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农业农村局 >> 应急管理 >> 部门预案
索引号: 1133072300260123X6/-00000 发布机构:
文号: 公开日期: 2014-12-10

武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12-10 16:45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为及时、有效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置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武义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金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武义县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范围

  本办法所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当使用农药、兽药及其它化学物质,引起食用农产品污染、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等相关活动中突然发生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事件。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设立武义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局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部门)由各乡镇街道、温泉度假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县畜牧局、农业局办公室、法规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产业发展科、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粮油站、农经站、检测中心等部门组成;各成员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指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负责与省市农业部门、县政府和县食安委办的联系,决定启动和解除事故应急预案;研究决定事故处置方案;决定事故处置所需物资储备、调剂和管理等重大问题。

  (二)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科,由科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承担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办法管理,督促决定事项落实;收集、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研究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计划;掌握、核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指导和督导各乡镇街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专家组日常管理等工作。

  (三)设立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专家组,由局相关专业首席专家或高级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对重要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参与事故调查、技术分析和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等工作。

  (四)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办公室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上报、对外发布和新闻宣传、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值班等工作。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资金的申报争取及协调落实、资金的监督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

  质监科承担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织制定、督导落实转基因生物安全事故处置技术措施。并承担与上级农业部门有关处室的联系沟通工作。

  法规科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有关规范性文件审核,政策法律咨询和支持等工作。

  产业发展科承担涉及农业龙头企业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置等工作。

  县畜牧兽医局承担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和违禁药物残留和病原微生物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措施的制定,督导各地实施应急处置,收集和反映处置工作动态,依法实施动物防疫、检疫质量安全事故查处,参与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农业执法大队承担专项执法检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和有关技术鉴定的组织等工作。

  县粮油站承担粮食、油料、蔬菜、瓜果等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种植业产品因不合理用药、因肥料或农业环境污染等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技术处理,督导各地实施应急处置,收集和反映处置工作动态,参与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特产站承担茶叶、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措施的制定,督导各地实施应急处置,收集和反映处置工作动态,参与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农经站承担涉及县级以上规范性专业合作社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置等工作。

  县检测中心承担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查检测,参与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信息报送。实行逐级上报、归口处理。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一般、较大农产品质量事故信息,由当地农办向本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报告。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可越级上报。重大农产品质量事故信息立即上报。一时难以掌握详细事故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二)信息监测与发布。县农业局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规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分析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三)事故预防与控制。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控,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产地准出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研究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损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Ⅰ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全省及其他省(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或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3)国务院认定的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农业部认定的重大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超出事发地市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水平的;

  (3)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4)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5)农业部认定的一般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

  (6)需要由省政府或其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其他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应急响应行动

  安排成员单位人员值班,做好值班记录。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范围和影响程度,分级启动应急响应。

  1、Ⅰ级、Ⅱ级、Ⅲ级

  按照有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发生Ⅰ级、Ⅱ级、Ⅲ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国家应急指挥部、省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分别启动有关应急预案,我局按照部、省、市有关部署实施应急处置,同时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会议会商事态,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将情况报告市政府和农业厅,通报县政府、市有关部门;重大问题报请市政府组织协调。

  (2)监视事故动态,提出处置意见。向事故发生地派出工作组,督导当地追溯问题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提出应急处置技术措施,及时处置发生问题的农产品。

  (3)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原因调查,研究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意见。

  (4)请示农业厅、市政府安排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资金、物资。

  (5)监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和救灾资金、物资等。

  2、IV级

  发生IV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由县农产品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有关应急预案,我局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事故处置的督促指导。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处置工作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部分成员会议会商事态,安排应急工作。

  (2)监视事故动态,向县政府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

  (3)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派出工作组,指导事故发生地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措施,及时处置发生问题的农产品。

  (4)帮助调剂调运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资。

  (5)指导督促应急处置措施落实物资规范使用。

  (三)应急结束。事故应急处置结束时,由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进入常态管理。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处置。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妥善安置、慰问受影响人员,造成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做好事故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二)事故评估。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后续处理意见和建议。监督事故责任单位及时整改,跟踪整改处理情况。

  (三)总结报告。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和落实改进应急处置工作措施。

  六、应急保障

  根据县政府突发事件资金管理规定,争取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信息渠道畅通。

  七、附则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按照本办法执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