总产量 6532吨,增长7.3%,产值 14044万元,增长15.3%。果园总面积3.6万亩,水果总产量16777吨,总产值3067万元。
养殖业发展势头较好。年末生猪存栏 13.13万头,全年生猪出栏18.85万头;家禽年内出栏341.29万只;奶牛年末存栏337头;淡水渔业总产值2784万元。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完成绿化造林8003亩,完成44.09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林业发展良好。新发展毛竹基地1350亩,建设笋竹两用林及毛竹低产林改造3200亩,板栗改造13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500亩,建立杨梅高效示范基地500亩。牛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继续实施壶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改造阔叶林400亩。全年实现林业产值6744万元,增长8.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源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列入省千库保安工程项目的21座水库修复,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全县工业增加值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工业总产值170.28亿元,增长28.5%。其中,列入超级汇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15家,工业产值141.27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0%提高到83.0%;产销率为96.9%。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据全县列入超级汇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实现利税总额9.93亿元,增长12.2%,其中利润总额5.32亿元,增长23.5%,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达8.39亿元,增长91.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7.33亿元,增长26.0%。经济效益考核得分达到191.09分,同比提高1.93分。全员劳动生产率6.44万元/人,增长21.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20.04%,同比提高3.4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6.47%,提高2.14个百分点。
工业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面积17.71平方公里,工业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114家,实现销售产值140.15亿元,同比增长34.9%。
建筑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建筑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建设交易市场,加强和规范工程招标管理,抓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1.74亿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项目投资29.20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3.95亿元,下降41.4%。限额以上国有投资6.47亿元,增长0.9%;非国有投资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得到较快的发展,投资额达22.73亿元,增长22.0%。
投资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5.80亿元,下降2.9%。工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9.04亿元,增长42.6%,增幅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为65.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武丽线双路亭至兰香艺校拓宽改造工程完工,44省道武义段四期改建工程完工,武丽线三期改建项目(岭下汤至大殿)完工。县乡道硬化全面完工,康庄工程实现“双百”目标。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连接线、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进展顺利。
房地产投资回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5亿元,下降41.4%,商品房施工面积69.8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7.9%、16.0%。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7189万元,实施交通干线工程建设项目6个,乡道公路改造工程62个,康庄工程建设项目144个。到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267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1.6%。拥有各种机动车55664辆,净增11008辆,其中:摩托车46598辆,净增8744辆;汽车9066辆,净增2264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52万吨,公路客运量976万人次,公路货运周转量2.80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3.51亿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74万元,增长28.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23万户,增长16.4%。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36万户,增长33.3%。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124万元,增长14.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03028万元,增16.6%;餐饮业零售额31135万元,增长14.7%。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海关出口总额44274万美元,增长60.8%,海关进口额1772万美元,下降26.0%。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达65.83亿元,增长46.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45万美元,完成市下达利用外资计划的101.8%。全县新批外资企业有6家。
旅游业快速发展。清水湾温泉度假村增容扩建完工,资产成功转让,引进新投资业主;溪里温泉度假村建设重新启动;唐风露天温泉度假村投入使用。郭洞、大红岩、寿仙谷景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4.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5亿元,增长75.4%,景点门票收入 2128万元,增长183.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一般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89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390万元,增长21.0%,地方财政支出70936万元 ,增长23.3%。
金融运行效益明显提高,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企业存款19.97亿元,增长11.0%,城乡居民存款35.57亿元,增长21.6%。年末贷款余额5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短期贷款40.51亿元,增长54.7%,中长期贷款14.89亿元,增长4.5%。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县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175.7万元,增长16.9%;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670.8万元,增长5.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武义企业首次在全省重大科研项目招标中中标。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7项;通过省级鉴定的项目17项,通过市、县级评审、验收的项目31项;新申请专利705件,专利授权242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县有小学35所、初中8所、普高3所、职高1所、继续教育中心1所。“四项工程”在全县各中小学实施顺利,全县享受扶贫学生人数5976人,占全县学生数的14.0%。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9%,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达到95.49%。高考成绩较好,普通高中上线人数共计1623人,上线率达76.0%,上本科线84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行政村通广播率99%。有线电视联网行政村429个,联网率77%;全县电视用户6.85万户,入户率58%。《武义新闻网》、《今日武义》等新闻媒体得到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竣工并投入使用。农民健康工程顺利实施,免费为参保农民健康体检16.2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巩固完善,全县共有26.7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4%,统筹农民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604.8万元,受理住院报销8157人次,报销医药费1235.12万元。年末,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040人,实有床位773张。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我县体育代表团在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勇夺4枚金牌,2枚铜牌的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掀起新高潮。成功地举办了武义县第十七届运动会,“质量杯”机关干部登山活动等十多项体育活动。
十、环境保护
“生态县”建设基础工作全面实施,全县共有164个村开展“生态县”建设,农村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累计通过县级生态村验收69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100%,宣平溪水质基本保持Ⅱ类水质,流经县城及六乡镇街道的熟溪水质100%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武义江焦岩断面(出境水质)Ⅳ类水质达标率为66.7%,桐琴断面(入境水质)Ⅳ类水质达标率为9.8%,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30548人,其中农业人口28094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77‰,人口死亡率6.59‰,人口自然增长率2.19‰。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51元,比上年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4元,比上年增长12.8%。
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低保对象2594户,4215人;救助困难群众1509户,3569人;大病医疗救助1010人,投入资金200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645对,离婚380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57人。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农保工作继续推进。到年底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8544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9615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730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26888人,工伤保险参保221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811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553人,发放养老金9.5万元;被征地农民参保2491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106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016人。
注:⑴、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⑵、人口数为公安年报统计数;
⑶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⑷、规模以上工业指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⑸、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